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59029
蒙拿出自己的左半虎符,对众士兵高喊道:“虎符在此,即刻发兵!”
1705459030
1705459031
两人将虎符合在一起,虎符对上之后,对众将士号令道:“合——符——出兵!迎——战——义渠!”
1705459032
1705459033
众兵士齐声喊道:“不败义渠,誓死不还!”
1705459034
1705459035
1705459036
1705459037
1705459038
1705459039
1705459040
1705459042
国家宝藏 第十二章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盛世威仪
1705459043
1705459044
1705459045
1705459046
1705459047
国宝小传 盛唐气象的最真实记录
1705459048
1705459049
懿德太子墓壁画《阙楼仪仗图》,1971年发掘于唐懿德太子墓。该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乾陵东南隅的韩家堡北,是乾陵的陪葬墓。
1705459050
1705459051
《阙楼仪仗图》共两幅,内容相同,分别绘于懿德太子墓墓道东壁和西壁,均高296~420厘米,均宽928~976厘米,揭取时被对应分为四小幅。画面壮阔,人物众多,以山为背景,绘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
1705459052
1705459053
画面颜色以赭色(艳红色)为主,绿色为辅,红、黄、青色点缀其间,体现了盛唐时期绘画技巧的高超水平。
1705459054
1705459055
国宝守护人——郭涛
1705459056
1705459057
1705459058
1705459059
1705459060
第一眼看到展厅两侧的《阙楼仪仗图》,就完全把我镇住了。如此近距离地站在这幅壁画面前,感觉真是太震撼了。它就是唐朝皇族生活最真实的图像记忆。谁说1000多年以前没有照片,它不就在眼前吗?
1705459061
1705459062
看到壁画,就仿佛进入真实的历史,千年之前人们的样子、建筑的样子,近在咫尺。千年之后,它依然闪着光。
1705459063
1705459064
前世 英年早逝的懿德太子
1705459065
1705459066
公元682年正月,长安城的皇宫内,一个叫李重照的婴儿降生了。他是后来的大唐皇帝唐中宗、当时的太子李显的嫡长子,是李显和韦皇后唯一的儿子。李重照的祖父,也就是唐高宗非常高兴,在李重照满月之日,大赦天下,并立为皇太孙。第二年,唐高宗去世,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
1705459067
1705459068
684年,唐中宗被自己的母亲、李重照的祖母武则天贬为房陵王,李重照也被废为庶人。690年,也就是李重照八岁的时候,武则天正式称帝,“诏行所造新字,以曌为名”。为了避讳(曌同照),李重照改“照”为“润”,从此名为李重润。
1705459069
1705459070
就这样,过了8年,到了698年,武则天复立房陵王李显为皇太子,他的长子李重润则被封为邵王。此时,李重润十六岁。根据历史,再过7年,他爹唐中宗将再次登上帝位,按说,作为中宗非常疼爱的长子,李重润的人生很快将一帆风顺。
1705459071
1705459072
但是,世事难料。春秋已高的武则天日益宠信张易之兄弟,虽然史书并未记载这两人和李重润有何矛盾,但是,701年,张氏兄弟向武则天构陷,说李重润和妹妹永泰郡主及其夫婿私下议论张易之兄弟恣意出入内宫(“与其妹永泰郡主、婿魏王武延基等窃议张易之兄弟何得恣入宫中”)。武则天大怒,将李重润杖击致死。十九岁的少年,就此与世间永诀。
1705459073
1705459074
史书记载,李重润丰神俊朗,早以孝友知名,既死于非罪,大为当时人们所悼惜。因此,705年,唐中宗重即帝位后,追赠他为皇太子,谥号懿德,并于次年将其灵柩从洛阳迁回乾陵陪葬,并给予“号墓为陵”的最高礼遇,也就是按照帝王的规制建造太子墓。
1705459075
1705459076
根据后世的发掘,懿德太子墓全长100.8米,规模宏大,随葬品十分丰富,墓内壁画比较完整,有40幅,分别绘在墓道、过洞、天井、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墙壁上。题材有仪仗队、青龙、白虎、城墙、阙楼、乐伎、男仆、宫女等,表明李重润的显赫地位和特殊身份。
1705459077
1705459078
[
上一页 ]
[ :1.70545902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