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1289e+09
1705361289
1705361290 甘丹派 其中心寺院在前藏,规模不大,其寺名、僧数等均不详。又有一种名甘居派者,以本纳为祖师,其势力在康藏与甘丹派同,均甚微。其中心寺院为宗萨寺,在西康德格,喇嘛约五百人。
1705361291
1705361292 黑教 (一)定沃寺,在锁里,喇嘛约五百人。(二)噶勒寺,在噶鲁,约五百人。(三)达喜定沃寺,在下噶鲁,约四百人。(四)楚普噶麻巴寺,在夥尔巴清,约三百人。
1705361293
1705361294 白教 (一)楚布结掺寺,在登龙,喇嘛约五千六百人。(二)直谷顷仓寺,在黑竹宫,约五百人。(三)打隆麻仓寺,在彭多,约五百人。(四)孜巴寺,在仑孜,约三百人。
1705361295
1705361296 二十六日 骡驮整理 马夫困难
1705361297
1705361298 行署决定后日离拉,经循化赴西宁,有急应准备者两事。一因自甘家滩归时,各骡沿途倒卧,驮鞍大半破坏,须一一修理并编号。二因输送队解散后,途中骡马数十头,须雇马夫数十人。但自班禅去后,用乌拉四千余头,即带去乌拉夫一二千人。……黄司令又征集民兵,故觅人特别困难。且随意雇来者,将骡马交之,又不放心。乃请格秘书与黄司令商酌,请其强派民夫,结果雇得二十人,每人索价二十元,不足十日耳,且须供给食粮。平常雇一驮骡,亦不过十余元,今仅空人,即如此昂贵,实觉边民有意借机为难。但继思中央爱护边民,行署应为边民留一好印象,多费数百元,免以威力强迫,留不良印象,因即许之。乃至后,又要求先发食面数日,亦勉为允许。
1705361299
1705361300 马夫如此困难,驮骡更不易觅,而行署笨重物品过多,如盐、面等物,驮来驮去,不足脚价矣。因决定一部分物品,暂留夏河,一部分盐、面、煤油等,送与黄司令及电台,以酬其免费发电之劳。西北产盐,而行署有数包盐,皆自南京运来者,脚价超过原价,可笑也。
1705361301
1705361302 二十七日 嘉佛史略 拉寺纪念
1705361303
1705361304 因明日离拉,上午赴黄司令及嘉木样处辞行,黄谓嘉佛亦将赴草地宣化,嘉谓将来可在拉萨会晤。余觉入藏前途,尚属茫茫,或嘉佛先至,亦未可知。拉卜楞寺为黄教六大寺之一,嘉木样先辈在活佛中,亦甚有地位。经调查其历世史略如下:
1705361305
1705361306 第一世,名嘉样协巴,今夏河县甘家滩人,清顺治五年五月八日生,康熙七年,至拉萨,就学于哲蚌寺之郭慕札仓,苦学二十余年,得格西学位。又师事第一世章嘉呼图克图,名望日著,旋入庚丕山洞中修行,屏绝一切。康熙三十九年,就郭慕札仓方丈,时年五十四。康熙四十七年,黄河南亲王吉囊,遣使请其回籍建寺,乃即东返。次年开经堂,又次年上梁,康熙六十年圆寂,年七十五岁。著作有十五部,其中五部讲经,尤为著名,即《般若讲义》、《中论讲义》、《因明讲义》、《律讲义》、《俱舍论讲义》,蒙藏各大寺,多采为标准教本。清康熙颁赐扶法禅师额尔德尼册封。
1705361307
1705361308 第二世,法名居免汪波,今青海同仁县且劝地方人,继续第一世完成一切,曾游北平与拉萨各二次。清乾隆颁赐扶法禅师呼图克图册封。著作有十一部。年六十四岁圆寂。
1705361309
1705361310 第三世,法名罗桑图登,今青海同仁县且劝地方仰多村人,性好幽静,保守成规,鲜可建树。清道光帝封赠扶法禅师,著述仅一部,年六十三岁圆寂。
1705361311
1705361312 第四世,法名格桑图登,西康德格县人。性情与第三世适相反,喜交际,尚铺张,好旅行。尝至北平、五台山、西藏各地,朝拜名山。聘西藏第一贵族世家拉家仁之子为其侄女之赘婿,生育三女,其二皆嫁于河南亲王,其一嫁于蒙古某札萨克,制繁盛之仪仗,建华美之别墅,一切生活,极力讲究。并好音乐,晚年尤甚,常招诸侄女侄孙,至别墅中奏乐,举行康藏跳舞,而亲自指导。常谓康藏地方人民之衣服大方,食物精美,足资效法。故拉卜楞之风俗,渐有改变。当进藏途中,至巴塘、里塘间之嘎木乃寺,深为留恋,特加修葺,备极庄严。著作五部,清光绪赐封广济禅师。民国三年,加封广济静觉妙严禅师。年六十一岁圆寂。
1705361313
1705361314 第五世,即今禅师,法名罗桑嘉样,西康理化县人。五岁时,由西康里塘迎至本寺,国民政府册封为辅国阐化禅师呼图克图。
1705361315
1705361316 行署此次在拉,嘉佛异常招待,特赠该寺一匾以作纪念。正文为“护国佑民”四字,后附跋语,为“拉卜楞为西北巨刹,每以宗教之力,辅政治教育之不及,于国于民,均多裨益,余前主甘肃教育时,曾来一游。此次奉派护送班禅大师回藏,重莅旧地,行署一切,诸承嘉木样禅师照拂。忝代专使,深为铭感。爰赠此匾,以志感谢,并留纪念云”。因匆忙不及制匾,仅将原文书送并留工资,请黄司令代制。
1705361317
1705361318 二十八日 改道 缓行
1705361319
1705361320 早八时束装待发,忽接青海马主席电报,谓现征集民团,在循化甘家滩一带,请绕道临夏来青,较为便利云。乃决定改道,并缓期于明日出发。一面复电青海,一面电临夏警备司令马为良,述明取道临夏及离拉日期。并一面通知黄司令,彼已去道中欢送矣。旋交谈云,闻青军已至甘家滩,无论何人,不许经过,对行署经过,必为难,故请改道,多留一日更好。惟明日嘉木样佛亦出巡,须远送,请行署早行,以便欢送云云。
1705361321
1705361322 行署缓行一日,无他问题,惟骡马不能放山,须在署喂。拉卜楞虽不乏青草,但无人割,因大师去后,乌拉数千头,即有千余人随往也。急遣人购草,数小时后,有藏妇数人,负草来售,其价值较平日昂数倍,七八十头骡马,每日即须草七八十元。
1705361323
1705361324 [1]表格中部分数字疑有误。——编者注。
1705361325
1705361326
1705361327
1705361328
1705361329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1705360173]
1705361330 甘青藏边区考察记 三 由拉卜楞返兰州
1705361331
1705361332 二十九日 夏河农业 边地特产
1705361333
1705361334 早八时半行,黄司令等十余人,仍送至马莲滩。马莲滩草虽仍繁茂,而如兰之象,不复再见,不胜昔我往矣之感慨。沿途水滨山隅,青稞遍地,茎高叶密,亿穗耸立,渐渐黄熟,与来时之瘦叶贴地者,亦大不相同。夏河藏民,逐渐汉化,而土地气候,亦宜农耕,故农业逐年发展,除南至陌务一带外,而东至土门关一带,尤阡陌相连,大类内地。
1705361335
1705361336 据任承宪君调查,夏河县农户四百五十家,占总户数百分之五。已耕地一万四千九百余亩,占全县面积百分之二。藏民体质强健,尤以女子为然,故农家每户人口虽少,但经营三四十亩之地,尚不感人工缺乏。因地高天寒,广种薄收,一二年之后,即须休闲,以恢复地力。其所耕土地,所有权均属寺院,每年按期纳租。农民租田多寡无定,二三斗地者有之,一石地者亦有之,普通五六斗地。每斗约合六亩余,每斗地租仅青稞一斗,每斗约合十五市斗。拉卜楞气候最寒,普通九月中旬,即降早霜,至五月下旬,晚霜始完,故晚熟作物及不耐寒冷之谷豆类,均难栽培。现有作物,为小麦、青稞、豌豆、燕麦、蚕豆、芸苔(即油菜子)及马铃薯等,尤以青稞与豌豆为最多,由二者用途广而尤较耐寒湿也。各作物之大约统计列表如下:
1705361337
1705361338
[ 上一页 ]  [ :1.7053612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