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1145e+09
1705361145
1705361146 拉卜楞自嘉木样建寺二百余年以来,成为甘、青、川、康边地藏民信仰之中心,补政教之所不及,其地位甚为重要。余留此数月,欲四出至数站外一游,而终未能。今决定数日内离拉,殊为遗憾。兹就各方调查得夏河县境内要地及境外要地之交通里数等情形如次:
1705361147
1705361148 自拉卜楞东行,经土门关至临夏,为余等来时所经者。东南经陌务或黑错约一百三十公里,至临潭县陌务寺,有喇嘛一百七十余名,附近一镇,汉藏民各三十余家,有小学。黑错有寺,藏名“札木喀尔”,有喇嘛二百七十余名,归青海同仁县隆务寺管辖。寺附近黑错镇,则属夏河,住民八十余家,回多于汉。再西南行,至洮州旧城二日程,南经两木寺,十三日至松潘。两木寺由二寺合成,仅隔一小溪,南日格尔的寺较大,有喇嘛千余人。寺依山临溪,溪水东流,入于白水江,山高海拔四千六百尺,上多松林。由寺南行四十余里,上阿米拉耳山,逾岭至岷江上源,其地西去黄河河曲之最东端,仅百余公里。北行经甘家滩、文厂沟至循化县,计八十公里,为余十六年所经者。西行经三科乎滩,至青海同德县,计七十公里。南北行多草地,比较平坦。东行沿大夏河道路崎岖。西行近拉加寺时,行山腹中,下临黄河极险,但距旧河、洮二州甚近,交通比较便利。旧河、洮二州,明代曾设卫屯垦,行茶马贸易,称西陲门户。夏河当时,虽为边外之地,比较接近内地,清时属循化县,改县后当属青海,惟因民国十年宁海军(甘边宁海镇守使所属)与拉卜楞寺发生冲突,宁海回军自甘家滩进攻,占据该寺,嘉木样避难于完科罗寺(离洮州旧城四十里),至十三年,始撤兵。此为夏河分立并隶属甘肃之原因。县界迄今,尚未划清,全县面积亦难测定,据甘省府测为九一二三方公里,而据曾世英君测为二三一九方公里,相差几二倍。
1705361149
1705361150 十日 收拾行装 馈赠珍物
1705361151
1705361152 班禅原定期离拉,以种种原因未果,诚专使决先离拉,取道青海共和县,经大河坝至玉树,再与大师会齐。经商得大师同意后,定明日离拉,本日收拾行装,并各处辞行。
1705361153
1705361154 下午黄司令饯行,并赠余豹皮、狐皮等特产各数件,皆未熟者,盖拉寺产各种兽皮而不能熟,普通以酥油揉之。班禅亦派旺堪布赠余麝香数个,亦系拉卜楞一带特产。
1705361155
1705361156 十一日 待吉时 遇暴雨
1705361157
1705361158 本日行署离拉,上午八时一切准备完毕,整装待发,各送行者亦来署候送,惟诚专使素喜占卜,以前离兰州时,时日不佳,致李秘书堕马残废。渠之乘马,亦于日前病死。此次占定十一时最与月日相合,故须俟至该时出发。准十一时专使出行署,余随之,各行李骡马在后,不意未出拉市,各骡马即先后倒地,不能前进,出市者亦相继倒卧,或弃行李而逸。余等不得已,宿三十里之甘家滩,前站已远行二十里外,后者迄晚未至,既无帐房,又无食物。专使与余卧架窝中,仅有一帐房,各同人共卧其中。但行军床及被褥未至,不得已皆就地卧,不意午夜大雨,水由帐房下流入,一片汪洋,被褥尽湿,各同人起立以待天明。又不意有一马拴帐房之钉上,一曳而帐房倒,各员并避雨而不可得矣,而奔逸之马,亦尽力奔驰,遍觅不得,天明始得于山上,被铁钉击腿,惊逸力尽而毙矣。
1705361159
1705361160 十二日 骡马难入西藏 草花大类公园
1705361161
1705361162 驮骡有半数未至,除昨晚派人未归外,清晨又派数人,十二时始归,知市中倒地者,均运回行署,途中倒地者,设法赶来,将驮物另行分配。此次第一日前进,即发生半数驮骡倒地之原因:(一)因由河州一带,所购之骡,大半为老瘦,不堪负重。(二)因行李过重。(三)因事务主任原系英文秘书,对事务毫无经验,以致各驮轻重不适,无论老骡壮骡,一律重驮,而一驮左右又重量不均。(四)因草料不足,以致离拉第一日,即发生此种困难。如此骡马,入藏寺大成问题矣。
1705361163
1705361164 下午又行,三十里,宿甘坪寺中央西北畜牧改良场。沿途青草满滩,百花盛开,其色或黄或白,或紫或蓝,其形或垂如钟,或细如缨,或分散如星,或贴地如钉,无论山上平原,遍铺青草,满布艳花,真所谓锦绣山河。人行滩中,花拂衣巾,无异一大公园。此种奇景,非亲至草地者,绝难梦想。此种风味,亦非亲至西北者,不易尝得。人皆知行草地之苦,而不知此中之乐无穷也。
1705361165
1705361166 十三日 夏河县文化渐启 八角城古迹犹存
1705361167
1705361168 晨起,高参军由拉卜楞专差送来函电,知诚专使辞职照准,特派赵守钰继任。专使未到任前,着余暂行代理。诚专使因决定仍回拉卜楞办理移交,十一时离西北畜牧改良场,冒雨而归,仍经甘家滩。据云北山中有一寺为女活佛,新圆寂,尚未转生,在马上可望见寺屋。按活佛普通皆男子,女活佛尚罕见,闻西藏有数寺活佛为女子,此寺在内地可谓特别,想前辈必系女子研究佛典甚深者,死而转生,开佛教男女平权之风矣。又东北有一八角城,尚有遗址,据传为宋时古迹,不知确否,以专使急于归拉,未能往览,甚为憾事。
1705361169
1705361170 按拉卜楞据大夏河上游之滨,在两山夹峙之地,东北山夹谷深为山地区,西北、西南及东南均为草地高原所环绕——全适于游牧之区也。甘家滩为西北之牧区,一名甘家川,有捏贡川发源其地,水草丰美,据《循化志》载,当清乾隆六年时,兵部曾议开办屯田,其原奏云:“川原山麓,高下不一,沙土滋泥,肥饶各别。滋泥似可垦种,沙土殊难预期,川原可望收成,山麓恐多干旱。”惜未果行。但该地实多适于牧,少适于农,今全国经济委员会设改良畜牧场于此,实甚需要,惟仅有空名,一切尚未实施也。
1705361171
1705361172 夏河境内既西北、东南、西南均为草地,因之畜牧最盛,藏民生活所需,以及贸易输出,皆畜牧所产也。其牧畜种类不外马牛羊三种,马以产于青、甘、川边境一带之土尔扈、左格尼马、欧拉、确某夏梅妄、料日布、花仓诸族者为最良,体格高大,性格雄强,俗称南番马。在中国马产中,除新疆巴力坤马外,其高大雄伟,即属南番马也。此外甘家族、索乎族之马,体均较小,而灵秀活泼,以善走闻名于西北。甘家族马群,又系纯走马种之遗种,西北人尤其蒙、藏民族最好之。牛有牦牛、黄牛、犏牛之分,此区养牦牛者为多,因其耐寒耐劳。牡者力大性暴,对于逾山涉水,行雪途,走砾地,均能胜任。牝者体躯较小,专供产乳及制造黄油之用,其乳质所含脂肪质较黄牛为高。犏牛为黄牛与牦牛之间生种,具有二者之优点,刚劲驯服,兼而有之。乳量甚高,以牡供役,以牝榨乳。牦牛产于索乎、大才等旗者,以色正体大见称。黄牛养者甚少,专以其牡者与牦牛之牝者交配,为产生有优良性之犏牛也。牦牛毛长尺许,望之生畏,故俗名毛牛。羊为小尾,赋性灵活,并能耐寒。其中甘家产羊,以毛质纤细,羊皮秀丽见称。欧拉、左格尼马、土尔扈诸族,以体躯高大,肉质肥美闻名。但所谓毛质粗细,亦相差有限,因不知选种,粗细毛羊,混为一群,又不知注意颜色之纯一与密度、曲度、长度、光泽、含油质等种种条件,以致出口时难售高价。至山羊仅十三庄有饲养者。每一牡羊,肉量平均为五十斤,近年因胎羊羔皮价昂,多杀孕羊以取胎皮,影响于羊群繁孳甚大。
1705361173
1705361174 据张元彬君调查,与拉卜楞寺有关5700户牧民所养之牲畜,计马35700匹,牛13700匹,绵羊1169000匹,山羊21000匹,驴2100匹。每匹平均价值,马50元,牛15元,绵羊2元,山羊1元,驴10元。张君又谓此区内即不加人工种植,牧羊尚可容纳现有牲畜额之一倍。以余观之,尚不止此。
1705361175
1705361176 十四日 重返故居 新奉电命
1705361177
1705361178 拉卜楞为边地鄙壤,交通不便,内地人士,足迹罕至,余于民国十六年一度巡视后,未作重来之梦想,不意因护送大师,旧地重游,且留居数月之久,十一日离拉,转青赴藏,以为此去不再来矣。更不意别仅三日而再临旧地,重返故居。屋中新尘甫积,又被扫除,人生行止,真难预定也。
1705361179
1705361180 昨阅行政院致专使电,知专使更动情形,着余暂代,尚拟斟酌情形辞职,乃返拉后,又接蒋院长专电,令代理专使职务,当即商诚专使,请其俟赵专使至后,再行交代。诚再三不允,谓电令甚明,不能再待。十五日为半月之期,决定一切账项,截至该日止,十六日即将印信移交云云,不得已覆电遵代,准备一切。
1705361181
1705361182 十五日 商移交 换银币
1705361183
1705361184 下午,专使约余商谈交代事项,第一为输送队问题,决定遣散。第二为经费事,行署仅存银币一二万元,系备入藏后用者。但现在职员多去职,不能不借发补助费,决定由班禅处暂借纸币万元,以银币万元作抵,将来换回。第三为账目事,因时间匆促,不能一时清结,先将印信移交。
1705361185
1705361186 十六日 金印接收 骡马待毙
1705361187
1705361188 本日诚专使正式将行署印信及职员名册移交,凡东北籍职员,均随之辞职,余觉一机关长官更易,旧用之人,不必共同去职,尤不宜以地域关系而同去,再三挽留无效,因派参军高长桂,秘书史汝镛等暂行兼代参谋、事务主任等职。
1705361189
1705361190 同时交来册封热振之金印,方四寸许,全金质,值万余元,热振呼图克图,本无颁给金印之资格,因现代理达赖,故特别册封,其册封用黄缎裱成,内用汉、藏两种文字。
1705361191
1705361192 又交来骡马七十余头,疲惫不堪,因原多老病,自甘家滩归后,因已准辞职,各职员忙于交代,且以责任将卸,料草俱无,饥饿数日,多不能支持,急购草料加食,已于当晚死骡一头,病而待毙者,尚五六头也。
1705361193
1705361194 十七日 官场旧例 西藏习惯
[ 上一页 ]  [ :1.70536114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