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44719e+09
1705444719
1705444720 [69]同上书,第260页。
1705444721
1705444722 [70]大理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大理市民族志》,云南民族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1705444723
1705444724 [71]李德洙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史》,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136页。
1705444725
1705444726 [72]转引自杨政业《大理文化管锥》,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1705444727
1705444728 [73]杨卓然:《“喜洲商帮”的形成与发展》,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16辑,第264—265页。
1705444729
1705444730 [74][澳]费茨杰拉德:《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刘晓峰、汪晖译,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35页。
1705444731
1705444732 [75]段水邨:《从社会价值取向的变迁看大理近代社会的发展》,《白族学研究》1994年第4期,第91—92页。
1705444733
1705444734 [76][澳]费茨杰拉德:《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刘晓峰、汪晖译,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70—71页。
1705444735
1705444736 [77]大理州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大理州文史资料》第8辑,第182—183页。
1705444737
1705444738 [78]同上书,第183页。
1705444739
1705444740 [79]王积超:《人口流动与白族婚恋观之变迁》,《大理》2004年第4期,第63页。
1705444741
1705444742 [80][澳]费茨杰拉德:《五华楼:关于云南大理民家的研究》,刘晓峰、汪晖译,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第55、60页。
1705444743
1705444744 [81]《大理严子珍封翁荣哀录》卷上“事略”,1949年印。
1705444745
1705444746 [82]“新生活运动”是指1934—1949年中华民国政府推出的公民教育运动,蒋介石提出的“新生活”要民众把“礼义廉耻”结合到日常的“衣食住行”各方面。
1705444747
1705444748 [83]王军、董艳主编:《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
1705444749
1705444750
1705444751
1705444752
1705444753 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 [:1705443850]
1705444754 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 第二章 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功能
1705444755
1705444756 婚姻习俗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重要标志。它集中体现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对整个民族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不可小视的社会价值。因此,每个民族和国家在社会发展中,都十分注意充分利用婚俗的这些功能,以实现民族政治稳定、经济联系、文化凝聚、社会和谐。
1705444757
1705444758 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变迁研究 [:1705443851]
1705444759 第一节 大理白族传统婚俗文化的政治功能
1705444760
1705444761 在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尚未出现时,人类实行的是族内婚,这种婚姻模式的生物本能大于社会意义,这时的婚姻并没有成为建立社会关系的工具。但氏族出现以后,尤其是实行族外婚以后,人类婚姻便具有了这种功能。婚姻使男女两个家族建立了姻缘关系,扩大了两个家族的范围。族外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联姻可以成为弥补家族地位、权势、财富不足的途径,也是建立民族关系和国家、地区之间友好关系的一种互助工具。我国历史上许多朝代实行的和亲政策是婚俗这种功能的最高体现。白族也不例外。
1705444762
1705444763 一 建立婚盟稳定民族关系
1705444764
1705444765 中国历史上有以姻亲关系平息战乱、换取和平局面、稳定边疆的习俗,而且常常成效显著,大理也是如此。南诏、大理国时期,南诏王室相继与西洱河蛮、邓赕诏、施浪诏、傍诏、两爨、唐王朝上层统治集团——国王、贵族名家大姓、部落酋长等构成一系列姻亲关系,形成一个婚姻圈。他们之间既互相团结、相互利用,又相互争斗。为了其政治上、军事上的结盟而结成婚盟关系。这种婚姻缔结习俗对团结、利用和依靠各方面力量,建立、巩固南诏的统治,增强其军事实力和加快文明进程,都有推动作用。
1705444766
1705444767 (一)唐王朝与南诏的婚盟
1705444768
[ 上一页 ]  [ :1.70544471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