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63840
1705463841
在任期间,唐太宗制服了突厥人。突厥人前往长安,对唐王朝表示效忠。他们请求唐太宗担任“天可汗”即“可汗的可汗”。太宗答道:“我是大唐王朝的天子,将获天赐履行可汗职责。”突厥人被纳入了唐代帝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社会。大唐帝国欢迎外国人——来自遥远社会的商人、僧侣和百姓——前往自己的都城。大唐帝国还允许异邦首领死后葬于唐代皇陵,与中国人享受同等待遇,这也是奖赏、安慰少数民族的一项成功措施。在皇陵陪葬是一种荣誉,也确保了异邦对“天子”和“可汗的可汗”的忠诚。
1705463842
1705463843
公元636年,即唐太宗当上皇帝10年后,为纪念自己的主要战功,他下令为自己喜爱的战马雕刻浮雕像。2003年,考古学家对昭陵进行了发掘,出土的柱基表明,那些骏马石刻,曾被安放在一条长廊两侧的亭子之中。宾州大学博物馆所藏骏马,似乎曾被立于第5亭和第6亭。人们认为,阎立本(逝于公元673年)是《历代帝王图》卷轴画的作者,目前,它被藏于波士顿美术馆。人们还推测,那些骏马浮雕(长1.98米,高1.52米,厚度超过30厘米)的设计草图也出自阎立本之手。对于唐太宗下令为自己所骑战马立像,有文献记载道:
1705463844
1705463845
朕自征伐以来,所乘戎马,陷军破阵,济朕于难者,刊石为镌真形,置之左右,以伸帷盖之义。
1705463846
1705463847
周秀琴博士是宾州大学博物馆高级藏品登记员,她写过有关昭陵及其骏马的论文和文章。她对中国帝王的“帷盖之义”习俗进行了这样的解释:“过去,主人通常保留车幔和车盖,将其与马、犬同葬,显示主人对它们的喜爱和公正。”
1705463848
1705463849
唐太宗名叫李世民,意为“拯救世界、抚慰百姓”。他为每匹马撰写了颂词,称赞“飒露紫”是:
1705463850
1705463851
紫燕超跃,
1705463852
1705463853
骨腾神骏,
1705463854
1705463855
1705463856
1705463857
气詟三川,
1705463858
1705463859
1705463860
1705463861
威凌八阵。
1705463862
1705463863
1705463864
1705463865
唐太宗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征战。公元621年,他征伐东都洛阳(今河南洛阳)时,所骑枣红马就是“飒露紫”。那件浮雕展示的,是一个广为流传、有关丘行恭将军的故事:当一支弓箭射中飒露紫时,丘行恭将军翻身跃下自己的战马。他拔出飒露紫胸口上的箭,把自己的战马让给太宗;自己则徒步追击,用战剑杀死数敌。
1705463866
1705463867
1705463868
“拳毛”的意思是“毛作旋转状的黑嘴黄马”。赢得“拳毛”绰号的,是太宗皇帝于公元622年平定刘黑闼叛乱时所乘战马。太宗皇帝对它的赞语是:
1705463869
1705463870
月精按辔,
1705463871
1705463872
天驷横行,
1705463873
1705463874
1705463875
1705463876
弧矢载戢,
1705463877
1705463878
1705463879
1705463880
氛埃廓清。
1705463881
1705463882
1705463883
1705463884
1705463885
1705463886
目前,“飒露紫”和“拳毛”在宾州大学博物馆展出。其余四匹骏马,在西安碑林博物馆展示。六匹骏马中,有两匹马为立马,包括“拳毛”。另外三匹马都伸展四腿作“飞奔”状。六匹骏马全都束尾,将马鬃装饰成独特的锯齿状。那种装束被称为“三花”,表明骑者身份高贵。
1705463887
1705463888
唐太宗的统治开创了一段和平繁荣时期。那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黄金时代,延续了将近三个世纪。军事上的成功使太宗皇帝把帝国扩张至许多今天已不再属于中国的地方:越南、蒙古国,并往西进入中亚,最远可达当今的哈萨克斯坦疆域。唐太宗统治的特点是根据能力和受教育情况选拔幕僚,由此建立了功能良好的管理体制。(他担心被暗杀,除掉了两个兄弟。迫使父亲退位后,自己篡夺了皇位。)
1705463889
[
上一页 ]
[ :1.7054638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