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76126
1705476127
两千多年前,开明王朝的武士提着柳叶剑、扛着铜矛、拿着弩机走出四川盆地,加入到逐鹿中原的行列。鳖灵之子卢帝亲率蜀人北上,一度越过渭水,取得军事重镇南郑(今陕西南郑)。公元前451年,秦人偷袭南郑得手,蜀人不甘心,历经十年鏖战才艰难收复,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为“南郑反”。
1705476128
1705476129
庞大的版图似乎带给过古蜀人难言的幸福和快感,这种快感在与楚人的战争中依旧得到延续。公元前377年,许是为报先祖鳖灵被追杀之仇,蜀人东征伐楚,一路高歌猛进,占得兹方(今湖北松滋)。这场战争的胜负,史料并无记载,想来剽悍的楚人也不会容许蜀人在家门口撒野吧。
1705476130
1705476131
1705476132
1705476133
1705476134
4-11 铜矛,船棺中的兵器有柳叶剑、铜矛、铜钺等
1705476135
1705476136
另一些文物显示蜀人并非只是些赳赳武夫,他们甚至可能拥有独立的文字体系。盐井沟许多船棺都出土了青铜印章,单M2号墓就有两枚,都如一元硬币大小,一枚左边是汉字的“王”字,右边是两颗心脏与火焰图案;另一枚左右各有汉字“十”“王”,中间夹着火焰与树形图案,下方是一把铜削。1998年,蒲江县还出土过一枚珍贵的鱼形印章,张开的鱼嘴、肥硕的鱼身、燕尾式的尾鳍上翘,印面有十字界格,将图语分成四部分:一条正在吐丝的蚕与一条鱼,汉字的“王”与火焰纹,一座山与三蒂纹,一只倒立的铎。(图4-12~14)
1705476137
1705476138
1705476139
1705476140
1705476141
4-12 淤泥中,一块巴蜀印章若隐若现
1705476142
1705476143
1705476144
1705476145
1705476146
4-13 蒲江出土的巴蜀印章,上面的符号可能是古蜀人的族徽或文字
1705476147
1705476148
1705476149
1705476150
1705476151
4-14 巴蜀印章拓片
1705476152
1705476153
印章通常被认为是蜀人的族徽或官印,称为巴蜀印章,印章上的文字、纹饰叫巴蜀图语。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冯广宏先生数十年来研究巴蜀图语,他认为既然汉字“十”“王”与图语一同出现在印章上,说明蜀人有文字,只是较为原始,停留在象形阶段而已。《说文解字》的“氏”字,许慎解释说,蜀人用“氏”字形容山中石头已裂开但还没未坠落的状态,“氏”字既然被汉字借用,想来蜀地是有文字的。
1705476154
1705476155
算上这次,巴蜀印章上的图语已逾200个,或许,越来越多巴蜀图语的发现,会像甲骨文一样积少成多,建立起独立的文字体系,从而得到破译。开明王朝的更多秘密,就藏在这些小小的印章之中。
1705476156
1705476157
船棺之王,走进开明王朝的宗庙
1705476158
1705476159
四川各地虽有船棺出土,但规模最大的,当属成都商业街船棺。2000年7月29日深夜,成都商业街四川省委大院机关食堂工地,工人在地下挖出几段巨大的乌木,一些色泽亮丽的漆器隐约可见。考古工作者闻讯赶到现场,意识到这是一处船棺合葬群,墓中有船棺9具,10米以上的4具,最长的一具18.8米,直径1.7米,由整根楠木雕凿而成,不仅国内船棺无可比肩,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到如此巨大的船棺。制造这些船棺的楠木,其树龄至少在500年以上。(图4-15)
1705476160
1705476161
如果说船棺是开明王朝族人之墓,商业街船棺墓主的身份显然更为尊贵。奇怪的是,棺中尸骨压在漆器、陶器下面,散成一堆。凌乱的尸骨透露了一些信息:他们很早以前便辞世了,原本已经下葬,后来才挪到成都。
1705476162
1705476163
商业街船棺曾经被盗,青铜器几乎荡然无存,残留的漆器却依旧透露着皇家之气。漆器有几案、床、梳子、瑟、虎头、编钟、基座等,间绘瑰丽奇异的龙纹、鸟纹、卷云纹,色彩艳丽,纹饰斑斓,由此可以管窥开明王朝漆匠精湛的手艺。春秋战国时期的漆器极为珍贵,只有王族才能享用。(图4-16)
1705476164
1705476165
1705476166
1705476167
1705476168
4-15 商业街船棺遗址,目前可见规格最高的船棺遗址,可能是开明王朝的宗庙
1705476169
1705476170
墓坑周围的泥土基槽和木制基柱,围住了一块长38.5米、宽20.5米的面积,说明曾经有过规模宏大的建筑,或许就是开明九世迁到成都的宗庙,庙中埋着开明王朝的列祖列宗,甚至包括王朝的缔造者——鳖灵。中国古代的宫殿,前为“朝”,是君王处理朝政、会见文武百官之地;后为“寝”,是君王生活、起居之所。君王死后,陵寝模仿生前的“朝”“寝”布局,称为“庙”“寝”,前方是宗庙,后方则是灵魂长眠之所,这便是《诗经·小雅》中的“奕奕寝庙,君子作之”。商业街船棺的格局与古文献中的庙寝制度非常相似,前有庙,后有寝,这是中国发现最早的一处庙寝遗址,也将庙寝制度的时间提前到战国早期,有力地说明了开明王朝的宗教礼仪制度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1705476171
1705476172
在某些特殊的日子,分封到各地的王侯将相,还能回到都城,祭拜宗庙里的列祖列宗,看着一缕缕青烟拂过神道旁的石兽,其中自然也包括戍守蒲江的开明族人。安宁的生活在公元前316年戛然而止,这一年,苴侯联合巴人谋反,末代蜀王率大军攻巴,巴人节节败退,巴王遣使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遣张仪、司马错率师伐蜀,经历了商鞅的变法,秦人的虎狼之师早已所向披靡,末代开明王兵败被杀,蜀王子安阳王率领三万蜀人远迁交趾(今越南北部),建立瓯雒国,越南船棺显示出与四川的强烈联系,或许便与此次迁徙有关。
1705476173
1705476174
盐井沟M1、M2、M26、M49号墓都出土了秦半两,这几枚薄薄的钱币背后,却满是国破的离愁与苦楚。秦人入蜀后,开明王朝王公贵族或不屈而死,或屈辱投诚,蒲江的开明族人或许无奈选择了后者,他们小心翼翼地与秦人的虎狼之师相处,慢慢熟悉了秦国的半两钱,死后却依旧用船棺安葬,恪守着祖先的传统与部落的信仰。
1705476175
[
上一页 ]
[ :1.705476126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