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63379
博物馆入口处装饰着一个雕漆鎏金飞檐。旁边有两只画龙灯笼和匾额。展览图录对匾额上的中文进行了翻译:“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年仅15岁的埃米莉·迪金森也参观了那个展览,当时,她正与亲戚一起在波士顿逗留。迪金森为自己和妹妹拉维妮娅收集了两张明信片,上面都有那位书法大师的书法墨迹。(如她写给朋友的信中所言,)她对那两张明信片“非常珍爱”。那位广东人的演唱和演奏,她“需要控制住全身的发笑机能”,才能“忍住不笑”。“但是,他是如此彬彬有礼”,使她“从他的演奏中深受启发”。那位广东音乐家,声称自己最终战胜鸦片毒瘾的原因是“自我否定”。她发现那一点“特别有意思”。美籍日本学者宇野弘子曾推测,贯穿迪金森一生的退隐、自我否定、自我克制的生活方式,或许深受那次展览的影响。展览中的第四展柜使迪金森入迷,给她激励,其中对儒教、道教和佛教给予了详细解释。如博物馆导览中所说,佛教的中心教义是“万物源于无,将再次归于无。因此,毁灭是所有幸福的最高境界,虚无缥缈,是万物伟大和最后的期盼”。
1705463380
1705463381
宇野弘子进一步解释说,埃米莉·迪金森的任何一首诗,都反映出诗人对神秘、讽刺、自相矛盾和宇宙神灵等产生的共鸣。有时,那些东西又与她对“天国”物质文化的思考相互交融,比如下面这些诗句:
1705463382
1705463383
他的思绪如东方织物,
1705463384
1705463385
令所有人绝望;
1705463386
1705463387
1705463388
1705463389
除了
1705463390
1705463391
1705463392
1705463393
一个无处不在的卑微买方。
1705463394
1705463395
1705463396
1705463397
虽然
1705463398
1705463399
1705463400
1705463401
他的出价不是黄金,
1705463402
1705463403
1705463404
1705463405
里面
1705463406
1705463407
1705463408
1705463409
却包含着更多艰辛。
1705463410
1705463411
1705463412
1705463413
人们
1705463414
1705463415
1705463416
1705463417
应该领悟其中价值,
1705463418
1705463419
1705463420
1705463421
已包含在
1705463422
1705463423
1705463424
1705463425
其所有价值之中。
1705463426
1705463427
1705463428
[
上一页 ]
[ :1.70546337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