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58099
1705458100
再现 “水下猫头鹰”
1705458101
1705458102
1976年,妇好鸮尊出土于安阳殷墟妇好墓。
1705458103
1705458104
妇好墓是极少数不曾被盗掘过的商王室贵族大墓,也是一座中国迄今发现的,能够确切断定墓主人身份和年代的最早的大墓。妇好墓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青铜器468件,总重量约1625千克;玉器755件,包括和田玉、独山玉、岫岩玉等;骨器564件,陶器11件,石器63件,宝石制品47件,象牙制品3件以及残片2件,蚌器15件。此外,还有红螺2件、阿拉伯绶贝1件,及6820个来自南海的货贝。
1705458105
1705458106
妇好鸮尊是从水里打捞出来的。鸮尊安置在妇好墓墓底,墓底距墓口7.5米,已经深入水下1.3米。尽管当时考古人员调过水泵抽水,但岂料,水越抽越多,根本抽不干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国宝的安全,考古人员就只好下去摸国宝、捞宝藏。
1705458107
1705458108
由于是“水下发掘”,器物上满是泥水。刚吊上来时,鸮尊模糊不清,只有个大致的轮廓,看上去好像站立的动物。它到底是什么,又是什么动物?众人都不知道。刷洗后,器物主体部分大体完整,口下内壁上有“妇好”铭文,鸮尊顶部头后开一半圆形口,器盖上立一鸟一龙,正好与半圆形口吻合。再看鸮尊,双眼圆瞪,双腿粗壮,双耳耸竖,喙宽尾敛,挺胸昂首,傲视天下,雄健刚毅,堪为“战神”。
1705458109
1705458110
就妇好鸮尊的造型、纹饰而言,它是妇好墓所出土的468件青铜器中的精品。它造型新颖,各部位纹饰和谐,头部羽纹动感尤烈,予观者以“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艺术感染力,无愧“战神”之美誉。妇好鸮尊呈现出了商文化刻意创新、追求完美的精神。它与同期出土的青铜礼器群和武器群是商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体现,是“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物质载体,是中国青铜时代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的物质证明。
1705458111
1705458112
今生 与妇好结缘40年
1705458113
1705458114
2016年3月8日妇女节,一场名为“王后、母亲、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挖掘四十周年特展”的活动拉开序幕。以女性为主角的文物展览本就不多见,所展览的文物件件堪称国宝级的就更少,这场特展持续了3个月,吸引近35万名观众。而这都源自这位讲述人:没有她,妇好也许只是存在于甲骨文里的神秘人。因为她,鸮尊现世,妇好现世。
1705458115
1705458116
讲述人:郑振香,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41年前曾主持妇好鸮尊的考古发掘工作
1705458117
1705458118
我于1962—1979年在安阳工作,最重要的工作成果就是发现殷墟妇好墓。我从小就喜欢穆桂英,觉得她有魄力。我的性格也是这样的,做事有决心,坚持到底。只要我认为这件事是正确的,我就尽量完成,而且尽量争取完成得最好。
1705458119
1705458120
1975年冬天,全国都要平整土地。因为我们是考古队的,知道这一带是殷墟遗址,所以在平整土地前,我们先来钻探。通过钻探,发现了地下有成片的夯土。于是第二年我们开始发掘。5月的时候,我领着工人在拟定的发掘区打探眼,钻探了约1000平方米,确认发现了房基。随后我们在一处房基下面更深处发现了一块长5.6米、宽4米的夯土。我当时就怀疑这是一个墓穴。但是挖了4米深,还是什么也没有。有的工人嫌费事,他们说:“再挖也是白费劲,算了吧。”我当时觉得,这块夯土呈长方形,形状和规模都很像是商代墓葬,舍不得放弃,决定接着挖下去。几个赞成挖的工人也说,没有没底的坑,一定要挖个水落石出。挖了快8米深的时候,发掘工具忽然碰到了东西,听到叮叮当当的声音,有经验的老工人说:“这个墓里一定埋着好东西,老郑,你有福气。”就这样妇好墓才被发现。
1705458121
1705458122
1705458123
1705458124
1705458125
1976年5月16日,至今我仍清楚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当时鼓励大家说:“咱们今天的任务就是探到底!多打几个孔,只要探到底,无论出现什么现象,都算完成了任务。”
1705458126
1705458127
在我的坚持挖掘下,一座沉睡3000多年的殷商大墓,终于重现人间。
1705458128
1705458129
妇好墓在考古学上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其完整性和唯一性。20世纪30年代,殷墟王陵区内发掘的大墓均遭古今盗掘,因此人们对商代王室墓的全貌知之甚少。妇好墓作为商王朝晚期的一座王后墓,年代与墓主身份清楚,是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商代王室墓。
1705458130
1705458131
说到殷商墓区的挖掘,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我的学生——唐际根。
1705458132
1705458133
1986年,年轻的唐际根追随我的脚步,在安阳扎了根,这一留就是20年。从此,这个中国历史上伟大王朝都邑——殷墟,与他的一生相伴。如今他早已接过殷墟考古研究的重任,成为第三代殷墟考古人。三代中国考古学者,在这里探索了数载春秋,见证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始与发展:110多座宫殿宗庙建筑基址,12座王陵大墓,超过36平方千米的遗址面积。以妇好墓为代表的商代古遗存的发现,让殷商从此不再只是史书里的抽象篇章,而是变成了活生生的商王朝。让商朝火起来不仅是他正在做的事,更是每一代殷墟人心中不灭的信念。
1705458134
1705458135
作为考古工作者,我们经常要向大众解释:考古不是挖宝,我们关注的不仅是文物宝藏,而是宝藏背后的历史信息。拨开迷雾见真相,还历史原貌,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40年前的妇好墓挖掘,对于中国考古史、殷商史研究来说具有里程碑意义。这座墓葬出土了大量前所未见的随葬品,通过这些文物,尤其是那些带有铭文的青铜器,以及与铭文能够互相印证的甲骨文,我们明确了墓主身份,了解了妇好的事迹,由此更深入认识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1705458136
1705458137
妇好墓的文物,除填土中的少见随葬品外,绝大部分出土于墓室的棺椁顶部、棺椁之间和棺木之内。随葬品中最多的是青铜器、玉器和海贝,青铜器绝大多数铸有铭文,个别玉、石器上亦有刻文,构成商代晚期大中型墓葬中最完整、最重要的一批资料。
1705458138
1705458139
历史传奇中常常帝王将相风云际会多,巾帼英姿刚柔并济者太少。三代考古人,才呈现出了一个完整的妇好墓。
1705458140
1705458141
亲历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1705458142
1705458143
在如此琳琅满目的宝藏中,妇好鸮尊为什么可以脱颖而出?著名考古学家郑振香认为,妇好鸮尊是宝藏中的宝藏!妇好鸮尊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贵的地位?
1705458144
1705458145
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在他的史学名著《安阳》一书中说:在殷墟发掘出一个可能是战俘被杀后用以献祭的头骨坑,经分析,里面有的类似蒙古人种(可能是北方匈奴的先祖),有的类似东南亚人种(可能是南方土著的先民),甚至有高加索人种(即纯种白人,可能是中亚诸国的先民)。李济特别指出:在殷商时代,中华民族奠基之时,在河套地区生活着一个强大的族群(可能就是“鬼方”);于此之际,殷商对“鬼方”的胜利,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当然至关重要。而这场战争的统帅,就是甲骨文中所说的领兵三千、讨伐鬼方羌人的妇好。这场战争是殷商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妇好一役而毕全功,取得了最后也是最彻底的胜利。这是一场奠定中国文明历史进程的大决战,其划时代的意义,并不亚于传说中的黄帝与蚩尤之战,李济先生直呼其为中华民族的保卫战!
1705458146
1705458147
放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作为战神象征以及妇好爱物的妇好鸮尊,其神圣自尊,就跃出东方地平线,光照千秋。
1705458148
[
上一页 ]
[ :1.70545809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