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5903e+09
1705359030
1705359031 “天宫一号”由运载能力更强大的“长征二号F”改进型火箭(“长征二号FT 1”)负责送上太空。2011年9月29日,“天宫一号”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随后,11月1日,“神舟八号”无人飞船也成功升空。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进入轨道,与“天宫一号”的距离一步步缩小,直至完美对接,形成组合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标志着我国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1705359032
1705359033 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搭载着三名航天员成功升空。在载人状态下,“神舟九号”先是在6月18日与“天宫一号”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之后与“天宫一号”分离。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控飞船与“天宫一号”进行对接,实现首次手控交会对接。
1705359034
1705359035 无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载人状态下的自动交会对接,以及载人状态下的手控交会对接,这三次“花式对接”意味着我国完整掌握了空间交会对接技术。
1705359036
1705359037
1705359038
1705359039
1705359040
1705359041
1705359042
1705359043 工作人员调试“天宫一号”/摄影 宿东
1705359044
1705359045
1705359046
1705359047
1705359048 搭载“天舟二号”货运飞船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 /摄影 史悦
1705359049
1705359050 “天舟”系列货运飞船主要用于为我国空间站提供补给。“天舟二号”货运飞船采用两舱构型,由全密封货物舱和推进舱组合而成,总长10.6米。目前世界上运载能力超过5吨的现役货运飞船只有两型,“天舟”货运飞船就是其中之一,运载能力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705359051
1705359052 到2013年,“神舟十号”升空,再次与“天宫一号”对接。成熟的技术让中国航天人更加自信,他们利用发达的天地通信网络开展了首次实时“太空授课”。
1705359053
1705359054 在完成任务并超期服役多年后,“天宫一号”在2016年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并在两年后的2018年离轨,陨落至南太平洋,终结了光荣的一生。它的升级版“天宫二号”在2016年9月发射升空,10月,“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两名航天员通过飞船进入“天宫二号”,在其中驻留长达30天。
1705359055
1705359056 为了实现航天员更长时间的驻留,维持空间站的长时间运行,除了载人的神舟飞船,我们还需要负责载货的“太空货车”,这就是“天舟”飞船。
1705359057
1705359058 “天舟”的起飞质量为近13吨,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七号”承担起发射任务。2017年4月20日,“天舟一号”在新建成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低纬度的海南文昌更利于借助地球自转提升运载效率。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自动对接成功,开始多次向后者补加推进剂,实现了“太空快递”的使命。
1705359059
1705359060 至此,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再到“天舟一号”,我国的载人航天家族逐渐壮大。预演已经完成,只待真正的空间站登场。
1705359061
1705359062 肆 天宫登场
1705359063
1705359064 2021年4月29日,中国“天宫”空间站的首个模块——“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1705359065
1705359066 “天和”核心舱全长16.6米,最大直径4.2米,内部可供航天员活动的空间高达50立方米,是“天宫一号”的3倍之多。其发射质量达22.5吨,由“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是目前中国最大、最复杂的航天器,也将是“天宫”空间站的管理和控制中心。
1705359067
1705359068 以“天和”核心舱为中心,“天宫”空间站的后端用来对接货运飞船,前端设置节点舱,并通过机械臂,在节点舱的左右两侧,对接“梦天”与“问天”两座实验舱。而节点舱的前端和底部可对接载人飞船,顶部则用于航天员出舱。最终如同搭积木一般,形成T字构型。预计在2022年,太空中将完整呈现出这个T字构型的空间站。
1705359069
1705359070 “天宫”空间站的外部由铝合金缓冲屏和各类纤维填充层层层保护,可以削减撞击物带来的损伤。而在它的内部,氧气、二氧化碳、饮用水、尿液和推进剂之间更能实现循环转化,为航天员提供安全、长期的生存环境。
1705359071
1705359072 尽管“天宫”空间站的最大重量不到国际空间站的一半,但它却拥有更高的空间利用效率和供电效率。更具创新性的是,它将与一座搭载空间望远镜的“巡天号”光学舱共轨飞行。这座口径达2米的望远镜,不仅拥有媲美哈勃望远镜的分辨率,更有超过其300倍的视野范围,既能“巡天”又能“查地”。需要的时候,光学舱还能与空间站组合对接,方便其维护和修理。更重要的是,“天宫”空间站将面向联合国所有会员国开放合作。通过增加1个核心舱、2个实验舱,最终可扩展为一个庞大的干字构型。
1705359073
1705359074 如果国际空间站(最早2024年)停止运行,中国“天宫”空间站就将成为太空中唯一运行的空间站,人类的载人航天史也将正式进入“天宫时代”。
1705359075
1705359076
1705359077
1705359078
1705359079 “天和”核心舱在做振动试验/摄影 南勇
[ 上一页 ]  [ :1.7053590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