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3884
又平民与平民亦择门户与男女才能,男以识字者为佳,女以善贸易、识物价、能理家务者为佳。其定婚亦以媒为证,如男欲娶某女,则托戚友持哈达呈女家通意,彼此合意者,即约期说合。届时女家遍招戚友,媒人则携男家之酒并哈达至女家,叙其子弟之人品、学识、年龄,如女家亲友及其父母同意,则饮酒受哈达,否则酒与哈达均不受。若经女家应许,亦有聘礼,是时媒人即将定聘之礼物(金银、绿松石及珊瑚等物),戴于女首,女家亦答以相当之礼物。迎亲时男、女两家必先筵客,客亦以衣裙等物赠送,父母以土产陪嫁(牛羊、衣食等物)。出嫁时,女家在户外搭棚,内铺坐褥,以待戚友,并以青稞撒地为花,扶女坐其上,父母坐两旁,戚友则雁行坐,用小桌陈列果食、糖枣等物。又以茶酒粥给女食,食毕,由二家亲友,扶女步行,远则乘马。是时各亲友将青稞、豆、米等物,撒及新人,女家以哈达赠送各亲友为礼。送至男家,扶女与婿并坐,饮酒食肉,逾时即分坐,戚友各将哈达送与新夫妇为礼,长者戴于颈,平辈置于怀,或堆积坐前,然后各亲友饮食,食毕,并各携肉而回。至次日新夫妇之父母及亲友俱穿华服,头戴哈达,拥新夫妇往朝大召寺,朝毕,即绕街而行。游毕则归饮茶、酒。斯时男女饮酒团团围坐,唱藏歌为乐,如是者三日方止。又西藏亦有离婚之风,但甚平等,如非女所愿而男离女时,必照原妆奁价值归还,并付女十二金屑(合九十卢布)。如女离男而非男愿者,须按娶时古财礼,加倍赔偿。
1705363885
1705363886
五、丧葬 藏俗凡人死,皆以绳缚之,令其膝口相连,两手交插腿中,并将平日所衣之衣裹其尸,盛于袋中,请喇嘛念经,以酥油送往寺院供佛点灯,并将死者所有之物,以一半施于寺院,一半为熬茶及一切施舍之费。其葬法有数种:以死者之尸喂鸟者名为天葬,藏人以天葬为最普通。以尸弃于河内或湖沼者谓之水葬,多为贫民或有恶病或孕妇及不生子女之妇。此外如喇嘛死时即将尸置于港内,以火焚之,谓之火葬。又藏人死后,亦有亲友吊丧,贫者以哈达慰问,富者助以金钱,并送茶及孝服等物。孝子穿孝服,去装饰,普通七七四十九日,多至百日为满。富者时请喇嘛念经,至一年方止。
1705363887
1705363888
六、礼仪 藏人相见,以揖为普通礼,如见谒官员及拜亲友时,须以“哈达”为礼,即古人以帛为贽之意。哈达原料,系以丝线或麻纱等织成,长约五尺或二三尺,见面、敬神、迎送、吊庆皆用之,甚至赠馈置于物上,寄信封于函内。又藏平民,如途中遇官长时,即脱帽整立于旁,以吐舌为礼,并曲腰不敢正视,现出畏惧之状,方为合礼。
1705363889
1705363890
七、娱乐 藏人最喜闲游散步,春冬两季,气候严寒,山野寂寞,人民多匿家不出。至夏秋两季气候温和,是时无论男女老幼,往附近柳林中游览,即名曰玩柳林子,如内地之游公园然。但不仅如游公园之一览而归,每架帐房、携酒肉流连数日,甚至若干日。拉萨城外里许有柳林,藏人名曰零岗,有资、中、冠、秀四处。其侧有乌苏江,无论僧俗,皆于此江沐浴。但僧家如过七月十五日后,即不准游戏其地。因此时俗家多至此游玩。在此时期,拉萨一般人民,自朝至暮,老幼男女,接踵游于零岗,有步行者,有乘马者,有携琴弦歌唱于此者。尤如官家或贵族,俱携全家并随带差役,撑帐棚,请歌女于此歌舞为乐,名曰“跳歌庄”(藏人善歌,无论工作、行路,每互相歌咏唱和,普通妇女皆能歌舞,而专跳歌庄者尤为擅长。歌时多盛装长袖,据云为唐公主所传)。此外拉萨之男女小儿游戏,则有放风筝,踢毛踺,吹小笛,拍小球等。最多者为放风筝,余次之。
1705363891
1705363892
拉萨每日黄昏时,有许多男女及喇嘛沿街而坐,手持念珠,口中喃喃不已,系诵各种经咒,并拍掌为板,似内地和尚之击木鱼然。又拉萨为佛教圣地,人民迷信尤深,每日黄昏时男女老幼成群往大召寺绕三匝而归,其次序皆由左向右而行,固为消灾免罪,亦似为一种运动娱乐。入晚三五成群,高歌低唱者络绎不绝。
1705363893
1705363894
西藏各寺院,每年多有跳神之举,如演剧然。但亦有一种戏剧,系直讨汤汤结布所创,相传前修加桑曲阿目桥因经费不足,工程停顿,直讨汤汤结布乃首创化装演剧,至各地募捐,完成桥工以后,遂流传演变而成藏剧。至今演剧时,场中必供老翁泥像,即直讨汤汤结布也。藏剧多为宗教传说,或历史故事,如释迦佛修行,文成公主入藏等,化装古人,且歌且舞,惟乐具仅有一鼓一钵,演剧团体名曰“阿姐拉母娃”。剧场即在平霸或柳林中张天幕就地表演,以八月中为最多,因此时为玩柳林之期也。
1705363895
1705363896
二十日 讲神权咒能止雪 过中秋云微蔽月
1705363897
1705363898
本日为阴历中秋节,赵专使在野外架帐房,请班禅行辕各堪布便餐并赏月。谈及现在天气已冷,恐途中多雪,骡马难行。旺堪布谓按时令现在已应落雪,惟藏历今年闰十月,雪或稍迟。又以普通言之,途中恐多雪,但大师离藏来内地时,亦在此时,令喇嘛念密宗止雪咒,沿途并未遇雪,抵玉树后始有雪。此次回藏途中亦随有喇嘛,仍可令其诵经念原咒,当不至有雪云云。
1705363899
1705363900
入晚天尚晴,未几月由东山巅冉冉而出,初现一弯,继露全面,甚庞大,渐升渐小,而光亦渐明。是时仪仗队兵士,或吹口琴,或唱短歌,余等品茗赏月,亦觉边塞野原中别有乐趣,但一念及华北及上海战事,不禁生悲愤戚。八九时微云蔽月,益令人不快,兴尽而返。
1705363901
1705363902
藏历本日为八月十六日,与内地阴历相差一日,因藏历八月有两五日也。
1705363903
1705363904
二十一日 每字大逾三尺 一号价值五百
1705363905
1705363906
晨起,见山腰屋上,经布招扬,浓烟飘渺,询悉为刘秘书长家驹之妻患病,其母信佛,为之焚香禳灾。下午至河滩散步,又见刘君偕其母女,在滩中草地上,用石子排成藏文真言六字,每字大三四尺。
1705363907
1705363908
晚寺中吹大号,其声呜呜,据云寺中有大号,为银制,长丈许,一号值银五百两,按时价当更昂矣。
1705363909
1705363910
二十二日 西藏酷刑 喇嘛苦行
1705363911
1705363912
偕格秘书,访西藏代表杜林,据云后藏新来一人,系班禅之亲戚,原职为仁巴喜巴(四品官,简称仁喜)。当班禅出奔时,被前藏逮捕,用径五六分之铁绳,缚其足,又令裸体,以长丈余之皮鞭鞭其背。每鞭肉裂入骨,如欲其死时,数鞭即可击毙,渠虽未折骨,两腿至今尚痛,行路不便。又谓前藏军总司令隆厦,挖出双目,至今犹在狱中。挖目时每以石压头,目睛自出,有一种铁具,一转而目睛落下。但此刑在第十三世达赖末年已少用,去隆厦目时,因无熟手,又无器具,用手指乱挖,隆厦颇受苦痛。隆厦现在狱中,尚有求卜筮者,但尊严犹存,傲气未减,凡求者必以尊称称之。又谓断手足、十指下竹签等刑,迄今尚存,惟少用。
1705363913
1705363914
杜林代表居半山中,去时须登一石坡,翠柏夹道,山谷中溪水绕流,地颇清幽。其上又有一楼,山益深,林益密,闻为某活佛潜居之所,不愿见人。
1705363915
1705363916
拉休寺对面山腹中,远望有屋数间,据云为喇嘛苦修者三人所居,终年静坐,不出屋门,饮食由人送入,如一人坐化后,再补一人入坐,始终为三人。
1705363917
1705363918
二十三日 西藏文化 中印融合
1705363919
1705363920
西藏文化虽然落后,但由印度与中国内地传入者甚多。由印度传入者,以佛学为最著,各种经典无论矣,即以五明言之:(一)内明,研究哲理,即哲学之一部分,亦可谓为现代政治哲学与民生哲学的化合体。(二)因明,研究辩论,即现在之论理学。(三)工巧明,研究工巧,即现在物质科学之一种。(四)生明,研究文词,即现在之文学。(五)医明,研究医理,即现在之医学。不得全视为宗教。至由中国输入者,以唐、清两代为最多。上至天文历算,下至耕织歌舞,大如政治法律,小如衣食住行,见诸史乘,证之事实者,不可胜纪,融合而成西藏之文化,有许多特别进步者。兹据藏人某君所谈,并参考法为法师所记,仅就文学、美术、建筑三项,述之如下:
1705363921
1705363922
一、文学 西藏文艺作品,无论诗歌小说,内容多以佛教为中心,而形式组织,多仿印度或中国。如有韵之诗歌,每句多用“伊”韵或“乌”韵,或上句末字与下句首字相同,或上句顺读,下句逆(倒)读,或前二句与后二句一顺一逆,或初颂与次颂顺逆,或一句中半顺半逆。甚至周围轮转横竖皆可读,且成有意义有韵之诗句,如中国回文体诗者。至歌词更普遍流行,男子老幼,几人人能唱,并能编歌,无处不有里巷歌谣之作,十之九为咏佛事。次为情歌,又其次为咏地方情形。又有一种戏曲,可歌唱,亦可拼演,如内地之鼓词。剧本内容,亦以佛教为主,如演释迦佛苦行菩萨道时舍身喂虎,并布施一切所有——如国土、王位、娇妻、爱子,以及自身之头脑等事迹。小说内容,亦为佛理,佛事,有名之格萨王战斗野史,为一般藏民所喜读者,系描写该王为兴佛法而立志扫荡西藏各地不信佛法之土酋等情形。其他小说,多用譬喻以警惕迷而不悟之大众。如郎勤挠绛之兔与沙弥喻,巴主之金蜂玉蜂喻,以及甘孜郎孜之黄雀喻、王臣喻等,颇类中国庄周、孟轲等譬喻之文。
1705363923
1705363924
二、美术 西藏美术,随佛教而发达,无论雕刻、绘画、印铸等等,均以佛像、佛具为主,而甚精绝。以雕刻言之:大如丈余高之旃坛佛像,小如麦粒之物,上刻西方三圣,无不惟妙惟肖。最著名者如噶登寺内宗喀巴高足弟子克主结所刻之集密金刚曼陀罗。此座曼陀罗之直径约五尺余,上刻宫殿,内有佛像三十余尊。四门外有四牌楼,各十一级。其上并有小鹿,鹿上有法轮。牌楼两旁有二宝瓶,瓶中有如意树,树皆七枝。上有转轮圣王御世之七宝。宫墙悬众宝、璎珞,下垂极小之铃拂。墙上有堵垛,皆作莲瓣形。垛内周围有十六瓶,瓶中插八幡及八尊胜幢。殿顶有一经阁,内供集密根本教典,阁上以莲瓶珠为顶。真可谓精巧绝伦。至铸造更为特长,各大寺内,无不有铜佛铜塔,并有唐宋时代所铸者。如桑耶寺、萨迦寺、日俄迦寺、止公寺,皆唐宋时所建古寺,内古铜铸甚多。哲蚌寺大殿楼上,亦有二三百尊之多,热振寺尤多。又佛像铜印铸,雕刻亦精。如达赖所用之度母印,宗喀巴印,阿底峡印,其重量不逾三分。又大威德印,弥勒菩萨印,观音菩萨印,其重量不逾五分。而各佛之眉目衣纹,无不清晰。尤如大威德像,有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每足下各践一不同之生物,并八大天神。每手中皆持不同之标帜,如枪剑等。各面上皆有三月,九面上且有喜怒沉默之别。亦可谓叹观止矣。以绘画言之:各大寺中有数十丈长之壁画,数丈高、数尺高之绘像,形状惟妙惟肖,颜色经久如新,尺码皆能如法相称。故西藏有名之绘像,每一幅价值千金。此外如酥油手工,亦特别精致,即每年正月十五夜之油灯,每年在三个月前用五彩酥油作成,有亭台楼阁、山水人物、草木鸟兽及大小佛像,无不妙肖,可谓绝技。余于西宁塔尔寺及甘孜寺均见之。
1705363925
1705363926
三、建筑 西藏建筑亦多伟大壮丽,合中国与印度之优长而成。如达赖所居之布达拉宫,依山而筑,最下石基高数丈,上为层层叠叠之宫殿,直至山巅。真所谓五步一楼,十步一阁,上上下下,曲曲折折,不知有若干殿屋。著名者如旃坛观音殿,及装第五代达赖大金塔之五层楼。虽前殿之有名,以其像有种种神话(谓系印度某山中天然生成,并达赖足肿时像足亦肿,消时亦消等)。后楼之有名,以塔为赤金包皮,并上嵌无数珠宝,内装达赖尸身与经典、舍利子等关系(闻当时之藏王名佛海,凡知某处有珠宝,皆以力取得,装入塔中,但新建之第十三世达赖金塔更高尺许,所嵌珠宝更多,有真珠一圈,每粒皆大如黄豆)。但其建筑亦甚壮丽。次如哲蚌寺,其建筑甚为伟大。仅以大佛殿论,内有大柱百余,可容六七千人,墙厚丈余,高七八丈。并有二楼,居各执事,正面楼屋皆供佛像。入大殿后,前三排柱上为平顶,再进即通殿,顶中有天窗,故殿虽大而光线尚能充足。殿前有一宽大平坦之石坪,可坐三四千人,前面用石砌成为高十余丈之石壁。此外又有四大殿,每殿内皆有八九十柱,大者可容三四千人诵经。其他各僧院中均有一殿,约七八十座,大小不等,大者亦可容千人。至各僧舍亦多为三楼。总计全寺大小房屋,约在万间以上。又次如后藏之札什伦布寺,为西藏最华丽之大寺,金瓦十余处,较前藏之三大寺尤为壮美。第九世班禅大师,即现今班禅,发愿在寺内建一慈尊大殿,高九层,每层高约一丈二三尺。慈尊铜像直通九层,高十丈余,鼻孔中可容一人,肩上可架一小帐房,仅佛头高约二丈,全贴赤金。其庄严伟大,可想而知矣。
1705363927
1705363928
二十四日 佛教法器 西藏经典
1705363929
1705363930
与西藏三大寺代表谈西藏佛教经典及寺院诵经所用各种法器,并参考他方记载,分述如下:
1705363931
1705363932
西藏佛教经典,分二大部。一曰甘珠尔(犹言戒藏),凡显、密经法、戒律、仪轨皆入之。二曰丹珠尔,凡解释文义各种皆入之。甘珠尔中复分七类,一佛顶,二般若,三宝积,四涅槃,五戒律,六密乘仪轨,七咀特罗。丹珠尔中分二类,一经,二咀特罗。凡经典文字,以藏文为主,密兼真言,则兼用梵字。其流通者有写本、刊本二种,式则俱仿印度贝叶经体。
1705363933
[
上一页 ]
[ :1.7053638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