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7618e+09
1705476180
1705476181 大约在秦代,成都城里的宗庙轰然倒塌,一些船棺甚至被盗墓贼锯断,拖出了墓地,成群结队的耗子在夜晚倾巢出动,在神案上分享着奉献给祖先的礼物。再后来,一个个生硬的郡县取代了昔日的故国,一批批陌生的移民带来了中原之风,蜀人以宗族关系为纽带的社会支离破碎,最终融入中原文化大潮之中。古老的船棺与王国的记忆被一同遗忘,直到两千多年后才被发现。这些载魂之舟,也再次从历史深处缓缓驶来。
1705476182
1705476183 ● 出土文物的修复过程
1705476184
1705476185
1705476186
1705476187
1705476188 船棺中典型的圜底陶罐,罐中通常存放食物与种子
1705476189
1705476190
1705476191
1705476192
1705476193 出土的陶罐碎片,经过清洗、晾晒之后才能复原
1705476194
1705476195
1705476196
1705476197
1705476198 船棺出土的陶罐中有大量古代植物种子,收集种子可以了解古人的食物构成
1705476199
1705476200
1705476201
1705476202
1705476203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1705475419]
1705476204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秦汉
1705476205
1705476206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阙”至迟出现于西周,定形并盛于汉代,汉代是“阙”的极盛时代,“汉阙”一词由此得名。中国现存汉阙45处,其中24处在四川,它们被称为“中国最古老的地表建筑”,如同一些峨冠博带的老者,讲述着汉人的城市、建筑、生活、传说,甚至梦想的天国。
1705476207
1705476208
1705476209
1705476210
1705476211 雅安高颐阙
1705476212
1705476213
1705476214
1705476215
1705476216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1705475420]
1705476217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1705476218
1705476219 考察时间 \ 2014~2016年
1705476220
1705476221 大约百年前的一个初春,法国探险家色伽兰与同伴法占行进在四川渠县县城到城外土溪乡的古驿道上,调皮的中国儿童骑在路边残破的石兽上,对这些高鼻深目的外国人指指点点,路边黄色的建筑物下,坐着不少身着长衫的中国人。色伽兰翻身下马,走到建筑面前,他2月初从京师出发,经过2个多月的跋涉,终于见到了朝思暮想的汉代遗物——汉阙。
1705476222
1705476223 此前,这位精通汉学的法国人曾在《金石录》与地方志中寻得汉阙的点滴资料,当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建筑出现在眼前时,色伽兰还是大为惊叹:沈府君阙的顶盖如同一座年久失修的屋檐,高挺的阙身上,一条张牙舞爪的青龙口衔玉璧下的绶带,直冲云霄,朱雀翩翩起舞,下面有一行古朴的隶书:“汉新丰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府君是汉代对郡相、太守的尊称,这位姓沈的府君曾在遥远的交趾郡(今越南北部)出任都尉,这是汉代郡县之中的最高军事长官。
1705476224
1705476225 5-1ᅠ渠县沈府君阙
1705476226
1705476227
1705476228
1705476229
[ 上一页 ]  [ :1.705476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