1705358636
诚如“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所说“
1705358637
1705358638
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
1705358639
1705358640
正因如此,到2020年年底
1705358641
1705358642
中国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达404次
1705358643
1705358644
50多年前,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
1705358645
1705358646
50余年后,一代代中国运载火箭奔向星辰大海
1705358647
1705358648
这是一条怎样的升级之路?
1705358649
1705358650
未来又将如何?
1705358651
1705358652
1705358653
1705358654
1705358655
“火焰拉面” /摄影 都鑫鑫、肖海林、陈肖
1705358656
1705358657
2020年12月22日,“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取得圆满成功。图为火箭尾部特写,其喷射出的火焰仿佛拉面。
1705358658
1705358659
1705358660
1705358661
1705358662
这里是中国2:百年重塑山河 壹 小型火箭的诞生
1705358663
1705358664
1970年1月30日,我国第一颗中远程弹道导弹“东风四号”试飞成功。它利用燃烧产生的喷射气流获得推力,推进剂是燃料与氧化剂的组合,无须氧气也可产生强大的喷射气流。其箭体自下而上分为两级,第一级工作结束后便在高空分离,再由第二级点火、接力推进。这便是中国运载火箭的雏形。
1705358665
1705358666
要实现环绕地球飞行,卫星的飞行高度一般不能低于180千米,入轨速度也需达到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否则卫星将在地球引力和大气阻力的作用下坠入大气层。遗憾的是,这样的速度和高度让“东风四号”望尘莫及。
1705358667
1705358668
于是,工程师们开始对“东风四号”进行改造。原有的二级箭体升级为三级火箭,箭体顶部的导弹弹头被卫星取代,并加上整流罩予以保护,使其避免遭受高速气流的冲刷。第一级和第二级箭体由金属杆相连,连接处形如镂空,以便二级发动机点火时喷射的火焰能快速排出。
1705358669
1705358670
经过一系列升级,“东风四号”导弹摇身一变,成为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CZ-1)。它的直径为2.25米,高约30米,能将不超过0.3吨的载荷送至高度约440千米的近地轨道。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便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1705358671
1705358672
自此,中国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成为第五个可以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航天的近地卫星时代就此开启。
1705358673
1705358674
1705358675
1705358676
1705358677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图解
1705358678
1705358679
1705358680
1705358681
1705358682
“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摄影 韩超
1705358683
1705358684
火箭升空后,箭体剥落的是泡沫保温层,它能够让火箭内部保持适宜的温度。两级间的“镂空”结构为斜拉金属杆,这样的结构可以保证第二级火箭点火后,火焰能够及时排出。
1705358685
[
上一页 ]
[ :1.70535863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