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477824
1705477825
1705477826
1705477827
14-9 象钮莲盖银注子线描图(引自《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
1705477828
1705477829
1705477830
1705477831
1705477832
14-10 葵形银盏造型美观,制作精致,葵形盏是宋代常见的金银器之一
1705477833
1705477834
1705477835
1705477836
1705477837
14-11 葵形银盏,西大街窖藏发现了银葵花盏、莲花形盏、狮纹盏等,董宅的宴会似乎颇为频繁(线描图均引自《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
1705477838
1705477839
凤鸟纹银注子、象钮莲盖银注子带有强烈的辽金特色,辽墓壁画中便常能看到类似的注子,可能是宋朝专门组织加工的,进贡给强大的辽、金,抑或是与辽金进行贸易,其中一小部分也在宋朝境内流通。
1705477840
1705477841
此外,西大街窖藏还发现了银葵花盏、莲花形盏、狮纹盏、叫子升天夹层盏等,董宅的宴会似乎颇为频繁。在考究的庭院中,董宅高朋满座,觥筹交错,推杯换盏,酒到酣时,主人令婢女取出金瓜盏,当主人捧着这精美的酒器来到面前,就算宾客已喝得酩酊大醉,也乐于一饮而尽吧?
1705477842
1705477843
董姓生活的南宋,金银器已是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件。在一本名为《碎金》的书中,单酒器一项,作者就列出了樽、樏、果合、泛供、劝盏、劝盘、台盏、散盏、注子、偏提、盂、酒经、急须、酒罂、觞等诸多类别。宋人的笔记、文集中,有关金银器的记载就更多了,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这样描绘汴京酒楼中的金银器:“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虽一人独饮,碗遂亦用银盂之类。”在汴京的会仙酒楼,哪怕只是两人小酌,桌上的金银器也价值百两。宋朝南渡之后,在都城临安,酒楼奢华之风更甚,《武林旧事》里,“和乐楼,和风楼,中和楼,春风楼……每库设官妓数十人,各有金银酒器千两,以供饮客之用”。在临安的官方酒楼,日常使用的金银酒器,每楼不少于千两,甚至连夏天街头卖冷饮的小摊,提供给顾客的也是银器。
1705477844
1705477845
“董小姐”的首饰
1705477846
1705477847
董宅的女子,首饰盒中自然也少不了金银物什,西大街窖藏发现金钗十九支、金簪一支。金钗有圆头、方头两种式样,长约20厘米,钗头装饰小圆圈纹。金钗由两股簪子合成,使用时安插在双鬓之间,因是女子心爱之物,常用作女子别称,比如“金陵十三钗”。
1705477848
1705477849
宋人诗词中,钗时有出现,又以诗人陆游的这首《钗头凤》最负盛名:
1705477850
1705477851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1705477852
1705477853
陆游与表妹唐婉本是夫妻,举案齐眉,相敬如宾,但陆母不喜欢唐婉,两人被迫分离,这首《钗头凤》写尽了无奈与离愁。古时男女分离,女人往往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自己留着,另一半赠予心上人,辛弃疾的《祝英台近》,“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是此意。
1705477854
1705477855
1705477856
1705477857
1705477858
14-12 金钗,西大街窖藏共发现金钗十余件,钗是由两股簪子组合成的首饰,用以绾住头发
1705477859
1705477860
西大街窖藏还出土了一件金簪,长19.2厘米,簪头有一周联珠纹,内饰牡丹缠枝花纹,簪身以碎点线装饰卷云纹。古时女子年满15岁要举行加笄礼,这笄就是簪子,戴上簪子,也就意味着女子即将从少女成为人妇。正因为如此,古时女子出嫁,娘家要准备多种簪子,以备在婚后使用,这些簪子或在金银铺订购,或干脆请工匠来家中专门打造。
1705477861
1705477862
此前,中国各地多有金簪出土,比如江苏江阴夏港宋墓的金花头桥梁簪,堪称宋代金簪中的珍品,簪梁有五枚花头,花头中錾刻凤凰图案,并装饰牡丹与菊花;再比如南京幕府山宋墓的金麒麟凤凰纹搔头式簪,一端为回首顾盼的麒麟,一端为翩翩起舞的凤凰。明代簪子的种类尤为繁多,江苏江阴青阳邹氏墓就出土了嵌宝石凤凰金簪、艾虎五毒金簪、蝶恋花金簪、螳螂捕蝉金簪、满池娇金簪等多种,分别用作挑心、顶簪、花钿儿、分心、掩鬓。
1705477863
1705477864
我们已难以考证,这些金簪、金钗是哪位“董小姐”的心爱之物,簪身、钗身弯曲的折痕,似乎说明曾被经常使用。也许,在无数个清晨,董宅的女子梳洗之后,插上华美的金钗、金簪,尔后操持一天的家务。南宋不论是大户人家,还是一般百姓,都得为家中女子置办几件首饰,就算借钱也在所不惜。宋人张仲文在《白獭髓·杭州流俗》中记载:“其或借债,等得钱,首先充饰门面,则有漆器装折,却日逐籴米而食,妻孥皆衣,弊衣跣足,而带金银钗钏,夜则赁被而宿。似此者,非不知为费,欲其外观之美而中心乐为之耳。”贫穷得晚上都要租被子睡觉,女子却还要戴着金银钗钏,这似乎也只有奢华成风的宋朝人才做得出来吧!
1705477865
1705477866
工匠张十二郎
1705477867
1705477868
不少金簪、金钗上刻有铭文,“张十二郎记”“何□三郎记”,以及“瞿家十分”“寺街张家”“张家十分”“汪家造十分”。张十二郎、何□三郎即是生产金簪、金钗的工匠,唐宋时期男子多以辈次称郎,《水浒传》的武大郎、武二郎即由此而来。寺街张家、汪家造、瞿家则是商号之名,诸如“十分”的说法,并不一定代表商品的成色就是十分,而是商家的广告语,意思是自家打制的金银器分量足,成色好。
1705477869
1705477870
1705477871
1705477872
1705477873
14-13 花形银盘,呈芙蓉花形,十曲形口,盘底心饰圆形花蕊
[
上一页 ]
[ :1.70547782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