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369863e+09
1705369863
1705369864 到了公元1069年(熙宁二年),高丽王请求黄真和洪万带一封信给当时的皇帝宋神宗,表示想恢复朝贡关系。两人带着信找到了福建转运使罗拯,罗拯报告给宋神宗,恢复了高丽的朝贡。最初,朝贡仍然走登州路线,但几年后,高丽的朝贡路线也从登州转往了明州。[102]
1705369865
1705369866 但是,此时的宋朝已经失去了宋仁宗朝以前的开放性,由于高丽的地位特殊,宋神宗在下令朝贡港转往明州的同时,为了避免高丽与宋朝民间的交往,还下了另一道命令,禁止民间私自与高丽做生意,将交往限制在官方层面,也就是朝贡层面。这实际上是明朝政策的一种预演,到了明朝前期,与国外的民间交往都成了非法,只剩下官方关系了。
1705369867
1705369868 当高丽与宋朝只剩下官方关系时,他们获得物资的能力降低了。仍然以他们最需要的书籍为例,在宋哲宗初年(公元1086年),高丽又来宋朝索要书籍,这一次他们需要的是刑法书,以及《太平御览》《开宝通礼》《文苑英华》等书。但宋哲宗经过思考,只给了一套文学性质的《文苑英华》,将其余的书籍都拒绝了。到了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高丽再次派人要书,他们开列了长长的书单,但这一次,宋哲宗在苏轼等人的建议下,将这些全都拒绝了。[103]
1705369869
1705369870 但幸运的是,宋朝的禁令与明清的禁令执行程度是不同的。事实上,高丽与中国民间的贸易关系一直没有完全断绝,甚至还很频繁。当从朝廷无法得到满足之后,他们立刻转向了民间,前往明州地区利用市场购买需要的物品。比如,《册府元龟》被皇帝拒绝了,但他们在明州很容易就买到了。
1705369871
1705369872 不仅如此,从皇帝处索要的书籍只能要一套,在民间,只要他们肯付钱,甚至还会有人将书版雕好直接卖给他们,回去想印多少都可以。[104]
1705369873
1705369874 在北宋后期皇帝的朝堂之上,始终存在着一种焦虑:要把知识保留在国内,不要轻易送到国外去。持这种态度的不仅是一般的民族主义者,还有许多名臣参与其中。
1705369875
1705369876 比如欧阳修、苏轼、苏辙等人都曾经参与了讨论。在高丽问题上,苏轼几次提到不能让高丽轻易获得书籍,代表了当时一种普遍的思潮。[105]
1705369877
1705369878 但苏轼的态度又不能仅仅以民族主义而论,事实上,他看到了宋代朝贡体系的许多弊端,也试图维持一种自由贸易。比如,他在任杭州知州时,就曾经将高丽使团阻拦,不让他们去汴京朝贡。苏轼很早就指出了朝贡体系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使节到来后,一路上的地方政府要负责他们的衣食住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他们送给皇帝的东西大都是华而不实的奢侈品,却接受了更加贵重的赏赐。因此,苏轼认为这样的体系是不能维持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好处,就把高丽人限制在明州地区,让他们通过市场去购买需要的东西,这对民间经济有利(加强了贸易),对皇帝也有利(减少了开支)。[106]
1705369879
1705369880 但在支持以民间贸易取代朝贡体系上,苏轼也不纯粹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者,而是希望在某些方面加强管制,包括对书籍的管制。这或许是苏轼的局限性,却也是当时宋代大臣的普遍看法。
1705369881
1705369882 宋代的贸易就在自由贸易的海洋中不时地遭遇管制的礁石。但即便是有管制,皇帝的整体态度仍然是支持贸易的。到了南宋,由于财政的需要,皇帝不得不采取了更加重商主义的态度,于是宋代成了中国历史上海洋贸易最发达的时代之一。宋代的大船在东南亚地区也慢慢地取代了波斯和阿拉伯人的大船,成了该地区的主宰。
1705369883
1705369884 到了元代,随着世界帝国的建立,海外贸易和交往更是在宋代的基础上提升了一个层次。唐宋元时期贸易和海运的繁荣甚至让封闭的明代获得了好处,如果不是宋元时期积累的航海和造船知识,郑和是没有机会在海洋耀武扬威的。
1705369885
1705369886 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1705364763]
1705369887 从丝绸到瓷器
1705369888
1705369889 在中国与海外的贸易中,有一个始终对中国有利的规律存在,一直持续到了现在,中间只出现过偶尔的中断,那就是:中外贸易始终是用中国的制成品(工业品)去交换海外的资源类商品(原材料和奢侈品)。
1705369890
1705369891 唐代有点儿例外,人们既习惯于使用西域的东西,也喜欢从西域进口制成品。同时中国人的仿制能力很强,能很快就将西域风格模仿到位。公元1970年,在陕西西安的何家村发现了一批唐代的金银器窖藏,共发现金银器一千多件,可能是唐朝中期王府的人逃避战乱之前,将宝藏埋藏在地下的。这些金银器艺术风格异常惊人,大量的器物带着明显的粟特风格。不过经过研究,人们认为这些物品都是在中国国内制造的,要么来自粟特移民匠人,要么来自学会了粟特风格的中国匠人。[107]可见在当时,中国就已经是一个加工制造大国,对于外来的技术吸纳非常迅速。
1705369892
1705369893 之所以中国习惯于用加工品换取资源类商品,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国内人均资源占有量小,但适合于进行生产社会化组织。而在西域和海上,由于人口密度小,不利于组织生产,但资源丰富,适合于采集资源,换取中国的加工品。
1705369894
1705369895 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加工品主要有以下几种:丝绸、瓷器、纸张和茶叶。此外,铜器、漆器、铁器、货币(铜币)、布匹等,也都在不同的时间里扮演过重要的角色。
1705369896
1705369897 与此同时,从海外进口的产品是几乎千年不变的各种土特产,这又可以分为三个方向:一是西域地区,二是东北森林地区(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三是东南亚海上地区。
1705369898
1705369899 以唐朝为例,在西域地区,唐朝进口的物品主要是当地的资源性特产,以珍草异兽、金银珠玉为主,再加上一项重要的商品——马匹。有人根据唐朝与中亚地区的进贡情况,总结了中亚输入的特产,包括:马匹、花草水果(金桃、银桃、郁金香)、其他动物及衍生品(狮子、犬、鸵鸟蛋、羚羊、骆驼、髠、豹子)、宝石(玉、碧颇黎、玛瑙、水晶)、金银及其他矿产(蛇黄、青黛、红盐、黑盐)、人(侏儒、舞女)等。此外也有少量的加工品,比如毛锦、石蜜(糖)、葡萄酒、毛毯等,但在整个进口的商品中份额占比却很小。[108]
1705369900
1705369901 在东北森林地区,当地的特产主要是毛皮和中药材。比较特别的是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奇缺、急需外面输入各种商品的地区。古代日本人渴望各种商品,却拿不出可供交换的产品,这是导致日本在中国的贸易伙伴中一直无足轻重的原因。到了明代,政府对日本越发不胜其烦,强行规定日本只能每十年来进行一次贸易活动,或许这也在某种程度上促使日本后来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的这种进出口矛盾,要到现代才有改变的可能,即通过强大的科技制造能力,弥补资源的不足。
1705369902
1705369903 而在南方海域,中国需要输入的物资主要有四大类:一是香料,二是海洋特产,三是热带特产,四是珠宝。
1705369904
1705369905 香料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印尼和菲律宾的群岛上,包括丁香(产于马古鲁群岛北部)、肉豆蔻(产于班达群岛)、白檀(产于小巽他群岛和印度南部)、沉香木(产于越南和柬埔寨)、小豆蔻(产于印度马拉巴尔和东南亚)、肉桂(产于斯里兰卡)、乳香和没药(产于阿拉伯半岛南部和索马里)。[109]由于欧洲人也喜欢东南亚产的香料,这部分贸易更具有全球属性,并最终导致了地理大发现。
1705369906
1705369907 海洋特产是中国的皇室和富贵阶层最喜欢的奢侈品,包括:珍珠(产于苏禄群岛、海南岛、马纳尔湾和波斯湾)、玳瑁(产于东南亚、南亚、马尔代夫、亚丁湾和东非)、珊瑚(产于地中海)等。
1705369908
1705369909 热带特产包括:象牙(产于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犀角(产于东南亚、印度和非洲)、鹦鹉、犀鸟角、翠鸟羽毛(此三种均产于印度尼西亚)、孔雀(产于南亚)、红木和乌木(产于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等。
1705369910
1705369911 珠宝主要有:琥珀(产于波罗的海,经过西亚和海路流入中国)、红宝石、蓝宝石、猫眼石(后三种均产于斯里兰卡和缅甸)等。
1705369912
[ 上一页 ]  [ :1.7053698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