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73513
1705373514
但他还是做了一步退让,表示他可以向皇帝座位磕头,但必须有一个同等级别的中国官员对着英王的画像磕头,以示平等。他这样一提,对方觉得向外国人画像磕头是很没面子的事情,也不再坚持让马戛尔尼磕头了。他的第二关也混过去了。
1705373515
1705373516
在对圆明园的记载上,也可以看出双方的文化差异。在中国人看来,圆明园是一个优雅、充满了情趣的皇家园林。但英国人却很不注重所谓的禁区和威严,而是从舒适角度考虑问题,在他们看来,这里只是一个住着非常不舒服、陈旧、偏远的园子,他们住在这里相当于被软禁了。安德逊甚至认为它不配作为一个伟大君王的住所,是一座不实用的建筑,没有一间房超过一层。[288]
1705373517
1705373518
他们认为,宫殿处在两个死水塘之间,地势低洼潮湿,从湿地发出恶臭的水汽,让卫生条件堪忧,看上去并不配做伟大君主的代表的住所。这个住所有一种最粗野而荒芜的景象,长期以来是蜈蚣、蝎子和蚊虫的住所[289]。
1705373519
1705373520
由于对圆明园不满,马戛尔尼甚至抗议了好几次,请求回北京城内住下,离开这个偏远的乡下。这一次,皇帝再次展现出了仁慈,允许他们回到北京,占据了一个广东总督(已经成为阶下囚)的府邸。这个府邸看起来才像样一些。
1705373521
1705373522
英国使团在北京城内又住了几天,就上路去热河拜见皇帝。
1705373523
1705373524
到了热河,马戛尔尼的第三次考验到了,磕头问题再次被提了出来。马戛尔尼仍然要求按照对等原则,要么自己磕头的同时,请中国官员对英王画像磕头,要么自己行单膝跪礼。大臣们上报皇帝裁决时,一个个胆战心惊,对使团的态度也变得不再友好。但最后,皇帝大度地同意了马戛尔尼单膝下跪,解决了这次纷争。
1705373525
1705373526
不过,这次纷争仍然显得迷雾重重,到了下一个英国使团——阿美士德使团时,清朝官员想说服阿美士德下跪,举出的例子就是马戛尔尼。清朝的记录显示,马戛尔尼按照中国人的礼节行了磕头礼,也就是九次双膝下跪。但中国的记录又被英国使团的记录所否定,马戛尔尼一行人所写的所有作品中,都显示使节行的单膝下跪礼。到底谁是谁非,还是有争议的。
1705373527
1705373528
但不管怎么说,乾隆时期的中国仍然足够大度,到了他的儿子嘉庆时期,随着帝国权威的衰落,下跪就成了更加急需的礼节了[290]。
1705373529
1705373530
觐见完毕后,由皇帝的重要大臣和珅带着使节们游山玩水一番,打发他们回了北京。而此时,英国人认为自己的使命才刚刚开始——他们是来和皇帝谈判贸易条约的。
1705373531
1705373532
按照英国人的看法,他们代表英国国王前来和中国谈判,中国应当派出对等的大臣进行磋商并形成文本性的协议。英国人事先准备的主题有几个:第一,允许英国派遣一个常驻北京的使节,解决有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第二,在浙江宁波珠山、天津和广东三处,给英国划几个地方做买卖;第三,仿照俄国人,让英国在京城有一个商馆。
1705373533
1705373534
英国使臣还在精心准备着下一步的磋商,但皇帝回到北京后,只是简单地接受了英国人的礼品,并送出一堆赏赐,就打发他们踏上了回程,至于预想中的谈判,根本就没有发生。
1705373535
1705373536
英国人到离开时,还在思考到底哪里错了,也许是葡萄牙人说了英国的坏话?也许是那位叫作福康安的大臣曾在西藏和英国人打过交道,在背后向皇帝说了坏话?
1705373537
1705373538
从天津去往北京的路上,马戛尔尼就得到过消息,由于中国刚刚在西藏和尼泊尔的廓尔喀人打了一仗[291],在战争中,英国殖民的印度是帮助尼泊尔的,由此中国人将英国人视为敌人。中国这一方参战的将军就是福康安,他对英国人非常不满,而马戛尔尼在热河也遇到过福康安。
1705373539
1705373540
但实际上,乾隆皇帝并没有不高兴,他对英国使团不远万里前来朝觐感到很满意,可也仅此而已。外国人无权与天朝上国谈判,只配进贡。
1705373541
1705373542
事实上,英国人虽然没有谈判,但他们的问题都已经通过书信交给了皇帝,皇帝也都认真考虑过。
1705373543
1705373544
在回信中,乾隆皇帝一一驳斥了英国国王的请求:
1705373545
1705373546
你恳请派一个人住在天朝照顾你们的买卖,这不合天朝的体制。以前西洋各国来服务天朝的人,来了就必须遵守天朝规矩做官,永远不准回去了。将心比心,假设天朝也派一个人到你们国家的首都居住,你们不也不能忍受吗?
1705373547
1705373548
至于在浙江、天津和广东设立洋行,自古以来(其实是明朝的惯例由清朝继承),外国人都在澳门设立洋行,你们最好也遵守这个规矩。如果准许你们四处经商,其他国家也都会跟进,提出这种无理要求,那天朝不就乱套了?
1705373549
1705373550
像俄国人那样在北京设立商行更不可行,俄国之所以这样,是早期战争导致的特殊情况,不是惯例。天朝疆界严明,从不许外藩人等稍有越境掺杂。[292]总之,一切要求都被拒绝了。[293]
1705373551
1705373552
当清朝皇帝的官员都忽略了英国时,英国人却在认真地观察着中国的一切,并做成报告发回国内,这些报告就成了英国逐渐积累的知识,将在几十年后反作用于中国。
1705373553
1705373554
在去往热河的路上,他们见到了传说中的长城。在西方的典籍里,中国的长城一直是一种神一样的存在,在葡萄牙人早期的著作中就提到了长城[294]。英国人第一次见到长城,本来应该很激动,但是,冷静的英国人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使团中的帕里什中尉对长城进行了详细的测量,认为这堵墙可以抵挡小型火器,比中世纪的欧洲城墙牢固,现在却挡不住普通炮火的攻击了。虽然挡不住普通大炮,但能够抵挡小型火器这件事情也说明,中国人认为自己发明了火器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否则不用修这么牢固的墙[295]。
1705373555
1705373556
马戛尔尼勋爵本人也写了私人日志。只是这份私人日志没有任何情节,看上去更像是一份严肃的科学考察报告。[296]
1705373557
1705373558
在日志中,马戛尔尼从风俗和品性、宗教、政府、司法、财产、人口、赋税、文武官员的等级和制度、商业和贸易、技艺和科学、水利、航行、语言等几方面详细地考察了中国的情况。这些信息来自他一路上的搜集,包括陪同使臣的清朝官员主动提供的资料。
1705373559
1705373560
比如在财产一节中,马戛尔尼注意到中国没有长子继承权,在子女幼小时,丈夫死后可以将财产传给妻子。中国的合法利息是12%,但一般可以增加到18%,有时甚至到36%。即便到了今天,中国法律支持的最高利率也是36%,可见古老中国法律的继承性。
1705373561
1705373562
马戛尔尼注意到,中国的税收大约是大不列颠的四倍,也是革命前法国的三倍,主要包括土地税、盐税、海关税和其他小税。其中三分之一多的财政收入是用于军费的。
[
上一页 ]
[ :1.70537351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