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476887e+09
1705476887 与其他西南夷一样,邛人亦醉心于拓殖疆土,他们一直试图往大渡河流域渗透,晋人常璩的《华阳国志》记载过一个故事:邛来山原名邛笮山,是邛人与笮人的分界线,邛人屡屡试图翻越此山,故更名为“邛来山”。在这里,他们遇到剽悍的笮人,北上始终未能有更大进展。云南祥云、宾川县发现过一种奇怪的大石墓,规模比安宁河流域小,墓主却似乎比邛人富裕得多,出土了铜山字格剑、铜矛、铜戈等诸多兵器,头骨呈五的倍数、整整齐齐堆放在一起,可能与古人“尚五”习俗有关。这种大石墓与邛人的南下究竟有无关联,尚有待更多的考古学证据。
1705476888
1705476889 安宁河谷虽托名“安宁”,其实潜伏着太多的危险与杀机,这里北临蜀国,南有古滇,东接夜郎,西望笮都,西南则是恐怖的昆明人,将邛人团团包围。春秋战国年间是青铜大量投入战争的时代,考古发掘显示,环绕安宁河流域的古滇、笮人、夜郎、昆明人地域,是中国西南出土青铜兵器最为集中的地带,仅1975年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的1002件青铜器中就有647件兵器。相比之下,大石墓中却仅有零星的青铜兵器出土,邛人的七部营军再剽悍,也难以抵挡锋利的青铜兵器。大敌当前,邛人的扩张草草收场,无奈只有退守安宁河谷,昆明人、笮人、古滇、夜郎一直觊觎着邛人广袤丰茂的领土,此后的邛人如同一个落魄的地主一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领土落入他族之手。
1705476890
1705476891 这样的窘境直到西汉元光五年(前130)才有所改变,不过更大的灾难却悄悄来临。这一年,汉武帝拜蜀人司马相如为中郎将,“通灵关,桥孙水,以通邛都”,打通从蜀地通往安宁河流域的灵关古道。面对突然吹入的中原文明之风,一些邛人开始尝试使用铁农具,汉人的五铢钱也出现在了大石墓中,不过他们似乎对汉王朝始终怀有戒备之心,大规模的铁器时代迟迟没有来临;几乎与此同时,一批批汉朝军队进驻安宁河谷,中央王朝的压制与周围部族的掠夺,如魔咒一般,缠绕着内忧外患的邛人。
1705476892
1705476893 西汉元鼎五年(前112),一位汉朝使者从长安策马来到安宁河谷,带来汉武帝上谕:征发邛人攻打南越国,同样的上谕也送到了笮人、且兰国(同为西南夷部落,治今贵州凯里一带)头领手中。且兰国君联合邛人、笮人反叛,叛乱很快以失败告终,且兰国、邛人、笮人头领皆成了刀下鬼,汉武帝建立越雟郡,一批又一批汉朝百姓迁徙到安宁河流域,与邛人杂居。
1705476894
1705476895 头领虽亡,邛人的血性却依旧澎湃。新莽时期,越雟郡郡守枚根任命邛人长贵为军候,更始二年(24),长贵攻杀枚根,自立为邛毂王,后降于东汉。东汉建武十六年(40),威武将军刘尚奉诏讨伐益州夷,途经安宁河谷,长贵怕益州平定后,汉军会将矛头对准自己,密令部下备下毒酒,准备借机毒杀汉军,不意为刘尚识破,长贵伏诛,族人也被流放至成都。叛乱最终给邛人带来灭顶之灾,东汉年间,邛人在安宁河谷留下数百座大石墓后神秘消失,再不见于史籍记载。
1705476896
1705476897
1705476898
1705476899
1705476900 9-9 锋利的石镞是狩猎及战争使用的利器
1705476901
1705476902
1705476903
1705476904
1705476905 9-10 用绿松石、天河石做饰品至今仍是西南各民族的传统
1705476906
1705476907
1705476908
1705476909
1705476910 9-11 鎏金铜泡钉,这在当时是极贵重的奢侈品
1705476911
1705476912
1705476913
1705476914
1705476915 9-12 虎首带钩
1705476916
1705476917
1705476918
1705476919
1705476920 9-13 晶莹剔透的玛瑙珠
1705476921
1705476922
1705476923
1705476924
1705476925 9-14 玉玦在古代主要用作耳饰
1705476926
1705476927 或许,邛人并未离开安宁河谷,他们最终被汉化,融入了大汉王朝。随着大批移民的进入,邛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已经支离破碎,延续了数百年的大石墓传统也在这一刻分崩离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版图急速扩展的时代,许多偏安一隅的西南部落被纳入民族融合的浪潮之中,邛人自然也难以幸免。
1705476928
1705476929 渐渐地,那些大石墓再没有邛人放入骸骨;渐渐地,再没有子孙记得那些大石包其实栖息着祖先的亡魂。在无止境的王朝更迭与战火过后,这些大石墓被遗忘在中国西南的一角,在冷雨凄风中一尘封就是两千余年,直到1975年才重新为世人所知。那个剽悍、贫穷、对死亡无比尊重的邛人部落,也在安宁河流域被再次传诵。
1705476930
1705476931 ● 考古现场记录
1705476932
1705476933
1705476934
1705476935
1705476936 考古工作者在田间测绘大石墓,这也是考古发掘的重要程序 德昌县阿荣大石墓发掘现场的测绘
[ 上一页 ]  [ :1.70547688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