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52467
1991年10月21日,第三巡回上诉法院正式宣判,也就是说,拥护堕胎的组织最迟可在一月底提交调卷复审令申请。如果最高法院受理这起案件,预计会安排在1992年10月听审,并于第二年春天宣判。但是,堕胎组织决定剑走偏锋,采用一套截然不同的诉讼策略。如果“罗伊诉韦德案”迟早会被推翻,那不如让这一天快点到来,如果加快诉讼进度,就能让案件赶在1992年老布什争取连任的大选前进行,这样就可以让总统大选,变成一次对堕胎权的全民投票。基于上述考虑,原告方用两周时间就搞定了调卷令申请,并于11月7日将其提交至最高法院。这样一来,最高法院很可能将这起案件排在本开庭期内审理。至于大法官们是否会如此办理,只能听天由命了。
1705552468
1705552469
1992年1月10日,圣诞假期后的第一次内部会议上,最高法院讨论了这起案件的调卷复审令申请。怀特、斯蒂文斯和斯卡利亚同意受理此案。布莱克门“未置可否”既没有在会上发言,也没有正式投票。他的会议记录上,也没有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对他来说,受理这起案件,到底对“罗伊案”是祸是福,一^时很难判断。苏特暂时表态赞成受理此案,但他认为,到底是否受理,还是放到下个星期再做决定比较好。当然,苏特的提议,也给布莱克门的团队敲响了警钟。他的法官助理(不包括他本人)据此认为,堕胎组织的策略或许是对的,必须尽快给“罗伊案”一个说法。要知道,苏特可是老布什任命的,他很可能会尽力拖延此案的受理时间,让案件拖到大选日之后才宣判。
1705552470
1705552471
布莱克门的助理斯蒂芬妮·丹杰尔经过认真调查,认为苏特的目的与“首席和奥康纳并不相同”她说,按照苏特的助理彼得·鲁宾的说法,苏特没考虑“大选的事”他只是希望“利用整个暑期的时间,好好思考这个问题”毕竟,兹事体大,关系到“最高法院到底是不是应该推翻‘罗伊案’,以决定是否有必要将妇女堕胎的权利视为一项宪法基本权利”
1705552472
1705552473
第二次会议前,布莱克门的助理们极力规劝,希望他确保本案不被延期审理。”我们强烈地意识到,这个案子必须在春天审理……”他的助理莫利·麦克优西克写道,“如果您深信现在最高法院已经凑齐足够票数推翻罗伊案,那就让他们在大选前动手吧,’由全体女性就这项暴行投票表决。”布莱克门被说服了,他决定批准受理此案。
1705552474
1705552475
1992年1月21日,“罗伊案”十九周年前夜,最高法院宣布了受理“凯西案”的决定。这一天,成千上万名反堕胎示威者齐聚华盛顿,350人因围堵当地两家堕胎诊所的人口而被捕。华盛顿的街头暴力与最高法院的静谧肃穆,形成鲜明对比。
1705552476
1705552477
4月22日,“计划生育联盟诉凯西案”庭审结束后,大法官照例进行了内部讨论。{55}与三年前的“韦伯斯特案”一样,大家仍不确定,是否应把“罗伊案”列入议事日程。伦奎斯特认为,既然要保留关于“堕胎等待期”和“基于了解基础上的同意”的规定,就必须推翻“阿克伦市诉阿克伦生殖健康中心案”和“索恩伯勒案”伦奎斯特还提出,“配偶通知”条款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此事与父亲的利益亦密切相关,州有权要求通知配偶”斯蒂文斯认为这类规定简直“难以容忍”奥康纳、苏特也表示反对。布莱克门对判决结果仍无底气,预计自己很可能又要主笔一份异议意见。几天后,他在一份送交全体同僚传阅的备忘录上写道:“当然了,我,估计又得为这些案子写点儿什么了。”
1705552478
1705552479
5月27日,伦奎斯特主笔的27页篇幅的多数意见初稿开始传阅。布莱克门在这份意见第一页空白处写道:“哇!真够极端的!”伦奎斯特不但承认宾州法律那些争议性条款有效,还说在“罗伊案”中,“在认定妇女堕胎权为‘基本权利’的问题上,最高法院犯了错误”如果伦奎斯特的意见获得多数大法官支持,各州即可随心所欲地限制或禁止堕胎行为,“罗伊案”也将被推翻。
1705552480
1705552481
然而,形势很快逆转。两天后,安东尼·肯尼迪发来一封亲笔信:
1705552482
1705552483
亲爱的哈里:如果您有几分钟空闲,我想尽快见您。告诉您关于‘计划生育联盟诉凯西案’的一些新进展,我能说的是,这绝对是个好消息。
1705552484
1705552485
如果今天不方便,明天也一样。届时您电话我即可。
1705552486
1705552487
您的托尼
1705552488
1705552489
第二天,两人会面时,肯尼迪透露,他已私下与奥康纳、苏特沟通过,并已达成一致意见,三人正共同起草一份判决意见。这份意见不打算推翻“罗伊案”而是要尽可能拯救它——不是在细节上,而是从实质上拯救。”阿克伦市诉阿克伦生殖健康中心案”和“索恩伯勒案”将被推翻;宾州法律中的“堕胎等待期”和“基于了解基础上的同意”条款将被维持;但“配偶通知”条款会被推翻。判决意见将采纳奥康纳提出的“不当负担”检验标准,以替代“罗伊案”判决中的“三个月规则”不过,堕胎权仍被视为一项宪法权利。
1705552490
1705552491
肯尼迪走后,布莱克门在一张最高法院专用粉色便签纸写下这么几个字:“‘罗伊案’得救了。”(Roe sound)他选择“sound”这一古词,显得别有深意。对一个法律人来说,这个词传达的不仅有生存之意,而且意味着正当与合法。布莱克门在另一张纸片上,记录了最高法院关于堕胎案的新阵营,一边写着:伦奎斯特、怀特、托马斯和斯卡利亚,一边写着奥康纳、肯尼迪、苏特、斯蒂文斯、X(代表他自己)凭借5票对4票的微弱差异,“罗伊案”得救了。
1705552492
1705552493
6月3日,奥康纳、肯尼迪和苏特传阅了他们合作完成的,长达61页的多数意见初稿。斯蒂文斯迅速表态,同意加入意见“绝大部分内容”一周后,布莱克门也将同样的讯息,告知了这三位大法官。与此同时,斯蒂文斯也代表布莱克门,就初稿部分措辞与奥康纳等人进行了磋商。斯蒂文斯指出,如果初稿能删去对“三个月规则”的批评,他和布莱克门会加入意见前三部分,并支持意见的基本原则。三位初稿作者表示同意。随后,意见书第一节中,出现了这样明确有力的表述:“在审慎考虑‘罗伊案’解决的宪法基本问题、制度的完整原则,以及‘遵循先例’原则之后,我们判定:‘罗伊诉韦德案’的实质结论应当维持,并予以重申。”布莱克门读到此处时,在那里打了个勾,并注明:“这句不错!”
1705552494
1705552495
尽管如此,布莱克门还是决定说点儿什么。毕竟,下级法院今后判案时,很可能援引新判决的观点。他写道,最高法院内部的分歧意见,有时悬殊得“如同两个世界”“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二者的距离有时也不算太远,只相差一张选票罢了”他继续感慨:“我已经83岁了,不会永远留在最高法院。我离开后,决定由谁作为我的继任者的程序,肯定将围绕今天的议题展开。遗憾的是,最终的选择,仍会在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间进行。”
1705552496
1705552497
1992年6月29日,“罗伊案”19年后,也是布莱克门在“韦伯斯特案”的异议意见中感慨“阴风阵阵,满天阴霾”之后的第三个年头,一场风波终于悄悄落幕,“罗伊案”再次安然无恙。未来或许会有更多鏖战,但应该轮到别人持枪上阵了。布莱克门知道,自己不会在最高法院待太久了。总统大选日那天,他在“重要大事记”上写下:“现在,哈里还能做些什么呢?”
1705552498
1705552499
1705552500
1705552501
1705552503
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哈里·布莱克门的最高法院之旅 第九章 被神化的“女权斗士”
1705552504
1705552505
1992年,布莱克门已被世人看做“美国妇女权益的晴雨表”透过他的司法经历,人们见证了女性堕胎权利的起伏变迁。在“罗伊诉韦德案”中的表现,强化了他的女权斗士形象。人们普遍认为,布莱克门不仅挺身桿卫妇女的堕胎权益,还在为女性的其他各项权利而战。其实,哈里·布莱克门之所以成为女权主义者的偶像,更大程度上是无心插柳的结果。那些在他司法生涯晚期,尽力“神化”他的人,总喜欢在各类晚宴或演讲中,奉上老套的溢美之词,但他们所称颂的对象,初衷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在“罗伊诉韦德案”中,布莱克门最初关注的并非女性利益,而是医生权利。这一真相,已逐渐被记忆的迷雾和刻意制造的神话所遮蔽。重新审视“罗伊案”的判词,我们或许可以一窥布莱克门的原始意图:
1705552506
1705552507
本判决维护的是医生根据其专北判断而实施治疗的权利,医生的这一权利应当受到保护,直到州有足够合理的理由,为维护州的利益而进行干涉……但在州进行干涉之前,堕胎的决定,归根结底是一个医疗判断,它完全取决于医生的诊断。
1705552508
1705552509
的确,1970年代初期,布莱克门曾花大力气研究女权运动者输送到最高法院的案件,有时甚至比对堕胎案、死刑案更加上心。堕胎案、死刑案涉及的议题,布莱克门通过常识就能理解,比如:合法而安全的堕胎的必要性;死刑可能导致的社会问题。但是,性别平等议题就不一样了。这类案件挑战的,通常是些行之有年,又仿佛合情合理的政策。相关问题不涉生死,甚至琐碎细微,令布莱克门颇为头疼。对于女权主义者的诉求,他并非有求必应,但一直保持关注。
1705552510
1705552511
当然,布莱克门并不排斥女权主义。他有一个女儿拥有法律学位,另一个女儿则是心理学博士。他们一家住在罗切斯特时,多蒂·布莱克门就已是一家名为“设计女人”的商铺的合伙人,这家商铺专门接受女性顾客预订,为她们订制各类服装。那一时期,性别歧视的思想仍根深蒂固,但布莱克门却非常赞赏身边女性的成就。截至他退休时,他雇用过的女性法官助理数量,超过了其他在任大法官所雇女性助理数量的总和。他在最髙法院的最后十年中,绝大多数助理都是女性。
1705552512
1705552513
另一方面,布莱克门从没有刻意与女权运动过不去。1970年代初期,女权运动正如火如荼,相关人士不断制造议题,吸引各方关注,并陆续将问题焦点引至法院,希望藉此清除妨碍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最高法院自然是最好的目标,人们通过精心策划各类案件,试图从司法上彻底扫除性别歧视,就像当年废除种族歧视那样。不过,这些“被策划”的案件,引起了布莱克门的警觉,甚至令他非常反感。在他看来,这些案件人为操纵痕迹过重,原告的论调往往居高临下,咄咄逼人。较早的一起案件,是“里德诉里德案”上诉人请求最高法院撤销爱达荷州一部法律,根据这部法律,在逝者没有留下遗嘱的前提下,男人比女人享有优先的房产继承权。代表上诉人莎莉·里德出庭的,是来自“美国公民自由联盟”的法学教授露丝·巴德·金斯伯格。当事人上诉到最高法院,当然不止是为了解决一起不幸的家庭纠纷。在“里德案”中,一对夫妻长期失和,养子自杀后,没有留下任何遗嘱。这起官司的目的,是想让大法官适用宪法第十四修正案,就像当年对待种族歧视一样,宣布任何包含性别歧视的法令都是违宪的。{56}
1705552514
1705552515
布莱克门对本案一开始就抱怀疑态度。”这起案件,根本就是一个测试性案件,完全是没事找事。”1971年10月,他在庭审前写道,“本案涉及的房产价值,连1000美元都没有。有必要小题大做,用这样的案子来折腾四级法院么?”
1705552516
[
上一页 ]
[ :1.7055524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