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167e+09
1705361670
1705361671 二、总会直接附设之学校,在西宁有高级中学校一所,民国二十一年开办,为青海最高学府,学生三百余人,教职员三十八人。其经费年由省库支领七成洋一万零七百三十五元,总会补助三百元,实即蒙藏委员会补助该会者。有中心小学校一所,十九年三月开办,原名锐威小学,二十年直隶该会,学生四百四十六人,教职员二十六人,全年经费八千余元,由马子香氏担任。该校为青海设备最完全之小学,每周有回文三小时,其他各校均然。又有第一两级小学校,民国二十一年开办,学生二百余人,教职员八人,全年经费二千元,由财厅补助及地方抽收。此外有贵德康屯两级小学校,二十一年开办,学生八十人,教职员四人,全年经费四百八十元,由基金生息。各乡村初级小学有十二所,皆二十一年开办,每校学生四十人至六十人,教员均一人,经费一百元至一百五十元,由地方摊收。又乐都南开两级小学校,二十年开办,学生百三十人,教职员三人,全年经费一千一百余元,由乐都县府补助及筏捐项下抽收。
1705361672
1705361673 三、西宁上五庄分会,附设学校有邦巴高级小学校一所,十八年成立,学生一百四十名,教职员六人,全年经费七千余元,由皮毛学捐项下收入。其他拉尔宁大寺沟的纳安布藏各有初级小学一所,学生一二十人至六十人,教员均二人,经费二百四十元至五百元,由地方摊收,不足时有由地方领垦荒地,每年收租若干石者。又鲁沙尔分会附设之学校有鲁沙尔两级小学校一所,民国二十一年成立,学生一百名,教职员六人,全年经费一千一百余元,由皮毛羊肠卫生检验各项下抽收。此外各乡有初级小学共十三校,每校学生二十人至五十人,教员一人,经费九十元至一百九十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74
1705361675 四、化隆县分会附设学校:有甘都两级小学校一所,十八年成立,学生百一十名,教职员六人,经费由马子香氏拨款五千元作为基金。又西关两级小学一所,学生八十名,教员四人,经费每年六百余元,由基金生息。此外各乡镇有两级小学四所,每校学生三十至六十名,教员三人或四人,经费或由地方摊收,或拨荒地收租,或由渡船抽捐,或由马子香氏补助若干。又初级小学五所,均二十一年成立,每校学生二十至五十名,教员一二人,经费由地方摊收。
1705361676
1705361677 五、亹源县分会附设学校:有初级小学十一所,每校学生三十至五十名,教员均一人,经费全年均一百二十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78
1705361679 六、循化县分会附设学校:有查家工、清水工两级小学各一所,学生均一百五十名,教员各八九人,经费由中央补助边疆教育经费项下每年各补助三千元。又瓦匠庄两级小学一所,学生九十名,教员四人,全年经费三千六百四十元,由马子香氏筹拨。此外各乡初级小学八所,每校学生二十人至一百八十人,教员一人至七人,经费各百数十元,均由马子香氏筹拨。
1705361680
1705361681 七、民和县分会附设学校:有川口两级小学一所,学生百七十余名,教员六人,经费每月八十元,有基金生息。万泉堡初小一所,学生一百一十四名,教员二人,经费全年三百元,由地方摊收。其余各乡初级小学共十六所,每校学生三十人至八十人,教员一二人,经费年各一百余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82
1705361683 八、互助县分会附设初级小学三所,二十三年成立,每校学生二十名至四十名,教员各二人,全年经费均百余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84
1705361685 九、大通县分会附设学校:有西关高级小学一所,十九年成立,学生八十三名,教员四人,经费地方捐款二千元,及马子香氏捐助一千元,发商生息。各乡有初级小学共十一所,每校学生三十至七十名,教员一人,经费全年各百数十元,由地方摊收。
1705361686
1705361687 十、湟源县分会:办有东关高级小学一所,民国二十一年成立,学生八十二名,教员五人,经费每年由羊毛项下抽收一千余元,由马子香氏拨给,产销局洋千元,由县长拨,地方款七百余元。
1705361688
1705361689 十一、贵德县分会,办有壬城高级小学一所,二十年成立,学生百人,教职员五人,经费由马子香氏补助,二千四百元发商,年得息四百八十元。
1705361690
1705361691 十二、同仁县分会,办有保安两级小学一所,学生百三十人,教员五人,经费由地方摊收。
1705361692
1705361693 十三、共和县分会,办有两级小学一所,学生四十人,教员一人,经费由地方摊收。
1705361694
1705361695 以上各学校教科书,均由总会发给,余参观时见楼上满堆,据云系马军长捐助,各校地址建筑费,大半为马军长拨给或捐助。可知马子香氏对于回教教育之积极促进矣。
1705361696
1705361697 二日 参观阿文学校 足见回民力量
1705361698
1705361699 上午马代主席约余参观阿文各学校,马氏年来在青一方提倡回民教育,一方亦提倡回回宗教,故除由回教教育促进会办理全省各小学校,促进回民教育外,又由马氏捐助设立许多阿文(阿拉伯文即回文)学校,有中学,有男女小学。首参观北关私立阿文中学,即在回教礼拜寺内,建筑宏壮。前为中学部,有学生两班,七十余人,研究高深之阿文。后为小学部,有学生百数十人。中学生有二教室,小学生即在大廊下,有低木凳数十,无桌。中学生用石印之教科书,小学生用小木牌,上书阿文,持而读之。据校内一木屏上所书,此校原址,为清康熙时马焦录氏所建。继赴私立女子阿文小学校,距中学仅数百武,时将放课,女生约百人,全体环立作方形,皆头戴绿色风帽,有三领班及教员一人居中,先呼某口号,群随呼之。据云为回教净身之语,余不解也。
1705361700
1705361701 按西北为回民之集中地,尤以青省为多。回民以回教为其中心思想,其一切文化,言语行动,风俗习惯,日常生活,俱规定于可兰经内,毋稍逾越。因之回民集中之地,具有清真寺,寺多附设阿文学校,读阿文,即备研究回教经典也。据调查青海全省各县,清真寺分为三等,八十家以上者为大寺,八十家至五十家者为中寺,五十家以下者为小寺。西宁有大寺十七,中寺十四,小寺二十七,共五十八寺。化隆有大寺六十四,中寺五,小寺十六,共八十五寺。大通大寺十一,中寺二十,小寺三十一,共六十二寺。循化大寺十六,中寺二十八,小寺十九,共六十三寺。亹源大寺六,中寺十,小寺七,共二十三寺。互助大寺二,小寺七,共九寺。湟源大寺一,余未详。乐都大中小寺各一。民和大寺十六,中寺十八,小寺二十四,共五十八寺。各县大小共计三百六十一寺。以化隆县为最多,闻该县有回民七千五六百户,约五六万人。他如循化、大通、西宁、民和等县,亦各有数万人。可知青海回民之势力,且握有军政权,更不能仅以人数计也。
1705361702
1705361703 三日 年货年画 古色古香
1705361704
1705361705 本日为废历腊月二十二日,已届旧俗送灶神之期。上午赴街市游览,见各饭店均停业,而杂货店则倍增拥挤。售年货者多在街道左右摆摊,有灶神、门神、关帝财神,红纸黄表,大小鞭炮,长短香烛等,形形色色,完全如内地二十年前之景象。惟香有长二三尺者,有粗如手指者,为甘肃临洮所造。
1705361706
1705361707 食品则有各种调料,普通海菜,而尤以卖肉者为最多,而最惹人注意,多系整猪整羊,罗列道旁,睹者环列,引人注目。盖边民贫困俭朴,平日食肉者甚少,而旧历新年,则无论贫富,必购若干,故售者亦特多。青菜甚少,且多冰冻,如葱如白菜,皆干枯而无青色。服饰则有女儿之红缨绒帽,男童之花帽,以及男子之毡帽毡鞋等,盖习俗过新年,则衣新衣食美味也。
1705361708
1705361709 小巷口墙上地下,多张售年画,大多为旧戏中之故事,或吉利之人物。亦有裱成之中堂对联悬于墙上者,似为古画,但就近阅之,多系新手所绘,或俗人所绘,无足观者。商店门首有售较佳之画者,或为历史之故事,或为地理之风景,如武穆之精忠报国,木兰之化装从军,以及杭州、上海、天津、北平各名胜等,于社会教育,不无裨益。余常觉社会教育,应利用习惯时机,较易生效。年画倘能改良,则家家年年自动购贴,无形中收教育效果矣。
1705361710
1705361711 四日 气象测候所 人民大会场
1705361712
1705361713 下午赴西宁气象测候所参观,所址在孔庙内,即前西宁之文庙。院宇甚大,左右两庑改为图书室及陈列所,但现在既少图书,又无陈列物品,终日锁门,待将来补充而已。耳房内有阅报所,有各种挂图及日报月刊,阅者尚不乏人。大殿始为气象测候所,仅有测风雨及湿度等简单器具数种,所长一人,夫役二人,所长外出,略视而已。
1705361714
1705361715 旋赴人民大会场,系王子元君任民政厅长时所建设。在城内西北角,有广场,立有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下石上砖,约高二丈,石八面,上刻总理遗嘱遗训及传记。复有屋若干间,并有动物园,原搜养西北特产之鸟兽数十种,今仅余笼栅,而鸟兽早散亡矣。亭楼屋宇,亦半为蒙藏小学校占去,惟开各界大会时,仍在此场。
1705361716
1705361717 五日 盐销陕甘川三省 池属青察柯三王
1705361718
1705361719 上午访陈任轩君,有察卡盐税局一职员在座,据云新自察卡盐池来,行八日。该盐池南北八十余里,东西一百八十余里,周围约二百余里。池中有白盖一层,凿开后,下为盐水,用铁漏勺取之,水漏而盐出,天然自成,毋须经摊晒等手续。挖过地方,一经天雨,即可长平,即坑之深者大者,三年亦可长满。四川松潘一带,亦来此运驮,每次驮牛以千计。至时督运局代雇附近帐房中蒙人去挖,每挖一驮,工资三角,收税每牛六元,不论斤数多寡。故松潘一带之驮盐者,每牛往往驮二百数十斤,至一二日程处,再增牛分驮之。盐池旁之税局,有职员八人,税警三百余人,每年收税三四万元,全青各局,前曾收至四十余万元云。
[ 上一页 ]  [ :1.705361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