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68396
第七个海是桑吉海(Sangi),也就是中国南海。过了这个海,就可以到达中国的大城市广州了。
1705368397
1705368398
在苏莱曼时代,其实直接从广州运到阿拉伯的商品并不多,主要原因是:第一,路上很危险,除了自然风险,还有众多的海盗,即便是阿拉伯人,航海也是一项危险的活动;第二,这一路实际上跨越了好几个经济带,每一对相邻的经济带之间都会发生贸易联系,从中国上的货,很有可能到东南亚就卖掉了,印度接收的是东南亚的货,而阿拉伯接收的是印度货。此外,苏莱曼认为还有几个原因:中国广州的房子都是木头和芦苇制造的,一旦发生火灾,商品就都被烧光了,无法运出;另外,海盗非常多,也不适于长途运输。但从情理上讲,这些原因可能是次要的。
1705368399
1705368400
在苏莱曼时代,由于贸易的需要,广州的官员甚至专门设立了管理伊斯兰教徒的职位,往往来自伊斯兰教的首领,让他负责伊斯兰商人的事务,包括带领他们唱经。[349]这一点,也表明了唐朝政府的开放胸襟。但唐朝政府却一直没有办法控制海外的海盗,表明他们对海洋的控制力还是极其有限的。
1705368401
1705368402
历史上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民族都认为自己的君主是最伟大的,这一点可能会被视为夜郎自大的表现,但如果从善意的角度看,这只不过是人类的本性罢了。
1705368403
1705368404
苏莱曼说,当时的阿拉伯人认为,世界上有四个伟大的国王,其中最伟大的是位于巴格达的哈里发,第二伟大的是中国的皇帝,第三伟大的是东罗马帝国的皇帝,第四伟大的是印度的白勒赫拉王。
1705368405
1705368406
第二、第三位都是人们熟知的,但为什么印度的是第四伟大呢?这是因为印度和其他地区不同,其他地区只有一个君主,但印度却有许多个大大小小的国王,白勒赫拉是其中最大的一个王。
1705368407
1705368408
在苏莱曼时期,印度的笈多王朝早就成了往事,就连玄奘见到的戒日帝国也已经解体了。在印度中部偏西有一个强大的国家瞿折罗,这个国家曾经抵抗了伊斯兰的入侵。可是苏莱曼并没有把瞿折罗算在内,而是指出一个叫白勒赫拉的国家的王才是印度最伟大的王。那么到底有谁比瞿折罗更伟大,白勒赫拉又是什么国家呢?
1705368409
1705368410
按照苏莱曼的说法,白勒赫拉的国境从印度西部直达东部与中国的边界,但现代人却无法在印度历史上找到一个符合这一条件的国家。
1705368411
1705368412
也许白勒赫拉只存在于传说之中,它让人想起了笈多帝国或者戒日帝国的影子,却在现实中找不到对应的国家。
1705368413
1705368414
这也说明阿拉伯人对于陆地的认知是有限的,不仅不了解中国的内地,就连更近的印度,也认识得并不全面。他们熟悉的是港口和海洋。
1705368415
1705368416
关于中国,苏莱曼还有几个有趣的观察。
1705368417
1705368418
其一是关于海外商税的,当海外的船队来到广州,中国的官员们就会把船上的货物都搬到仓库里锁好,直到最后一条船进入港口后,再把所有的货物清点一遍,收取30%作为关税。剩下的货物,官方会出面将最好的一部分挑出来,以高价买走,而且支付现钱,其余的才准商人们自己带走买卖。以樟脑为例,官员们最喜欢好的樟脑,他们买过之后,剩下的樟脑在市面上只能卖一半的价格了。[350]
1705368419
1705368420
这一点在中国的历史书上也得到了证明,特别到了宋代,依然采取这样的方法参与海外贸易,政府既得到了税收,也采购了最好的贸易品。
1705368421
1705368422
其二是中国的信用问题。中国人借债时,喜欢写两张借据,一张由债主写,一张由债户写,两张纸都按上手印,再错开卷起来,在纸卷的背上写几个字,这样,这几个字就有一部分在债主借据上,一部分在债户借据上。债主和债户分别把对方写的借据保管好,作为凭据。
1705368423
1705368424
如果债主不小心把借据丢了,而债户又不承认了,该怎么办呢?中国人会让债户写一个凭据,发誓自己没有借钱。债主拿走这个凭据,万一某一天他又把原借据找到了,就可以凭原借据和发誓凭据,要求官府将债户打板子。
1705368425
1705368426
其三是苏莱曼还发现中国人没有房地产税。在世界许多其他国家,房地产都是重要的财富,也是政府收税的主要依据之一,但是唐朝只对人头收税,却不收房地产税。[351]
1705368427
1705368428
其他的特点还有:中国人没有宗教,即便从印度传入一点佛教,也和印度有派别之分。印度有大量的荒地,而中国却很少有荒地,基本上都被开垦过了。中国的气候适宜,也导致比印度的景致要漂亮。
1705368429
1705368430
但苏莱曼了解的只限于广州一隅,至于中国北方和内陆的情况,他一概不知,中国内地对阿拉伯人来说仍然是未知地带。
1705368431
1705368432
不过,苏莱曼对广州的认知也只是片面的,实际上,就在他写书的时候,广州已经处在发生巨变的前夜了。[352]
1705368433
1705368434
公元915年(五代梁乾化五年),一个叫哈桑的人续写《苏莱曼东游记》时,又写到了广州的结局。[353]这和一个叫黄巢的人有关。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长期在汉地全境活动。公元878年(唐乾符五年),他突然从江南地区越过福建和浙江边境上的仙霞岭,进入福建,再从沿海向南进入广东地区,第二年正月兵围广州。
1705368435
1705368436
战争破坏了整个沿海地区的经济,特别是桑树,使得中国的物产(特别是丝绸)出现了短缺,于是阿拉伯人控制的丝绸贸易也就不存在了。
1705368437
1705368438
黄巢攻取广州之后,顺着漓江、湘江道北上,经过长期的迂回之后占领了唐朝的首都长安,唐僖宗只好逃往了成都。
1705368439
1705368440
由于古代的信息传递太慢,直到公元915年哈桑写书时,他还没有得到黄巢被杀的消息,以为黄巢仍然占据着中国。黄巢真实的死亡年份是公元884年(中和四年)。
1705368441
1705368442
哈桑之后又有人继续补充,将黄巢的死写入了书中。不过,黄巢死后贸易并没有恢复,主要原因是唐朝皇帝的权威已经没有了,各地的军阀出现了割据的情况,于是中国内部的贸易和交通都出现了紊乱。同时,军阀们都热衷于压榨前来做买卖的外国人,于是随着伟大的唐朝的远去,来到中国的航行暂时断绝了。
1705368443
1705368444
阿拉伯人对海上中国的了解如此,对陆地中国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这要靠另一本书来提供给我们答案。
1705368445
[
上一页 ]
[ :1.70536839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