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74348
[234]参考《清朝文献通考·四裔考》。
1705374349
1705374350
[235]王太后致信教皇之事,见《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一编第六章二十七节,此节又引自《东方杂志》第八卷五号。
1705374351
1705374352
[236]见《南明史》各帝本纪。
1705374353
1705374354
[237]《东方之旅》记载,1642年,为了抵抗李自成,明朝军队扒开黄河导致开封成为废墟,传教士费乐德死于水灾。1644年,山西蒲州的传教士万密克被当成皇室后裔死于乱兵。1647年,清军攻占南昌时,传教士谢贵禄和梅高被杀害。
1705374355
1705374356
[238]参考[西班牙]帕莱福等《鞑靼征服中国史》第十三章。
1705374357
1705374358
[239]参考[西班牙]帕莱福等《鞑靼征服中国史》第二十三章。
1705374359
1705374360
[240]荷兰在台总督揆一《被遗误的台湾》,转引自[西班牙]帕莱福《鞑靼征服中国史》第十六章注。
1705374361
1705374362
[241]参考[西班牙]帕莱福《鞑靼征服中国史》第十六章。
1705374363
1705374364
[242]参考方豪《中西交通史》第四篇第四章第二节。
1705374365
1705374366
[243]参考方豪《中西交通史》第四篇第四章第三、四节。
1705374367
1705374368
[244]《崇祯长编》记有对12名西人的请恤疏,余见《中西交通史》第四篇第四章第五节分析。
1705374369
1705374370
[245]参考[西班牙]帕莱福《鞑靼征服中国史》第二十三章。
1705374371
1705374372
[246]参考[西班牙]帕莱福《鞑靼征服中国史》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1705374373
1705374374
[247]以下三则均参考卫匡国所撰《鞑靼战纪》。
1705374375
1705374376
[248]参考卫匡国所撰《鞑靼战纪》,以及《清史》本传。
1705374377
1705374378
[249]参考《清史稿·尚可喜传》。
1705374379
1705374380
[250]本段内容根据《东方之旅》第三章改编。
1705374381
1705374382
[251]关于张献忠的杀戮情况,《鞑靼战纪》用了大量的篇幅进行描写,依据的材料就来自两位传教士的记载。
1705374383
1705374384
[252]参考《清史·汤若望传》。
1705374385
1705374386
[253]参考《清史·杨光先传》。
1705374387
1705374388
[254]参考鲁日满所撰《鞑靼中国史》。
1705374389
1705374390
[255]《鞑靼中国史》记载是预测金星的晦暗。
1705374391
1705374392
[256]参考《清史·汤若望传》。
1705374393
1705374394
[257]参考鲁日满所撰《鞑靼中国史》第三章。
1705374395
1705374396
[258]根据《鞑靼中国史》。另根据《清史·汤若望传》,7人是:刻漏科杜如预、五官挈壶正杨宏量、历科李祖白、春官正宋可成、秋官正宋发、冬官正朱光显、中官正刘有泰,他们的刑罚是凌迟处死。除此之外,还有5人被判斩首:故监官子刘必远、贾文郁、宋可成子哲、李祖白子实、汤若望义子潘尽孝。但在执行时,杜如预、杨宏量由于勘定陵地有功,被免死改为流徙。李祖白、宋可成、宋发、朱光显、刘有泰从凌迟改为斩首。至于原判斩首的5人没有再提及。如果他们也按原计划被斩首,则受难人数实际为10人。
1705374397
[
上一页 ]
[ :1.7053743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