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73291e+09
1705473291 [125]王世贞在《题郭熙画树色平远图卷》中说:“若虚称其施为巧赡,位置渊深,虽复学慕营丘,亦能自放胸臆。巨障高壁,多多益壮,至宣和帝则盛推李成,而谓熙与范宽王诜,虽自成名仅得一体。然熙之传世者,多号平远,与若虚所记颇不同。”(王世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三十七,明万历刻本)
1705473292
1705473293 [126]刘克庄:《郭熙山水障子》,《后村集》卷七,《刘克庄集笺校》,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420页。
1705473294
1705473295 [127]河北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第18页。
1705473296
1705473297 [128]河北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第19页。
1705473298
1705473299 [129]河北文物研究所、保定市文物管理处:《五代王处直墓》,第19页。
1705473300
1705473301 [130]李彭:《日涉园集》卷九,民国《豫章丛书》本。
1705473302
1705473303 [131]方回:《桐江续集》卷十二,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5473304
1705473305 [132]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三册,第131页。
1705473306
1705473307 [133]孙鑛:《书画跋跋》卷三,清乾隆五年刻本。
1705473308
1705473309 [134]平远的风格常常被认为是表现江南低矮的山峦,郭熙是“北人”,也都在北方作画,因而平远表达了对江南的想象。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细观郭熙《窠石平远图》远处的“平山”,那山峦不见得是低矮的,走近望去,其高耸巍峨之势,恐怕不会亚于《早春图》甚至《溪山行旅图》中的山峰。只是,郭熙利用画面中的空白将近景与之隔开,又以淡墨渲染,因而人在视觉上能够完整地看到那座山:并不是因为山低,而是因为它离人远;并不是因为人真的离画面上的山很远,而是画家的妙笔幻化出一种极目远眺的感觉来。
1705473310
1705473311 [135]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卷十七,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
1705473312
1705473313 [136]高诱:《战国策注》战国策卷第三,《士礼居丛书》景宋本。
1705473314
1705473315 [137]衣若芬:《宋代“潇湘”山水画诗的地理概念、空间表达与心理意识》,李丰楙、刘苑如编:《空间、地域与文化——中国文化空间的书写与解释》(下册),台北:“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2002年,第331页。
1705473316
1705473317 [138]孙绍远:《声画集》卷四,清《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05473318
1705473319 [139]李中:《碧云集》卷上,清黄丕烈士礼居景宋钞本。
1705473320
1705473321 [140]苏轼:《苏轼诗集》,第1540页。
1705473322
1705473323 [141]苏辙:《苏辙集》,第276页。
1705473324
1705473325 [142]孙绍远:《声画集》卷四。
1705473326
1705473327 [143]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七,《全宋笔记》第二编第三册,第131页。
1705473328
1705473329 [144]董其昌:《容台集》别集卷四,杭州:西泠印社,第695—696页。
1705473330
1705473331 [145]米芾:《画史》,第6页。
1705473332
1705473333 [146]米芾:《画史》,第6—7页。
1705473334
1705473335 [147]贺铸著,王梦隐等校注:《庆湖遗老诗集校注》,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55页。
1705473336
1705473337 [148]相关研究也可参考Richard Barnhart,Marriage of the Lord of the River:a Lost Lanscape by Tung Yuan, Ascona, Switzerland:Artibus Asiae, 1970。
1705473338
1705473339 [149]冯山:《安岳集》卷七。
1705473340
[ 上一页 ]  [ :1.7054732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