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3729
由此基础,喇嘛教由渐次盛大强固后,许多学生及学者由四方负笈而游学西藏。此虽由于国王之奖励,然不能不归功于巴特玛伞巴干师尽力之成效。自是印度书籍多被翻译成为梵语与西藏语之字书而出版。然幽鬼派代表者之僧侣,恨喇嘛夺取其地位与权力,仍时有不平之反动。又由中国输入之纯粹释教徒,立于调和佛法与魔法之西藏佛教外,而维持其孤垒。其间凡一百五十年为喇嘛教发达之第二期。
1705363730
1705363731
第三期朗达摩王之破毁佛教 第三期为西纪八百九十九年以来,为西藏破毁佛教时代。当时国王之兄弟朗达摩弑王而篡其位。朗达摩王恶喇嘛教最甚,欲根底歼灭之,三年间尽毁国内之殿堂寺院,并焚弃经典,然被佛教徒暗杀而殒其命。一夜有一身扮蹈舞者之喇嘛,跨黑马,着黑衣,而来拉萨宫城门前,下马蹈舞,因其蹈舞巧妙,国王朗达摩召前赐谒,蹈舞者突跃出,夺王之佩剑而杀之。乘宫中上下骚乱之际,遂逃出殿中,乘前放之骏马,鞭驰而遁,驰至最近河流,洗去以烟煤涂黑之马,于是渡河后黑马变为白马,又翻衣而穿,以白里为面,宛如他人,乃得乱追骑之目,巧为逃去。喇嘛教徒,以暗杀者为宗门救济之慈善者,视为圣人,佛教遂得回复已失之势力,而再见宗门之繁盛,是为喇嘛教史之第三期。
1705363732
1705363733
第四期阿其撒之宗教改革 其后经过百年,僧侣之数增加,其资财亦丰富,因而寺院之建立到处勃兴,佛教日益繁盛,然西藏国民固有之骠悍气质,完全消失,一变而成卑屈忍辱,生活超于奢侈,人民亦流于游惰,社会及僧侣之道德,次第衰弱,佛教亦渐不振,于是促成宗教改革之机会。此宗教改革,实为西藏剧场之第四幕。
1705363734
1705363735
第五期忽必烈大倡喇嘛教 元时忽必烈继承成吉思汗,更合并中国,跨欧亚两洲之绝大版图,忽必烈为统御其大帝国之多数人民,而感宗教之必要,欲得一适当之宗教,而利用之。据传当时忽必烈就多数信徒中,选拔代表者而召集之,以孔子之儒教,固有之回回教、天主教、西藏西南之萨斯迦寺院有学识之喇嘛,共会于一堂,忽必烈就各代表中,较量其得失而决定喇嘛教。于是忽必烈钦定喇嘛教为该大帝国之国教,封萨斯迦喇嘛为喇嘛教总管长,兼外藩西藏之领主。由是喇嘛教一跃而得蒙古中国大部分之信仰。其时忽必烈最信任之喇嘛,为有名之帕克斯巴,得受大元帝师之尊号,始创定蒙古文字,忽必烈于蒙古地方,建立多数寺院。又于北京建立一大寺院,由是其后嗣各帝,亦深信喇嘛教,于是喇嘛教之势力,始达于极顶,是为喇嘛教发达之第五阶段。
1705363736
1705363737
第六期宗喀巴之改革 宗喀巴为喇嘛教第二次之改革者,而更改良阿其撒之改革宗教者也。盖因阿其撒殁后,经年渐久,僧侣风仪,次第衰颓,颇与阿其撒之理想相远。于是宗喀巴召集当时僧侣中最热心者,训以应守之二百三十五戒,使僧侣宿泊寺院,而施以严格之训练,使僧侣惟得携带托钵碗与祈祷用物,及印度托钵僧所用之其他附属品。宗喀巴又新设宗教仪式,以唤起人人之注意。斯时该僧院长以旭日之势,压倒腐败之红衣派喇嘛,遂振起黄教派之新派。此为喇嘛教历史中之第六期。
1705363738
1705363739
十五日 班禅产生由来 达赖隔阂原因
1705363740
1705363741
达赖、班禅为西藏之两大领袖,因二人隔阂,而使西藏问题益感困难。据西藏代表所述,并参考各方记载,得达赖与班禅各种情形如下:
1705363742
1705363743
一、达赖、班禅之由来 宗喀巴为黄教始祖,其第一高足弟子为克主结宗喀巴,圆寂后,克继法会,克示寂后,转世名温萨巴,再转生即第一代班禅善慧法幢大师。达赖第一代为根敦主包,为宗喀巴弟子中年最幼者。宗圆寂时,遗嘱其二弟子达赖、班禅喇嘛,世世以呼毕勒罕转生,演大乘教。其时尚未受封于明,国人无从知之。及清兴于东土,其弟子达赖、班禅各遣使绕塞外数万里赴沈阳,自此朝贡不绝,世受封号。迄青海固实汗以兵逐红帽、花帽诸法王后,复以前、后藏地分居达赖、班禅,其教益盛。达赖第一世根敦主包原依慧狮大师,为其弟子中之杰出者,曾随慧狮至后藏,慧狮圆寂后,根敦主包遂领导学众建札什伦布寺,广弘正法。根敦主包示寂后,转世为僧海大师,札什伦布寺众僧迎为寺主,后延往前藏各大寺任住持。第三代福海大师,在前藏接任藏王,又往蒙古等处弘法,在青海宗喀巴生地建塔尔寺,即圆寂于青海。第四代德海大师,仍往前藏。第五代则威权普遍前、后藏。第一代班禅善慧法幢大师,法幢再世善慧智大师,复为第五代达赖弟子,再后为班禅吉祥智大师,为第七代达赖弟子,圆寂于北平黄寺,各代互为师弟。
1705363744
1705363745
二、达赖、班禅之地位 达赖、班禅之地位高下,言者颇不一致,兹就清时待遇达赖、班禅之异同,分别如次:
1705363746
1705363747
1.裁撤呼毕勒罕之手续相同。
1705363748
1705363749
2.印册之质相同。
1705363750
1705363751
3.护印相同。
1705363752
1705363753
4.为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之呼毕勒罕传法相同。
1705363754
1705363755
5.各间二年,遣使朝贡相同。
1705363756
1705363757
6.支搭黄布城之特殊待遇相同。
1705363758
1705363759
7.与驻藏大臣平行相同。
1705363760
1705363761
8.金册之文不同。封达赖册,用满、蒙、汉、唐古忒四体字,班禅册用满、汉、唐古忒三体字。
1705363762
1705363763
9.赏赉不同。达赖、班禅遣使朝贡回藏时,赏赉达赖重六十两镀金银茶筒一,镀金银瓶一,银钟一,蟒缎二匹,妆缎二匹,片金二匹,闪缎四匹,字缎四匹,大卷八丝缎十四匹,大哈达五个,小哈达四十个,五色哈达十个。赏班禅重三十两银茶筒一,银瓶一,银钟一,各色大缎二十匹,大、小哈达各十个。
1705363764
1705363765
10.来使应用马匹数目不同。达赖一百六十头,班禅一百二十头。
1705363766
1705363767
以上就清代待遇观之,班禅地位略次于达赖。又就在藏宗教地位上言之,虽同为藏蒙寺院所宗崇,但无论康、藏、甘、青、蒙古各寺院,俱归达赖管辖。以政治上地位言之,达赖兼藏王,为西藏统治者,班禅除吉祥智大师在第七代达赖圆寂后,曾代理教事,并第九世班禅,因第十三世达赖被革,曾代理若干日外,向不过问西藏政治。
1705363768
1705363769
三、达赖、班禅之交恶 查达赖、班禅,均为黄教祖师宗喀巴之二大弟子,转生西藏,世世互为师弟,已历五百余年,感情甚洽。传至十三世达赖吐登嘉错与第九世班禅洛桑曲金尼马时,以权位问题,加以左右挑拨,遂致恶感日深。根据事实,参照各种西藏记载,其交恶起因,可分为以下数种:
1705363770
1705363771
甲、班禅击鼓受罚 清光绪二十八年春,班禅往朝达赖,由布达拉宫前击鼓而过,鼓为佛前之仪仗,达赖怒为班禅过师门而击鼓,为大不敬,遂罚银一百五十两,自此左右互相谗构,嫌隙日深(见朱绣著《西藏六十年大事记》)。
1705363772
1705363773
乙、左右离间达赖 光绪三十年五月,英军由帕克里进捣江孜,是年六月,达赖惶急,即以印授噶登寺大堪布,率新信徒数十人,北走青海,八月英军抵拉萨。驻藏大臣以达赖事前不遵约束,临时复夤夜潜逃,遂奏参多款,奉旨暂行革去达赖名号,以示惩儆,并谕班禅暂行兼管西藏。班禅坚辞未就,而达赖左右力图离间,达赖卒为所惑。嗣英军在布达拉逼订英藏条约,由代达赖商上及噶伦三大寺签字。九月十二日,英人复以兵威胁,令班禅赴印谒见英储,十二月十五日班禅于加尔各答得日领之调停,由印度回札什伦布(见《西藏六十年大事记》)。达赖则由嘉峪关入蒙古至库伦,清德宗敦促回藏。宣统元年达赖回藏,班禅亲由札什伦布至黑水迎迓,相见甚欢。达赖即痛斥前藏内阁迎驾官兵,意在遇难时不见汝等随往,今回原地,何必来迎,于是左右更嫉班禅。
1705363774
1705363775
又查西藏定例,凡达赖旅行后藏,必派列新一人随侍,专司招待事宜。班禅旅行前藏亦如之。此时达、班俱驻锡黑水,相距咫尺,达赖亲临班禅帐中,见设备甚简,立即将前藏所派列新巴黑茹甲娃,罪以招待不周,立予革职查办,以谢班禅。而班禅复代为申辩恳求,得复原职。于是达赖属僚,恐班、达交好,于彼等不利,故日以班禅通汉、亲英为词,从事挑拨,以致双方误会愈深。
1705363776
1705363777
丙、达赖对班禅遣使入京之误会 达赖逃至青海后,班禅命札萨克品错康赛到江孜偕张使荫棠献氆氇、铜佛等物,并称达赖所用非人,侵削班禅权利,班禅岁不给,达赖亦不周恤,语次有自为藏王之意。前藏臣僚闻之,又力予破坏,卒无结果(见何藻翔所著《藏语》)。斯时札什伦布又遣降养巴丹至内地欢迎达赖回藏,主持一切,并向清廷请示班禅入觐事宜。而达赖方面即疑班禅有不利于达赖之请,及离间中藏情感之行动(见《三大寺宣言》)。
1705363778
[
上一页 ]
[ :1.7053637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