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77718
千年之前的宋朝,曾在《清明上河图》中留下了繁华的气息,商旅云集,百肆杂陈;也在《东京梦华录》《梦粱录》中留下了曼妙的记忆,瓦肆勾栏,繁花似锦。千百年后,随着一座座宋墓被发现,我们看到了宋人的焚香、宴饮、插花、乐舞,乃至金戈铁马、神话世界,那是宋朝在石头上留下的影子。
1705477719
1705477720
1705477721
1705477722
1705477723
13-26 侍者身着圆领长袍,双手于胸前捧瓜棱碗
1705477724
1705477725
1705477726
1705477727
1705477728
13-27 侍者头梳高髻,身着圆领长袍,手捧唾壶
1705477729
1705477730
13-28 侍者头戴交脚幞头︐手持梅瓶
1705477731
1705477732
1705477733
1705477734
1705477735
1993年冬天,彭州西大街建筑工地上,工人发现一个窖藏,350件金银器藏身其中,这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宋代金银器窖藏。金菊花盏、金瓜盏、凤鸟纹银注子、银梅瓶、金钗、金簪……透过它们,八百多年前宋人的奢华精致生活,重现于世。窖藏的主人是彭州城中的董姓家族,他们为何将这些珍贵的金银器埋入地下?
1705477736
1705477737
1705477738
1705477739
1705477740
银熏炉盖
1705477741
1705477742
1705477743
1705477744
1705477746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西蜀梦华 中国宋代金银器第一窖藏
1705477747
1705477748
▼发掘时间 \ 1993年
1705477749
1705477750
董宅的危机
1705477751
1705477752
大约南宋端平年间的一天,成都府路彭州城,夜已深,董宅的灯还亮着,董家老老少少面色凝重,心事重重。几天前,城里来了些别处逃来的难民,听他们讲,蒙古人从大散关打进来了,一路攻破剑州(今剑阁县)、巴州(今巴中市),每到一处烧杀抢掠,甚至毫无人性地屠城,恐怕不多久就要打到彭州了。
1705477753
1705477754
彭州守备力量薄弱,如何抵挡得了如狼似虎的蒙古人,一旦蒙古人进城了,府上日常使用的金器、银器恐怕要被洗劫一空,众人商议了半天,决定将金银器掩埋起来,暂避风头。趁着夜黑风高,董宅的家丁在附近寻了处僻静地方,挖了个长1.2米、宽0.8米、高0.9米的大坑,并在坑底、四壁砌上青砖,大件的盆、注子放在下部,小件的酒盏、茶托垒在上面,最后,家丁找来三块大石板盖上去,填土掩埋。
1705477755
1705477756
就在董宅为金银器忧心忡忡之时,彭州城南,另一户人家同样听说了蒙古人即将到来的消息,也把家中的仿古青铜器挖坑掩埋起来。由于没有题记,我们并不清楚他们的确切身份,但宋朝的仿古青铜器一般为官宦人家所有,这户人家的身份应该颇为高贵。
1705477757
1705477758
董家人的担心不无道理,南宋端平三年(1236),蒙古兵分三路伐宋,其中皇子阔端率领的西路军由大散关攻占汉中,并于同年9月沿古金牛道进入四川,仅用了一个多月便攻入成都城,尔后往川西攻破邛(邛崃)、彭(彭州)、汉(广汉),往川北焚烧潼(三台)、遂(遂宁),往川东扫荡万(万县)、开(开县)。四川生灵涂炭,一片狼藉。
1705477759
1705477760
几个月后,宋将贺靖收复成都,在城中收敛140余万具尸骨,城外更是无法计数。同年,彭州城破,董姓也是命运多舛,在蒙古铁骑下成为冤魂(也有说法认为董姓埋下金银器后,匆匆踏上流亡之路,只是因故未能返回故土取走这批庞大的宝藏)。那些精美的金银器在地下沉睡了约八百年,直到1993年才再次为世人所知,只是打开窖藏的,早已不是当年的董姓了。
1705477761
1705477762
1993年11月5日,彭州天彭镇西大街建筑工地上,天色已晚,有工人在挖好的地基里看到一块石板,遂唤来同伴,想将石板撬回家砌猪圈。没想到,石板刚刚撬起,工人发现底下有个大坑,坑中堆满了黑乎乎的物件,掏出来一看,原来全是金银器!西大街挖到金银的消息不胫而走,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赶到现场,将大石板挪开,满满一坑金银器出现在眼前——董宅的珍宝,终于重见天日了!
1705477763
1705477764
考古学上,像西大街这样因为战乱、灾难,古人特意藏匿财宝、器物的遗址,也称“窖藏”。经过清理,西大街窖藏共出土了350余件金银器,可辨认形状的343件,其中金器27件,银器316件,这也是中国迄今发现最大的宋代金银器窖藏。
1705477765
1705477766
350余件金银器,刻有铭文的有250余件,其中“董”“董宅”“陇西郡董宅”反复出现,这也成为判断金银器主人的关键证据。董姓最早居住在陇西郡(今甘肃兰州),后迁徙入蜀,来到彭州定居。部分金银器上也能零星地看到“齐”“东海郡逝娘置”“史氏妆奁”铭文,它们可能原非董宅所有,而是通过送礼、随嫁的方式来到了董宅。其中一件深腹素面杯上同时刻有“董”与“东海郡逝娘”铭文,东海郡即今江苏省东海县,不知这位逝娘,是否嫁到了董家,那套银杯便是娘家为她置办的嫁妆?
1705477767
[
上一页 ]
[ :1.70547771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