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61962e+09
1705461962
1705461963 多年来的考古研究发现,良渚有明确的城乡差别。和普通村落相比,良渚古城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景观。古城不惟面积巨大,城内最为高阔的莫角山很可能四周有壕沟环绕,内为最高等级的建筑区和大型仓储,当是最高贵族的居所。古城居民聚居在人工堆筑起来稍高的垄阜上,旁为水道,靠舟楫出入。其聚集密集程度和相对分散的村落内部不同,建筑也讲究得多。
1705461964
1705461965 良渚古城绝非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颇为广大的地区结成了不可分割的经济体。既然古城内居民皆为非农业人口,古城的食物供应必然来自周边。据推测,古城全年需要3650吨粮食才能保障最低需求,需要大约800平方千米的平坦开阔地域的农业生产来满足需求,这个区域可能和良渚古城紧密地连在一起。
1705461966
1705461967 碳14测年数据表明,古城外围的水利系统建筑于距今5000年左右,这个年代略早于古城的始建。良渚古城是在一片浅水沼泽上拔地而起的。可见,建造水利系统一开始是有改造古城所在广大地区水环境的工程学目的的。又如许多学者分析的那样,水利工程建成之后,除了防御洪灾之外,还有一项重要功用,即起到了水路运输的作用。设计这项庞大的工程,无疑需要对当地水文、气象、年均降雨量和最大降水量等深入全面和准确的了解。完成这项工程,也需要高超的测绘技术和建筑技术。
1705461968
1705461969 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是个规模庞大的工程。据计算,古城城垣、外城,以及水坝坝体,再加上古城内南北400米、东西600米的莫角山高大堆筑台基的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这是个惊人的数字。若以开采、运输和堆筑1立方米的土石各需要1人/日计,估算共需3300万人/日;若每天出工1000人,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也许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未必如此慢条斯理,而是集中在几个较短的时段中的特定季节完成的。发动如此规模的劳工队伍,对其令行禁止地分配调度,为其提供包括工具、饮食等后勤保障和进行有效的工程质量监控,这是一整套系统工程,而其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高度权威的社会动员和管理机制。
1705461970
1705461971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良渚遗址就是这5000年的一个起点。透过玉琮,我们看到了规划有序的良渚古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以及良渚社会深彻的动员能力和高效的组织管理能力。
1705461972
1705461973 传奇 琢玉琮,救良渚
1705461974
1705461975 玉琮的前世传奇就发生在距今5300年—4300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良渚俨然是一个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理想国”。300万平方米的王城相当于4个紫禁城大小。但连续不断的洪灾,击碎了良渚人原本富饶祥和的生活。面对灾难,国王决定弃良渚向北迁徙,但女儿瑶坚决反对。瑶是掌握神权的大祭司,且琢玉功夫一流,她坚信琢通玉琮就能挽救良渚,父女俩争执不下。我们今天的故事就从这场激烈的争执开始讲起……
1705461976
1705461977 洪灾频发,良渚古城内一片狼藉,国王之女、大祭司瑶和族人在城内的一处高台上夜以继日地琢玉,瑶坚信,只要琢通玉琮,洪水就能消退,良渚就能平安。
1705461978
1705461979 “瑶,别再琢玉了,我有重要的事情要跟大家宣布。大家都听好了,更大的洪水就要来了,我们必须离开这里,离开我们的家!”国王带着一群族人来到了高台。
1705461980
1705461981 “父亲,你怎么来了?”瑶不解地看着国王。“父亲,只是因为一场洪水,你就要舍弃我们的家园吗?”
1705461982
1705461983 “这水势一年比一年大,新修的水坝也抵挡不住了,良渚危在旦夕呀!”
1705461984
1705461985 “父亲,再等等吧!你看看这些玉琮,玉工们夜以继日地琢,马上就要琢通了呀,到那时,洪水一退,良渚就平安了!”
1705461986
1705461987 “等不了了,这天象预示着更大的灾难就要降临。到那时,毁灭的可是整个良渚!我也舍不下我们的家,你快收拾一下,我们得马上出发!”
1705461988
1705461989 “我不走!父亲,这几百天来,我没日没夜地琢这枚玉琮,就快琢通了。再等等吧,我是不会放弃的。”
1705461990
1705461991 “我也不走!我也要留下来琢玉。”随瑶一起琢玉的小玉工说道。
1705461992
1705461993 “妹,别犯傻!听哥的,等去了北方,哥给你找更好的玉。”哥哥试图劝说妹妹放弃。
1705461994
1705461995 “哥,这是我们的家!”妹妹指着远方说道,“你看,那里是我们曾经捕鱼的小溪,还有那边,成片的稻谷和粮仓,只因它现在病了,你们就要抛弃它吗?”
1705461996
1705461997 “可它已经不是以前的良渚了。连年的洪水泛滥,病疫肆虐!再待下去,我们只有死!”人群中有人喊道。
1705461998
1705461999 “北上就会平安吗?”瑶反驳道,“父亲,那里有强悍的部族,贸然北上定少不了一场恶战,当年造良渚城,大家都说这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结果呢?咱们做到了—宫殿、城郭、农田、粮仓、码头、水坝一应俱全,是何等的宏伟壮阔!咱们能缔造神话般的良渚,也一定能抵御这洪水!”
1705462000
1705462001 “你总说虔诚琢玉,神灵就会给答案,这废墟就是答案?”另一位族人不顾旁人劝,径直走上前说道,“王,别犹豫了,难道你要眼睁睁看着我们在这儿等死吗?”
1705462002
1705462003 “别说了!”国王挥手道,“性命攸关,由不得你任性!来人,把瑶架走。”
1705462004
1705462005 没等士兵走上前,瑶便举起手中的玉琮。“我是大祭司!神玉在手!谁敢动我?”
1705462006
1705462007 众人面向玉琮跪下。
1705462008
1705462009 “父亲,您相信我,再等等,等琢通玉琮,一切都会改变的!”
1705462010
1705462011 “孩子,我的孩子!如果我只是你的父亲,我一定会留下陪你等!但我是王,担负的是整个部族兴亡,容不得半点儿闪失!北上,虽胜负未卜,但总不至灭族!”国王苦口婆心地劝说瑶。
[ 上一页 ]  [ :1.70546196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