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2526e+09
1705362526 七日 雪飞满天 花开遍地
1705362527
1705362528 早七时就道,阴雨,仍有水坑。下坡行约十余里,过咱曲岭,为一大滩。碧草黄花,一望无垠,花虽小而甚密,远望全为黄绿色,近视则绿草如茵,黄花点点如织锦。其他白花、紫花亦时点缀其间,但较少。此种大观,内地未易睹也。
1705362529
1705362530 未几,大雪纷飞,征衣全白,天气骤寒。又逾一岭,惟系草坡草原,实非山也。下坡地愈低,路极平,约行六十里,宿咱曲滩。临“咱曲”,河幅宽七八丈,深及马腹,渡之尚易。河南岸有帐房,青军渡河购羊数只,每只大洋二元。
1705362531
1705362532 宿地一名竹节寺,因近竹节寺,在沟中也。海拔四千八百一十公尺,雨雪时温度降至零点下,宿后天晴,升至三十二度。
1705362533
1705362534 八日 青山绿水碧草黄花 危崖险道疾风骤雨
1705362535
1705362536 早七时出发,又渡咱曲(一名玛楚河),约宽二十米,昨日水位为1.5米,今晨已降至0.8米,策马而过,深不及马腹。至西岸,顺河南行,一面依山麓。约二十余里后,登山腹,行道狭如羊肠,下临深沟,危崖险道,望而生畏,同人有爬而前者,架窝绕崖上顶稍平。下瞰咱河,湾曲分歧如地图。河岸滩地,碧草平铺,黄花满布,缀如织锦,非常艳美。平视对面山坡,亦碧草满盖无隙地,一望青青。河流深处成绿色,真所谓青山绿水,江南风景,不是过也。惟满山无一树木,为缺憾耳。
1705362537
1705362538 未几,见牛羊群,知距人家不远,同人甚兴奋。因自大河坝以来,不特未见人烟,即牛羊群亦罕见也。又未几,望见沟口一红塔,更人人有喜色,跃马争先,顷刻出沟口,寺院代表与称多县长李艺苑君欢迎于道左。再进,望见庙舍辉煌,帐棚林立,喇嘛结队鹄立,用长号大鼓欢迎,时下午三时,已抵竹节寺矣。
1705362539
1705362540 县长备晚餐,有萝卜白菜,同人食之,甘于海味。盖自湟源以来,未食青菜也。据李县长云,称多今年试种青菜,但藏民亦渐渐尝食。在十年前,藏民不特未尝过,且未见过,亦不知青菜为人食之物。某次藏民代表至西宁,马护军使阁臣赏食韭菜包,开而异之,仅食外皮,出后谓护军使赐食馒头,竟将马草包入,不解其故,盖彼等仅知青菜为牛马食物也。正痛饮饱餐之际,忽来疾风骤雨,帐棚或被风揭开,或被雨侵入,二十五度之寒暑表,忽降至十四度,竟亦食不饱,寝不安,天公太恶作剧矣。
1705362541
1705362542 九日 竹节寺 称多县
1705362543
1705362544 本日未行,因经一二十日无人烟之长途,又受数日无干粪之饥饿,至此有寺院,有人家,有柴有草之地,自应休息一日,使人马均得稍舒疲劳,且李县长一再挽留,因决定缓行一日。
1705362545
1705362546 上午参观竹节寺,据云,寺建于清康熙时,原有喇嘛近千人,当时寺产亦富,因临大道,支差过繁,现仅有喇嘛一二百人,寺产亦仅有马五十余匹,牛八百头,羊一千余只。属民四十余户,皆甚贫,活佛一人,名百克,系红教萨迦派。寺屋亦简单,大殿一,可容百人,中供释迦佛及莲花僧,两壁堆藏经若干部,活佛经堂在后,旁有护法殿,悬人民供献之弓矢刀枪及铁甲等古代武器。寺左右有方塔及刻六字真言之石板堆,名嘛呢堆,寺前有一小河流。
1705362547
1705362548 下午,李县长来谈。据云:此地属竹节族,有百户一人,名普才,所属番民约二百五十户,共约二千二百五十人。民国二十三年设称多设治局,本年二月,始正式成县,县城距此寺五十余里。县境北至黄河与共和县为界,南至通天河与玉树县为界。县署组织甚简单,县长下仅科长一人,翻译二人,事务员一人,差役四人,每人每月粮八升,收入仅有青稞一百六十桶(每桶二升半)。又有革皮税规定留县三分之一,惟尚未实行。全县属民共十三族,称多、竹节,各其一也。但各族分合无常,其百户强者属民日多,因纳税以百户计,某百户强时,人民多而税自轻,税轻而人民益愿附之,弱者人少税重,而人民逃者益多。如科日多百户最强,人争附之。称多族有一百七十户,九百二十人,与竹节族同一游牧地,其百户名思尕,亦较强也。县城内(实无城墙)有土房三十余户,无学校,城区分上中下三村,每村相隔约二三里,土房共八九十户。有喇嘛寺五所,竹节寺其一也。此地有帐房,据传在四年左右,而建寺仅二百余年。在十五年前,因喇嘛多有番妇,人民不信仰,藏中欲废之,后经数人整顿,驱逐不守清规者,始有今日,现余喇嘛不过百人。县境内牧多耕少,但有许多地方,适于农耕,菜蔬亦有数种甚宜。森林虽少,但可长松柏,足征相宜,并有杨柳。矿产未闻,食盐系囊谦产。有冬虫夏草,冬日为虫,长寸许,夏死头上生草,冬日草枯,又生虫,前得一虫,已送玉树矣。
1705362549
1705362550 竹节百户来见专使,献狐皮一张,上附哈达。竹节寺亦送红缎一块,各赏现洋十元。寺中活佛请余与专使晚餐,有羊肉及大米饭,随即布施五十元。宿地海拔四千七百四十公尺。
1705362551
1705362552 十日 牛羊遍野 蚊蝇绕面
1705362553
1705362554 早八时就道,行山沟中,道甚平,约十余里至休马族牧地。有黑帐房三十余座,可谓一大村庄,牛羊千百成群,在绿野中乱布,远望羊如白石,牛如黑石。自此每数里即见帐房,犬声相闻,帐房前多有经布飘扬,垂空中成人字形。一帐内有鼓声,下马视之,正请一喇嘛在内诵经禳灾病,据云每日报酬二角,有男女小儿甚清秀,上身仅衣短皮衣,下裸。帐外牛犊、羊羔环立,有犬甚猛,余出入时,主人男妇出而抱犬,恐伤客也。
1705362555
1705362556 旋经一原,天气甚暖,蚊虫绕面,麾之不尽,但似不吮人血。草原中有一种黑毛虫,长寸许,全身黑毛,头红色,尾有黄点,多足,亦黄色,时见遍地蠕动。愈行气候愈暖,华氏表升至七十六度,棉衣犹热,较若干日来衣裘犹寒者,不啻隔季也。
1705362557
1705362558 下午一时许,至卡拉寺,据云为拉卜寺之属院。其地仍属称多县,故李县长早来布置一切,寺中喇嘛,亦鼓号、旗帜欢迎。据云此地为卡拉族,约三百户,寺属黄教,建立仅六十一年,活佛传至二世,名嘉样罗桑,现年四十岁,对经典颇有研究。色休寺亦归渠掌教,本寺二三百人,色休寺约七百人。寺有大经堂,可容三百人,有护法殿及辩经处,全木建,因三站外产松也。
1705362559
1705362560 十一日 野有黄花 食多嘉肴
1705362561
1705362562 早雷鸣大雨,九时始行,经一小山,循山腹或河谷行,山坡中野花盛开,以黄花为最多,次为蓝花、白花,如球如穗,又有紫花类苜蓿。未几全行河谷,两山之间,一水随流,风景颇佳。下午二时许,已入玉树县境,玉树县朱县长、司令部马营长及仪仗队曾队长等,欢迎于道左,皆自玉树数站外来者。
1705362563
1705362564 又约十里,抵歇武寺,为四山围绕中一小平原。寺依山而筑,楼屋上下错列,墙涂红白蓝三色条文,非常美观。据云此寺为萨迦派,其护法神有红白蓝三面,故俗名花教,与红教、黄教对称,三色为其代表,因之墙上亦涂此三色。寺中有喇嘛约百人,活佛一名伦布齐活佛,由西藏萨迦寺派来者。山上有一较小之业中寺为红教,与此相对。余等至寺前时,喇嘛、民众共三四十人,用长号、大鼓欢迎。
1705362565
1705362566 余等即宿寺前小草原中,与玉树来欢迎者之帐房相连,星罗棋布,颇为壮观。马营长在帐中设宴,帐为方形如屋,前门可开,时天气甚热,全开帐门,让风吹入。帐顶周围有环与钩,周墙可全去如亭。余等饮食其中甚为凉爽。此地产蘑菇,营长备饭有蘑菇羊肉,曾队长又携来鸡肉、鸡子、鱼肉等,为月余来所未见、未食者,本日饱尝,不啻入都市之大餐馆矣。
1705362567
1705362568 此间居民为歇武族,有土房三十余户,据云全歇武族约一百二十户,半为帐房。此地有百长,其家颇有资财,余等至其宅参观,见川茶数百包,堆积如山。有农具犁等甚粗陋简单,犁为一长木,下有木脚,上有短横木,用时短木系两牛角上。但种田甚多,每年收青稞不少,皆人民代为耕种收获,盖百长即小酋长,亦贵族也。闻全歇武族每年纳粮三百一十桶,可知此地农田渐辟矣。
1705362569
1705362570 寺屋及百长宅建筑均多木料,且全为松木。据云产数百里外,马站五站,牛站约须半月。其地为大森林,任意采伐,但须运费,每驮运至此地,须运费三元。有四川木工二人在此工作,据云每日工资藏洋一元(约合法币五角),并供饮食。
1705362571
1705362572 又闻此地居民,原属拜日马百户管辖,现归札武百户。札武族为玉树二十五族中第二大族,约八百户,四千余人。札武百户名久美,善交际,有权术,遂运动将此族归其管辖,拜日马百户,尚在起诉力争中也。
1705362573
1705362574 十二日 风景不亚江南 农田大类内地
1705362575
[ 上一页 ]  [ :1.7053625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