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33307e+09
1705533307 而在这之前,这年的5月5日,蒋介石曾动过组织国民大会的心思,他欲推行宪法,在新的联合政府就职。可是,大会注定是失败的,因为他的意识存在尖锐的矛盾,所以,蒋介石最后宣布推迟大会。他认为自己单方面宣布这消息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第一次确定会议时间时没有人反对,所以,这回理所当然也应该没有问题。可是共产党却对其进行了谴责,认为他违反了政治协商会议的程序。共产党并没有发起正式抗议,而“指导委员会”如何决定进展外界也不得而知,不过,这个话题却成为了日后所有会议的热门话题。后来,共产党宣布,11月12号召开的国民大会并不是合法的,因为时间程序不合理,而且宪法通过后遭到了抵制。这件事告诉所有人,其实两个阵营所坚持的大多数问题并没有触及底线,只是双方非要坚持自己是正确的。马歇尔将军每天都需要和双方负责人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并接受他们的请求,他这样做是为了修补自己不在中国时造成的恶果。
1705533308
1705533309 2.南 京
1705533310
1705533311 1946年4月底前后,我从美国赶回上海,可我却因为各种原因被扣留了两周,而后我迫不及待地回到燕大,因为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去处理。前来上海接我的傅泾波提醒我,是不是应该先去南京探望一下委员长?而在当时,一个普通平民并不能经常坐飞机,可铁路已经被切断了,并且南京城里无法找到住的地方,美国陆军顾问团占领了唯一的现代化旅馆。虽然困难重重,可我还是听从了傅泾波敏锐的政治直觉,就像是往常做的那样,没想到的是,我一生的轨迹就是在这一次经历中改变的。
1705533312
1705533313 与蒋介石的再次会面,让我觉得旅途的劳顿是值得的。去年9月时,我第一次见到他,而这一次他重返故都,我十分高兴。在谈话过程中,蒋介石提问我对当前局势的看法,我告诉他,美国报纸上的内容并不如实际情况那样严重。他问我能否给出建议,我想来想去告诉他,我想用最核心的问题来总结形势。应该再来一次革命,并且由他掀起,这次革命可以有助于内部改革。当年,他不畏艰难险阻地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这种豪情壮志应该再次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够赢得学生和年轻知识分子的信任。他可以利用这些人为他宣传,重拾民众的自信心,就像是抗战时那样,他会再次成为民族意志的象征。如果想得到一个好的结果,那么就需要实现“三民主义”的第三条宗旨:民生。蒋先生当时表示同意我的看法,而我后来才明白,他虽然认可,但是未必会去做。
1705533314
1705533315 在总统和蒋夫人的支持下,我拜访了马歇尔将军。我对这位战功卓越并且还能如此关心中国人命运的将军十分好奇,而将军却一定不知道我。约定好了见面日期后,我和他交谈了将近1个半小时。他向我提起了谈判,我听得入了神,并偶尔提出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马歇尔将军告诉我,和我说起这么多事情,就是为了让我能帮助他。我对他保证,只要他需要我帮忙,我会随时回到南京。后来,他又找了我一两次。6月底,一个教育会议在上海召开,我恰巧参加。这期间,我与陈立夫先生见面,我们就共产党和相关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过去,马歇尔将军总称呼陈立夫先生为反动派头子,因为陈立夫先生并不希望和平对话这件事实现。
1705533316
1705533317 早年孙中山和蒋介石得到了陈立夫的兄长[75]和两人的叔父[76]的大力支持,这对孙先生和蒋先生来说是一份恩情。这份恩情给兄弟二人带来了高官厚禄,对于蒋介石两人也是忠心耿耿,蒋介石也在私下将两人当作亲侄子一样对待。陈氏兄弟聪明异常,他们对国民党绝对忠心,CC系或者二陈的称呼就是从两人的姓氏而来。虽然算不上帮派,但是二人提拔了诸多国民党官员,这些人控制了国家的命脉。两人对手下无微不至,这让他们在国民党内拥有了庞大的势力。他们的手下狗仗人势,到处敲诈勒索、中饱私囊,并且愚蠢地排挤异邦人士,可他们兄弟却忠心耿耿地跟随着蒋介石,为他清除党内敌人,压制外界的反对声音。
1705533318
1705533319 我捎了个口信给马歇尔将军,问他是否愿意听听陈立夫和我说过的话。将军马上回复了我,说只要我这边方便,他的飞机就会停在我家的门口。这件事情的结束充满了戏剧性。我们原计划6月29日周六下午抵达南京,国共制定的停战协议将会在第二天中午失效,新的协议却始终没有达成。委员长起草了一份正式通告,他放弃了谈判,准备进行战斗。马歇尔将军则告诉属下做好回国的准备。而我和陈立夫的谈话,在这种情况下自然没有人能想得起来。错过了时机,我只好劝说将军要求委员长先静等停战协议失效后,再发布公告。果然,一切都如我所愿。在接下来的几天,我一面冷静地分析局势,一面记录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1705533320
1705533321 3.美国新驻华大使
1705533322
1705533323 我很想有个机会能让我离开,这样我就可以回到燕大解决战后遗留问题了。7月4日,一场盛大的招待会由美方召开,我并不想出现在公共场合,所以对去不去犹豫不决。最后,我无奈地穿上了正装,正在这时我收到了马歇尔将军的消息。他的私人飞机将于10点钟送我回北平,所以想请我9点钟过去,我松了一口气,招待会的问题解决了。我当时想,这次一定是他想找个机会来感谢我对他的帮助,哪知道我去了以后大吃一惊,因为他问我愿不愿意做美国的驻华大使。这个提案马上遭到了我的反对,要知道我已经老了,辞职信已经交给了大学。到了这个年纪,应该享受退休后的安逸时光才对,怎么可以接受这般艰巨的任务?再说了,我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经过一大通的辩解后,将军对我说,这次任务艰巨,他希望我能够帮他。无奈,我只好对他说,这个位置我只任职一年,马歇尔将军非常高兴,并立即采取了行动。7月10日,我被总统推荐给参议院,参议院一致通过了这个决定。事实上,在当时的情况下,马歇尔将军不管想要什么,美国人都会给他。
1705533324
1705533325 回到燕大,我马上着手处理堆积的问题,不久之后,我出任大使的消息传到了燕大。知道我要离开燕大,反对的声浪连绵起伏。最后,同事们表示,只要我能够使内战不再继续,他们能够接受燕大失去我。随后,我向理事会提交了辞呈。理事会自然不会同意,但是最终他们以休假的名义批准我离开。随后我去了南京,为的是事先准备一下,一个月以后,我再次返回燕大处理余下的事情。
1705533326
1705533327
1705533328
1705533329
1705533330 司徒雷登
1705533331
1705533332 牯岭是委员长和夫人选择的避暑胜地,马歇尔太太就居住在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马歇尔将军来到牯岭,同行的还有我以及离任和上任的大使馆参赞们,我们去递交国书。我们当时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坐1个小时的飞机后,坐船渡过河去九江,然后坐车横穿平原,最后坐轿子到山上,这个过程要花费5个小时左右。仪式在走过漫长的山路后简化了。我私下里和委员长说,我并不会将自己看作是新任的美国大使,而是他的老朋友。
1705533333
1705533334 4.计划失败
1705533335
1705533336 为了躲避酷暑和南京那些没完没了的回忆,在那年夏天的时候,马歇尔将军来到牯岭和夫人团聚,大概有八九个周末,伉俪二人携手欣赏湖光山色。
1705533337
1705533338 我在回到南京后就投入到了会议中,马歇尔将军有时也一同参加,但是他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在和共产党代表或者各界人士交谈。周恩来是共产党方面的领导,他毕业于南开中学,并且去法国留过学。他十分聪明,并且拥有迷人的魅力。我在同他或同其他人的谈话里发现,原来大家无法走出对彼此的猜疑,只要能够解决其中的两三个悬而未决的难点,就可以将双方推到政治协商会议的解决方案上。由于周恩来的一句话,我提出了一个建议,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各出两个人,加上我组成一个非正式的委员会,由我来负责调解。双方可以不用做出任何承诺,坐在一起只是为了商讨那些问题。后来,我们被称为“五人小组”。
1705533339
1705533340 关于这个建议,周恩来真诚地表示接纳,我们似乎看到了光明。于是,我向马歇尔将军申请,下次我陪着他一起去牯岭,以便向委员长汇报。再次前往庐山的消息立即被传开,仿佛是一颗炸弹一样扔进了中国新闻界,20多个记者驻守在山上,寻找着和平谈判的蛛丝马迹。说来也巧,那天我拉肚子,从炎热的平原到了清爽的山顶,我又受了风寒。从委员长的私人秘书沈昌焕先生(他也是燕京大学毕业生)那里出来后,我就开始卧床不起,本来准备去和马歇尔将军共进午餐,可是躺在床上实在头晕得无法起床。将军知道消息后前来探望,亲自把我扶上了床。委员长派来了他的私人医生,守候已久的记者在医生模棱两可的回答后炸开了锅。随后我接到了委员长的严格命令,他命令我必须卧床休养,在我康复之前他不准备接见我。记者们没能得到他们所需要的政治上的新闻,我的病情就成了他们大做文章的线索。这些记者连蒋夫人和马歇尔太太送来补品这种事情都不放过,并且越传越夸张。这时我接到了一封美国亲戚的信,信中这位亲戚担心得要命,直到广播里公布我已经脱离危险后,他才放下了心。
1705533341
1705533342 几天后,在委员长的准许下,我去拜访了他,我将成立非正式委员会的构想陈述给他。蒋介石同意了我的构想,可是,他却为会议召开提出了一些条件。第二天,我回到南京,周恩来与他的同伴在当晚开了5个小时的会。当我提出委员长开出的条件后,几分钟内周先生一言不发,他身子向前倾,头垂着,显得十分忧伤。这样的情况我碰到过几次,在曙光出现前,只要有一方屈服于怀疑、恐惧、矛盾的利益、意识形态等诸多绊脚石,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很艰难。以我的谈判经验来判断,不论两方的动机如何,如果共产党想要联合,就必须屈从于委员长开出的条件。国民党的态度比共产党更加犹豫。我一辈子和无数人打过交道,国共双方这样彼此戒备我还是第一次遇到。
1705533343
1705533344 我又进行了几次会谈,对象是周恩来和预备加入非正式小组的成员,偶尔我还得和国民党那边指派的人谈话。委员长有权提前制定条件这件事周恩来不肯接受,他留下同伴继续周旋,自己则去了上海。
1705533345
1705533346 我和马歇尔将军在这时发表了一篇联合宣言,双方不肯妥协的态度和极重的疑心是谈判停滞不前的根本。那个非正式小组也从来没有进行过正式会议,也许,这就是双方决裂的开始。真正引起国共撕破脸的是年底发生的两起事件:10月11日,喀拉干[77]被国民党军队攻陷,11月15日,国民大会召开。这两件事浓缩了那个时代,国共的矛盾也在这两件事里被折射出来,而双方的精神和感情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705533347
1705533348 5.通过新宪法
1705533349
1705533350 1945年年底,委员长单方面宣布,国民大会将于1946年5月5日召开并通过新宪法,共产党在后来的政治协商会议上,同意了这个安排。时间一天天临近,战事再次爆发,正在运作的政治协商会议指导委员会得到委员长的通知,决定延迟会议,并且公开宣布了这一消息。事后,共产党声称抗议过蒋介石的单方面要求,而蒋介石却说,在他的印象里共产党只问了几个问题,并且这次会议没有记录下来。因此,蒋介石依旧可以行使过去的权力,并且在会议期间他的权力也得到了默认。他将国民大会的召开时间推迟到了11月12日,这一天是孙中山先生的生日。而共产党却认为,蒋介石独断专行、无视协议。共产党认为,指导委员会既然存在,就一定要处理这种事。
1705533351
1705533352 国民党军队逼近喀拉干会合,战事对国民党军队极为有利。共产党在北平西北方的战略要地就是喀拉干,这个地方是北平的大门。周恩来和他留在南京的同伴告知我们,从共产党的角度来说,他们真心希望避免这场灾难。我和马歇尔将军为此竭尽全力,最后,我们争取到了一个10天的休战期,我们劝说委员长可以接受对方也能接受的条件。终于,这个任务完成了,可是周恩来却没有被我们劝回来。马歇尔将军亲自去上海接他。我们承诺,这次不需要双方有什么妥协,只希望他们能够答应重新开启谈判。如果成功,国民党军队将停止前行。会谈多耽误一天,喀拉干就多面临一分危险。而对此,共产党提出了反对:“时间短暂,不敢信任委员长。”同时,他们还提出了一些其他的异议。
1705533353
1705533354 喀拉干在10月11日被攻破,这就意味着我和马歇尔将军再一次遭到了失败。最为讽刺的是,下个月的今天国民大会就要召开。所有代表会提前一个月收到召集函,这是规定。而同时发生的这两件事,让双方陷入了不可挽回的结局。共产党认为国民大会日期确定程序有误,所以它是非法的,在这种大会上通过的任何新宪法都是应该抵制的。周恩来让其他人驻守南京,自己则回到了延安。虽然我们依旧进行着频繁的见面,但是都是在非正式场合下,事实上,这对已经恶化的形势起不到任何作用。
1705533355
1705533356 从5月5日改到11月12日,国民大会之所以修改日期,也是希望共产党能够出席。可是,对于这次制宪大会共产党丝毫提不起兴趣,组合成一个联合政府才是共产党所希望的,国务院的40个席位中,共产党希望他们和其盟友(如中国民主同盟和郭沫若等无党派人士)能够占据14个席位。可要知道,政治协商会议的决定,只有在国务院40位成员中的三分之二投票过后,才可以开始行动,27票可以决定一切法律,如果共产党拥有14个席位,那就意味着一切法令共产党都有否决权。国民政府只同意给共产党13个席位,这就是共产党拒绝参加国民大会、拒绝加入联合政府的主要原因。11月11日,为了等候共产党做出是否出席的决定,国民大会被迫再次推迟三天。大会在15日召开,在选举55名成员组成主席团时,预留了9个席位给共产党,但是共产党的代表一直未出席。
[ 上一页 ]  [ :1.70553330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