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54698
1705554699
米齐诺娃的事情发生之后,契诃夫很长时间深陷其中,他一直思索着那些性格不定的女人所遭遇的命运的重创。他思考的不仅仅是米齐诺娃,而是许许多多像她一样的女性,小说《大沃洛嘉和小沃洛嘉》就完成于这段时间。契诃夫并没有斥责那些意志薄弱、性格不定的女子,而是反思了她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她们所依附的那些人。
1705554700
1705554701
米齐诺娃和许许多多当时的女性一样,希望依靠嫁人改变自己的生活。她有着吸鼻烟的恶习,也并不珍惜自己最初的教师工作,以及后来的翻译工作。她时常把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希望过养尊处优的生活。现在我们来看契诃夫和米齐诺娃的分分合合,最主要的原因是米齐诺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违背了契诃夫所认同的至高无上的人生准则,那就是自食其力。在契诃夫看来,一个自由的人,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劳动,去赢得有尊严的生活。他之所以不能和米齐诺娃最终走到一起,也许并不是因为她曾经移情别恋。前文提过,契诃夫在写给尼古拉的信中,曾讲到“有教养之人的八条原则”。其中就有“对妇女的要求是朝气、文雅、人性、才干,要会当母亲……”如此看来,米齐诺娃确非他的理想人选。
1705554702
1705554703
1705554704
1705554705
1705554706
亚历山大剧院,19世纪
1705554707
1705554708
关于米齐诺娃是不是契诃夫的真爱,人们有很多看法。
1705554709
1705554710
我想契诃夫最初对米齐诺娃有过超越友谊的爱慕,但是米齐诺娃的性格和精神世界又不能与契诃夫完全相融。本质上非常冷静和理性的契诃夫权衡再三,觉得她恐怕不是可以和自己共度此生的人,所以就退回到最初的距离。但是米齐诺娃一直深爱契诃夫,她因为得不到契诃夫的爱而感到绝望和痛苦,并做过一些不理智的事情,最终导致两人渐行渐远。
1705554711
1705554712
据玛丽雅回忆,《海鸥》在圣彼得堡的首演现场,米齐诺娃与带着妻子前来看戏的波塔宾科不期而遇,这是一次尴尬的相见。他们共同观看熟悉的剧情,就好像回顾那过往的生活。米齐诺娃看着舞台上的妮娜,思绪又回到了痛苦的过去。她激动不已,一直在流泪。在她的心中,梅利霍沃的春天、月夜和契诃夫亲手培植的花园,或许已统统幻化成《海鸥》中让人心驰神往的湖面与庄园。
1705554713
1705554714
《海鸥》中那片美丽的“湖上景色”,它不是一般戏剧作品里舞台指示所要求为戏剧事件营造的物质环境。这片湖水是有灵性的,是一个诗意的象征,是追求梦想的灵魂栖息处。契诃夫通过“湖上景色”,将风暴和剧中人物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以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来衬托剧中人物精神状态与内心情感的变化,暗示他们不幸的命运。到了第四幕特里波列夫的悲剧临近的时候,契诃夫渲染了一个月黑风高、萧瑟恐怖的湖景。玛莎见此情状马上不安起来:“湖上起浪啦,好大的浪头。”她隐约感到命运正在露出狰狞的面目。那蔚蓝的湖水、清冷的月光、破败的舞台,在契诃夫剧作中作为密集的意象,烘托出剧中人物的种种情绪:或是憧憬,或是忧伤,或是孤独与无奈。
1705554715
1705554716
1705554717
1705554718
1705554719
圣彼得堡涅瓦大街
1705554720
1705554721
1705554722
1705554723
1705554724
圣彼得堡涅瓦大街
1705554725
1705554726
1705554727
1705554728
1705554729
《海鸥》在圣彼得堡的演出遭遇惨败,后来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获得成功,这是1898年丹钦科导演的《海鸥》的演出海报
1705554730
1705554731
那个为演出而搭起的小戏台,是一个充满神话与梦境般温馨浪漫的神圣之地。契诃夫在特里波列夫身上倾注了他作为诗人的热情与希望,将其描绘成一位浪漫主义的曼弗雷德式的诗意青年。他与妮娜在湖边的小戏台上演出,以大自然的湖泊、森林、升起的月亮、闪烁的星光为背景,宇宙的灵魂在皓月当空的夜晚,在篝火燃烧的时刻与人类不朽之创造精神融为一体。
1705554732
1705554733
《海鸥》首演后,米齐诺娃又写了许多信给契诃夫,要么是表达自己的孤苦无依,要么是充满哀伤的自怨自艾,要么是希望契诃夫给予她人生的希望,要么是把一切的罪过都归咎于契诃夫……对此契诃夫始终保持一言不发。他没有嘲笑和幸灾乐祸,而是鼓励米齐诺娃勇敢地面对未来,就像《海鸥》的最后一幕,妮娜对绝望中的特里波列夫所给予的鼓励。
1705554734
1705554735
米齐诺娃后来嫁给了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一位导演,但她至死都没有忘记契诃夫。契诃夫去世之后,他的葬礼在莫斯科举行。玛丽雅回忆道:
1705554736
1705554737
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一天,安东·巴甫洛维奇的葬礼在莫斯科举行过后,丽卡穿着一身黑色的丧服到我们家里来了。她默默地在窗边站了大约两个钟头,我们想办法跟她说话,可是她一句话也不回答……想必她经历过的往事又都浮现在她的眼前了。[147]
1705554738
1705554739
米齐诺娃后来跟随丈夫在俄国革命期间移居法国,于1937年在巴黎的一家医院去世。1898年,她曾经寄给契诃夫一帧小照,照片上的题词是阿普赫京的诗句:
1705554740
1705554741
我只知道一件事:直到我生命的最后一刻,我的思想、我的歌声和力量,属于你!
1705554742
1705554743
没有了米齐诺娃的梅利霍沃,意味着一段生活结束了,但又好像没有结束,春天依然如期而至。契诃夫经常想起米齐诺娃曾在钢琴前演唱的那首《瓦拉克传奇》:“哦,是什么歌声俘获了我!她偷去我的心,如同天使挥动翅膀,从天上来到了我的身旁。”[148]窗外是鸟儿的啁啾,花园里的花都开了,屋子里弥漫着园中花草的香气,而这一切都已经成为过往。米哈伊尔回忆说:“这种情绪无法驱散,这种感觉就像死亡,好像珍贵的东西永远地消失了。”[149]米齐诺娃在1899年1月写给契诃夫的信中说:“如果我是一个伟大的歌唱家,我就要把您的梅利霍沃买下来!我简直不能想象,我会再也看不到它。关于梅利霍沃的美好回忆太多了,最好的青年时代是和它联系在一起的。”[150]
1705554744
1705554745
梅利霍沃的玫瑰依然盛开,却没有了欢乐。人如何才能够得到幸福?
1705554746
1705554747
契诃夫在很多作品中苦苦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最终的答案是,人要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劳动,在人与人的友爱和交往中,以及人与大自然的亲密关系中,得到真正的安顿和幸福。这样的思想在契诃夫自己最喜欢的短篇小说《大学生》中有更加清晰的表达。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大学生在受难节忍受不住饥饿,去山里打猎。菜园里的寡妇同样正坐在那里洗一口锅和几把汤勺。她说起彼得与耶稣的故事,耶稣已经预见到彼得会背叛自己,却还是选择了原谅他。大学生最后获得了真理必然胜利和幸福必然降临的信念,并非来自哪个了不起的人物,而是来自这位他偶遇的普通村妇。这次相遇改变了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
上一页 ]
[ :1.705554698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