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72399
爪哇虽然灭亡了三佛齐,却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控制力,这给了流亡海外的中国人机会,他们乘机将旧港占据,控制住这里[112]。
1705372400
1705372401
中国人控制时代的旧港是一个良港,南面是大山,北面是海洋,一条河流穿过城市,岸上保留着许多室利佛逝时期的印度教砖塔。旧港的港口叫作淡港,这里有一个小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形成小海峡,对港口起到了保护作用。
1705372402
1705372403
除了是良港,这里的土地也非常肥沃,适合种稻谷。但旧港也有一个问题:海拔太低,水多地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首领的房子建在地上,普通人的家当都在船上。这种船屋可行可住,平常就漂在水上,不会被淹没,想走时起锚就可以离开。由于人们习惯在水上生活,所以也擅长水战。
1705372404
1705372405
旧港也有不少土特产,最奇特的是一种叫作金银香的香料,这是一种树上分泌的胶液,香气非常浓烈。还有一种头部巨大的犀鸟,人们杀死这种鸟,只是为了要它角质的顶骨,称为鹤顶。[113]
1705372406
1705372407
这群中国人占据了旧港,但由于中国人来得太多,地域紧张,为了争夺土地,他们分成了两个派别。其中以陈祖义为一派,而南海县的梁道明则是另一派的首领,施进卿的情况不明,可能和陈祖义曾经是一派。[114]
1705372408
1705372409
在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虽然也招募海外诸国前来入朝,没有完全采取闭关锁国的态度,但他本人对海外扩张的兴趣并不大,甚至主动确定了许多“不征之国”[115]。由于担心海外的骚扰,到了朱元璋统治后期,已经开始实行海禁政策。
1705372410
1705372411
到了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时期,情况更加异化。明成祖除继承了父亲的海禁政策之外,又加强了官方的海外联系,将对外关系变成了一种官方垄断的行为。
1705372412
1705372413
在这种官方垄断中,中央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姿态,要求海外国家前来朝贡。公元1403年(永乐元年),刚刚登上皇位的明成祖就派遣了使臣前往南海出使。不过,这些使臣不是郑和,而是以一个叫作尹庆的太监为首,尹庆使团出使的地方是满剌加(马六甲)、爪哇、苏门答腊、琐里、柯枝、古里[116]等地。
1705372414
1705372415
之后,又派出了一个叫作孙铉的使团去南洋[117],在回程时,孙铉碰到了梁道明的儿子,听说了旧港的事,他将梁道明的儿子带回了国内。
1705372416
1705372417
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明成祖听说了旧港的情况,专门派了一个使团前往旧港招募这些中国人。使团的正使谭胜受也是广州南海县人,与梁道明是同乡,此外还有一位叫作杨信的人一同前往。梁道明和他的党徒郑伯可见到了使者,亲自前来朝贡。明成祖为此赐给梁道明等人代表了社会等级的衣冠,以及150锭宝钞、20表里文绮、70匹绢。[118]
1705372418
1705372419
由于皇帝招募的只是梁道明,在旧港另一帮派中担任头目的陈祖义感到被区别对待了。第二年,陈祖义和梁道明分别派人来朝贡,陈祖义派的是儿子陈士良,梁道明派的是儿子梁观政。
1705372420
1705372421
到了公元1407年(永乐五年),旧港又迎来了一位中国使臣,他的名气在将来会远超其他的使臣,也给旧港的一部分中国人带来了灭顶之灾。这个使臣叫郑和。
1705372422
1705372423
表19 成祖时期的南海使臣[119]
1705372424
1705372425
1705372426
1705372427
1705372428
表20 郑和七次下西洋[120]
1705372429
1705372430
1705372431
1705372432
1705372433
续表
1705372434
1705372435
1705372436
1705372437
1705372438
与尹庆一样,郑和也是一位太监,他来自明朝的边缘地区云南昆阳州。不过这里并不是他的祖籍,他的祖先来自西域。在元代,蒙古人为了统治巨大的中国疆土,引入了许多西域地区的回族人到各地落户,而云南就是回族落户的重要地区,他们形成了现在的云南回族群体。郑和家族就是在元初来到云南的。他的曾祖采用了蒙古人的名字,叫拜颜(伯颜),父亲随了祖母的姓,称为马哈只。郑和年幼时,明军征服了云南,搜刮了一批幼童进入宫中当太监,郑和就是其中之一,他的郑姓是皇帝后来赐给他的。[121]
1705372439
1705372440
与其他太监相比,郑和幸运地分配进了燕王的府邸,当燕王成了永乐帝,郑和也就受到了重用。明朝初期有派遣太监当使臣(明朝叫行人)的传统,在宫中当太监的郑和恰好搭上了这一波顺风车,成为使团中的一员。
1705372441
1705372442
在明成祖时期,还有许多使团分布在从西域到南海的广大区域内,他们有的比郑和资格还老,甚至郑和前几次下西洋的路径和国家,都已经有人去过了。
1705372443
1705372444
不过,郑和与其他使团的不同在于,其余的人大都只是使团,而郑和率领的却是整整一支海军。根据记载,他带去了27800余人,最大的船长44丈,宽18丈多。船的数目有63只[122]。这样的军队数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小国家军备总数。
1705372445
1705372446
皇帝给予郑和的命令也是一种炫耀式的,除让他带很多钱去之外,还要求他必须对着这些国家的国王宣读天子的诏书,再赏赐他们财物。如果这些国王承认明朝的权威,就炫耀一番后离开,如果不承认,就用武力解决他们[123]。
1705372447
1705372448
公元1405年(永乐三年),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后,先经过占城,然后过爪哇、苏门答剌、阿鲁[124](Aru)、满剌加[125]等地,最后到达印度的小葛兰[126](Quilon)、古里[127](Calicut)。
[
上一页 ]
[ :1.7053723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