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394398
1705394399
先不说在陆地上,就说从这座桥上众多林立的店铺中穿过,这在技术层面突破就极具困难,但瓦萨里在半年之内就完成了走廊的建设。从宅邸延伸出的这条细长的隧道状长廊连接到阿诺河时,便通过台阶将其架高。回廊建于维奇奥桥鳞次栉比店铺的上层(“并非戏中戏,而是桥上桥”),一直通向对岸。又延伸到岸边的办公厅。这条神秘的钩型通道后来被称作“瓦萨里长廊”,总长达一公里。
1705394400
1705394401
多亏了这条长廊,美第奇家族从未在维奇奥桥上被袭击过。但具有讽刺性的是,美第奇家族的势力却从此一落千丈。
1705394402
1705394403
岁月流逝,曾经为防备暗杀而建造的瓦萨里长廊,如今变成了世界罕有的专收自画像的美术收藏馆。无数名人的自画像都收藏在这里,如乔托、拉斐尔、杜勒、鲁本斯、伦勃朗、安格尔、德拉克罗瓦、夏加尔,还有日本藤田嗣治的自画像等。
1705394404
1705394405
因法国大革命而流亡的女性画家伊丽莎白·维杰·勒布伦(Élisabeth Vigée Le Brun)(因给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绘画肖像画而出名),在顺路到访佛罗伦萨时,向收藏馆送上了一幅自己的自画像。从那时起,请求收藏馆添加自画像,已然成为了画家至高无上的荣誉。如今,这里汇聚了1700多件作品,确实非常难得。
1705394406
1705394407
然而,更为难得的,是由自画像群激发了不同寻常的热情。有的人自我陶醉,有的人讥讽嘲弄。有的人袒露内心,还有的人暴露“虚无”。画家们倾注了自己全部的技艺,彰显着自我风貌和人格,呼喊着:“看啊,看啊,快看我!”正因为如此,这股热情必然比一般肖像画更为强烈,不会越看越厌倦了。
1705394408
1705394409
如此这般不断地被注入新鲜血液与功能,也许,这就是老桥的魅力所在吧。从通行场所到商业街区,再从政治“通道”到艺术长廊。说不清,道不明,充满了意大利风情。
1705394410
1705394411
1705394412
1705394413
1705394414
横跨在阿诺河上的大桥
1705394415
1705394416
维奇奥桥佛罗伦萨(意大利)
1705394417
1705394418
全长:84米 宽:32米
1705394419
1705394420
1345年重建 石拱桥
1705394421
1705394422
很久以前,阿诺河一带为广阔的沼泽地。如今的维奇奥桥恰巧在两岸高地彼此接近的渡河点附近。这里便是架设桥梁的最佳地点了。
1705394423
1705394424
1705394425
1705394426
1705394428
桥的故事 第16章 鸣门德国桥
1705394429
1705394430
该桥位于德岛县鸣门市。
1705394431
1705394432
在大麻比古神社绿树浓荫笼罩的一片区域内,唯有一处地方与众不同,有着别样的氛围。在这里,有一座富有中世纪欧洲风情的石拱桥。这座可爱的小桥长9.6米,宽2米,高3米,布满了手工建造的痕迹。它就叫作“德国桥”。
1705394433
1705394434
难道这座桥是从德国移建过来的?
1705394435
1705394436
事实并非如此。
1705394437
1705394438
这座桥的历史可追溯到距今约100年的1919年,是由在鸣门的德国人建造的。为了取代已经坏掉的木桥,德国人收集了3000块石头,花费了3个月时间建成此桥。他们并非桥梁专家,而是居住在距离神社两公里处的板东俘虏收容所的德国战俘们。据说,当时他们修建该桥也并非被强制劳动,而是自愿的。
1705394439
1705394440
这到底是为什么?
1705394441
1705394442
其实这背后隐藏着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1705394443
1705394444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由于日英同盟的关系,日本对德宣战,并将于战争中俘获的5000名德国战俘移送到日本各地。其中近千人被送到板东俘虏收容所,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从1917年到1920年的三年时光。
1705394445
1705394446
时任收容所所长的陆军大佐松江丰寿,从一开始就决定以人道的方式对待战俘,尽量给予其自由并希望建立友好的关系。军官首领的想法立刻广泛而深入地渗透到士兵中,于是管理战俘的日本士兵并没有将俘虏视为残兵败将进行虐待,而战俘逃走的事件也几乎未曾发生过。
1705394447
[
上一页 ]
[ :1.7053943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