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57363
1705457364
方勤
1705457365
1705457366
湖北省博物馆看门人
1705457367
1705457368
1705457369
1705457370
1705457371
越王勾践剑,是古代君子剑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
1705457372
1705457373
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的大秦律令,具有古代中国高度的契约精神,成为那个时代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基石;
1705457374
1705457375
曾侯乙编钟历经两千多年,其代表了周代礼乐制度,也一直影响至今。
1705457376
1705457377
1705457378
1705457379
1705457381
国家宝藏 第四章 越王勾践剑——中国剑魂
1705457382
1705457383
1705457384
1705457385
1705457386
国宝小传 君子剑文化的重要载体
1705457387
1705457388
剑,古代兵器之一,属于“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在青铜冶炼业发达的商代已经有了很短的古剑,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国君诸侯为保护自己,竭力搜寻工匠高人铸造利剑。无数传奇宝剑,都诞生在这个时代。依据《考工记》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工匠已累积了足够的经验,能充分掌握冶炼青铜的技术,按照器具不同的用途,合金中铜与铅、锡的比例也有所不同。这样的冶炼技术,领先西方国家近千年。
1705457389
1705457390
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文物,1965年湖北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出土时,剑插于黑色漆木剑鞘内,虽深埋于地下2400多年,出鞘时剑身仍寒光闪闪,毫无锈蚀,刃薄锋利。在剑身近格处有两行8字的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乍用剑”。说明它是越王勾践的青铜剑。这把剑全长55.6厘米,剑首向外翻卷作圆箍形,内铸有极其精细的11道同心圆。圆茎中空,茎长8.4厘米。剑格宽5厘米,正面用蓝色琉璃,背面用绿松石镶嵌成美丽的纹饰。剑身长47.3厘米,两面满饰黑色菱形几何花纹。
1705457391
1705457392
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无与伦比,集当时各种先进的青铜冶炼技术于一体,代表了当时吴越铸剑技术的最高水平,刚柔相济,既坚韧又锋利的特性,使越王勾践剑成为不可多得的国宝级文物。
1705457393
1705457394
国宝守护人——段奕宏
1705457395
1705457396
1705457397
1705457398
1705457399
我对越王勾践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是见到实物时,我还是很惊奇:剑比我想象中的小很多。但正是这么小的一把剑,让无数人惦记了几千年。
1705457400
1705457401
这把外表看起来并不霸气、张扬的剑,能在无数利剑中脱颖而出成为“天下第一剑”,我想不是因为它华丽的外表和高超的锻造工艺,而是因为它陪伴勾践历经沧桑,卧薪尝胆,奋发图强,见证了那段沧海沉浮的乱世春秋!
1705457402
1705457403
一把绝世宝剑,凝聚天地灵气,彰显王者气魄。
1705457404
1705457405
前世 卧薪尝胆铸春秋
1705457406
1705457407
越王勾践剑在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故事链接,从越王勾践到吴王夫差,一直到我们楚国。可以通过这样一把剑,来讲述春秋时期,我们长江中下游地区风风火火的历史场景。
1705457408
1705457409
——龚良 南京博物院院长
1705457410
1705457411
公元前6世纪中叶,正值春秋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周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割据,征战频繁。当时,地处中原的各国内政动荡,而地处南方的楚、吴、越之间也开始了激烈的征战,一度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吴国在今江苏南部,都城为吴(今江苏苏州);越国在今浙江北部,都城为会稽(今浙江绍兴东南)。
1705457412
[
上一页 ]
[ :1.70545736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