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64567
1705564568
[8]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艺术批评家,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也是《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1751~1780)的倡导者与最主要的撰稿人之一。
1705564569
1705564570
[9] Zit. n. Kondylis 1981,S. 285.
1705564571
1705564572
[10] Goethe MA 16,S. 700f.
1705564573
1705564574
[11] Goethe MA 16,S. 700f.
1705564575
1705564576
[12] 格奥尔格·恩斯特·施塔尔(1659~1734),德国医学家、唯灵论者,认为布尔哈夫学派对人类身体的机械理解不足以解释生理现象,肌肉、神经与体液本身并不导致生命,而必须有灵魂(Anima)的引导。
1705564577
1705564578
[13] 约翰·弗里德里希·康斯布鲁赫(1736~1810),德国医学家,席勒在卡尔学校的导师。
1705564579
1705564580
[14] 除了文学创作之外,哈勒还是杰出的解剖学家,他在其任职的哥廷根大学建立了解剖剧场(Anatomisches Theater)——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能同时观察解剖的过程——通过动物解剖实验证明了神经与肌肉系统具有独立的应激性,也就是说:灵魂并非身体活动的根因,肌肉可以在动物已无生命的情况下继续活动。这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争议。正是因此,拉·梅特里才将他的小册子《人是机器》题献给哈勒。
1705564581
1705564582
[15] 约翰·戈特弗里德·布兰德尔(1712~1758),德国医学家,哥廷根大学教授。
1705564583
1705564584
[16] MA V,S. 250~268.
1705564585
1705564586
[17] MA V,S. 255.
1705564587
1705564588
[18] MA V,S. 265.
1705564589
1705564590
[19] 夏尔·邦纳(1720~1793),生于日内瓦,启蒙时代的医学家、哲学家,发现了“邦纳症候群”(Charles-Bonnet-Syndrome),即视力受损的人所产生的幻觉。
1705564591
1705564592
[20] MA Ⅴ,S. 262
1705564593
1705564594
[21] Zit. n. Alt 2000,S. 165.
1705564595
1705564596
[22] MA Ⅴ,S. 252.
1705564597
1705564598
[23] Zit. n. Buchwald 1956,Bd. 1,S. 249.
1705564599
1705564600
[24] Zit. n. Buchwald 1956,Bd. 1,S. 249.
1705564601
1705564602
[25] 希波克拉底(约460~370),医学之父;如今,医生在行医前都会宣读“希波克拉底誓言”,立志以救死扶伤为己任。
1705564603
1705564604
[26] MA Ⅴ,S. 288.
1705564605
1705564606
[27] 克里斯蒂安·戈特弗里德·科尔纳(Christian Gottfried Körner,1756~1831),德国诗人、法学家,席勒的挚友与赞助人。关于席勒与科尔纳的友谊,请参见本书第十章末及第十一章。
1705564607
1705564608
[28] 缪斯(Muse),古希腊神话中的艺术女神。根据赫西俄德(Hesiod)的《神谱》(Theogonie ),缪斯共有九位,分别主管历史书写、诗歌、悲剧、情诗、舞蹈、星相学、喜剧、音乐及叙事文学。
1705564609
1705564610
[29] MA Ⅰ,S. 577.
1705564611
1705564612
[30] MA Ⅰ,S. 133.
1705564613
1705564614
[31] 席勒于18世纪80年代初开始构思《哲学通信》,希望用尤里乌斯与拉斐尔两个角色的对话探讨形而上学问题。但最终并未完成,而是于1786年将残篇发表于《塔利亚》(Thalia )杂志上。
1705564615
1705564616
[32] MA Ⅴ,S. 253.
[
上一页 ]
[ :1.70556456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