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02848e+09
1705502848
1705502849 应对民众疾苦负责的并非抵抗者,而是侵略者和“为一己私利急于献媚的可鄙之流”,潘廷逢这样写道。[21]
1705502850
1705502851 成泰帝既不屈膝妥协,也不武装抗争,而选择了消极抵制。人民仍然忠于他。他潜出皇宫后,辗转于乡村之间,向子民倾诉心中苦闷。百姓鼓励他,拥戴他,正如昔日拥戴先皇,拥护开国皇帝嘉隆帝、黎朝、西山朝、李朝诸帝带领越南人民摆脱中国统治那样。
1705502852
1705502853 成泰帝的命运注定如此。伯希和的使命显然不会受到他的欢迎,因为清查书目意味着宗主国染指皇室卷宗档案,但皇帝只能勉强同意这个法国人进入各部门和皇家书库查阅藏书。然而伯希和还要再耐心等上三天,因为次日即1月31日,恰逢越南新年(也是中国新年),“法国大臣”[22]要前往最后一位享有自由和主权的嗣德帝陵前祭奠。
1705502854
1705502855 嗣德帝陵和其他帝陵一样,位于顺化城郊区青山绿水之间,只有守墓人可以在那里居住。嗣德帝生前亲自设计了陵园,其中水陆相宜。地上建有皇家戏院鸣谦堂、供奉安南神龙的和谦殿与纪念先帝生平的祭坛。位于水域中心位置的是流谦湖,湖面长满睡莲。嗣德帝从由谦桥码头登船,行至流谦湖上的亭榭,在那里吟诗作赋。
1705502856
1705502857 恐惧中,我颤抖着思考人生之含义
1705502858
1705502859 领悟生命之短暂,死亡之永恒
1705502860
1705502861 智者抑或愚人,有三尺葬身之地足矣
1705502862
1705502863 荣耀抑或财富,顷刻间灰飞烟灭
1705502864
1705502865 战火于人,如同风吹云散
1705502866
1705502867 前途险恶,命运重如山峦
1705502868
1705502869 我试问先灵,奈何无人应答
1705502870
1705502871 唯有苟延度日,等待宿命到来[23]
1705502872
1705502873 觐见成泰帝六天之后,伯希和被带入藏书楼存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官员资料的地方。他是第一个进入这里的法国人,但只允许在里面做短暂停留,眼睁睁看到数量庞大的卷宗却无法查阅。他还被带入国史馆,那里珍藏着嗣德帝的所有作品,还有坚持抵抗法国入侵的绍治帝和明命帝的作品。这两位先帝敌视基督教,曾下令迫害本国基督徒。藏书楼里的六部官员资料被小心翼翼地保存着,伯希和没能拿到,但他第二天拿到了国史馆里三位皇帝作品的书目。2月8日,伯希和被允许进入相当于皇帝秘书处并负责协调六部的尚书省藏书楼,那里的编年史料保存现状和国史馆一样堪忧。
1705502874
1705502875 伯希和发现“书籍归类混乱,书名残缺不全,中国著作和安南著作混杂在一起”,他看到了“安南战争和顺化沦陷产生的影响”,“皇室对这些问题漠不关心,古代科学早已无人问津,却找不到用什么来替代 ”。[24]
1705502876
1705502877 伯希和的描述显得很严酷,但反映出当时殖民者的一种心态,认为原住民没有能力照看好自己的国家和财物。殊不知伯希和手上的钥匙打开的是亚洲最大的图书馆之一,展示在他面前的宝藏是越南古国大越国的历史。18世纪[25],曾任兵部尚书的黎文休撰写《大越史记》,用三十章的篇幅记录了越南上千年的历史,此后历史修撰工作一直有序进行。同样在这座图书馆中,年轻的伯希和还发现另一部史书《大越通鉴通考》。另外还有大学者黎贵惇的《芸台类语》、嘉隆帝的《皇越一统舆地志》和1884年勘定印刷的嗣德帝集。
1705502878
1705502879 在那里,伯希和发现了上千年的文明遗迹,从中国继承来的文学和艺术始终在不断突破,向前发展。
1705502880
1705502881 李朝(1010—1225)的建立宣告中国统治的结束,但文学作品仍用汉语“儒字”写成。以下引自一部受佛教启发著成的冥思集,透露出大越国希望和中国保持一定距离的想法。
1705502882
1705502883 任运盛衰无怖畏,
1705502884
1705502885 盛衰如露草头铺。[26]
1705502886
1705502887 13世纪,随着陈朝的建立,越南当地语言喃字(chu nom)诞生,取代了儒字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越南与中国的关系进一步疏远。喃字和儒字两种语言同时存在,15至16世纪黎朝、莫朝时期,喃字逐渐占据上风,儒教也渐渐取代了佛教。18世纪,《芸台类语》的作者黎贵惇用喃字描述世俗生活,他模仿科举考试中涉及的经义和文书中的文体写成习作:
1705502888
1705502889 人说婚龄少女如含苞待放的荷花和青涩的桃子,一心只想有桩好婚事,正所谓好马要配好鞍。少女对夫婿精挑细选,恰如商人寻找可以委托重金之人。
1705502890
1705502891 在黎贵惇笔下,少女毫不掩饰对文人的爱慕之情:
1705502892
1705502893 看,没文化的富农只会炫耀家里的稻田之深和池塘之大。王恺和石崇两人斗富,瞪着愚蠢的蛤蟆眼看着世间的财富,最后可悲地死去。
1705502894
1705502895 文人不畏贫穷,墨即其田,笔即其林。梅臣(梅尧臣)和(吕)蒙正不会贫困一生,他们会像野鹤一样飞上云霄,通向荣誉的顶峰。
1705502896
1705502897 发迹前的文人,正如潜龙在渊,等待着甘霖。[27]
[ 上一页 ]  [ :1.70550284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