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65147e+09
1705565147
1705565148 [33] Zit. n. Berger 1924,Bd. 1,S. 198.
1705565149
1705565150 [34] 这里指的应当是小约翰·本尼迪克特·梅茨勒(Johann Benedikt Metzler der Jüngere,1727~1797),其家族在斯图加特经营着著名的梅茨勒出版社(J. B. Metzler Verlag)。
1705565151
1705565152 [35] Zit. n. Kluge 1988,S. 942.
1705565153
1705565154 [36] MA Ⅰ,S. 481.
1705565155
1705565156 [37] MA Ⅰ,S. 487.
1705565157
1705565158 [38] MA Ⅰ,S. 957.
1705565159
1705565160 [39] Zit. n. Kluge 1988,S. 950.
1705565161
1705565162 [40] 原书作者误作10月8日,已更正。
1705565163
1705565164 [41] 奥古斯特·威廉·伊弗兰(August Wilhelm Iffland,1759~1814),德国知名演员、导演,也创作戏剧。18岁时为了学习表演而从学校出逃,1779年加入曼海姆剧院,在1782年席勒《强盗》的首演中大放异彩,逐渐成为德国最知名的演员之一。1796年前往柏林,成为御林军广场(Gendarmenmarkt)上的王家民族剧院(Königliches National-Theater)总监,席勒的《华伦斯坦》等多部戏剧都在此首演。
1705565165
1705565166 [42] Zit. n. Kluge 1988,S. 965.
1705565167
1705565168 [43] Zit. n. Kluge 1988,S. 966.
1705565169
1705565170 [44] 威廉·封·沃尔措根(1762~1809),符腾堡外交官,席勒好友、连襟,曾作为符腾堡派驻法国使节亲历大革命,后服务于萨克森-魏玛-埃森纳赫公国(Großherzogtum Sachsen-Weimar-Eisenach),成功出使俄国,替魏玛大公之子定下与沙皇保罗一世(Paul Ⅰ)之女的婚约,并晋升为魏玛枢密顾问。
1705565171
1705565172 [45] Zit. n. Kluge 1988,S. 893.
1705565173
1705565174 [46] 约翰·鲁道夫·祖姆施蒂格(1760~1802),德国作曲家、指挥家,曾就读于卡尔学校,是席勒的同学。毕业后在斯图加特宫廷乐团任职,后回到卡尔高等学校担任音乐教授。
1705565175
1705565176 [47] 卡尔·菲利普·伊曼努尔·巴赫(1714~1788),德国音乐家,塞巴斯蒂安·巴赫之子。
1705565177
1705565178 [48] MA Ⅰ,S. 538. 语出《强盗》第二幕第三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77页,有改动。
1705565179
1705565180 [49] Streicher 1959,S. 140.
1705565181
1705565182 [50] 保罗一世(1754~1801),俄国沙皇,他于1776年迎娶第二任妻子索菲·多萝蒂·封·符腾堡公主(Prinzessin Sophie Dorothee von Württemberg,1759~1828)。
1705565183
1705565184 [51] Streicher 1959,S. 110.
1705565185
1705565186 [52] 《帝王陵墓》是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达尼尔·舒巴特1779年在霍恩阿斯佩尔格的监狱中写下的声讨暴政的檄文。机缘巧合,诗歌竟然通过了文字审查得以发表,并立刻引起强烈的反响与共鸣。
1705565187
1705565188
1705565189
1705565190
1705565191 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1705563466]
1705565192 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第八章
1705565193
1705565194 曼海姆——新生活——勇于拥有勇气——失败的《斐耶斯科》朗诵会——热忱与冷淡——戏剧诞生——谋叛的假面游戏——开放的结尾——不可预知的自由——逃离曼海姆——在法兰克福的绝望——奥格斯海姆——施特莱歇尔弹奏钢琴——踏上前往鲍尔巴赫的路
1705565195
1705565196 9月22日深夜至23日凌晨的那个晚上,两位朋友一直在赶路,终于在清晨抵达了他们“朝思暮想的黄金国(El Dorado)”[1] ,也就是普法尔茨选帝侯(Kurfürst von Pfalz)领地的边界。“您看呵,”席勒高声喊道,“界桩和栅栏都被涂上了多么友好的蓝白色!”[2] 他们进入的是巴伐利亚的领土,因为1777年维特尔斯巴赫(Wittelsbacher)家族的巴伐利亚支脉绝嗣之后,普法尔茨选帝侯卡尔·蒂奥多尔(Karl Theodor)大公就同时成了巴伐利亚大公。[3] 宫廷事务迁到了慕尼黑,但曼海姆却保留了一座皇城所有的文化设施,尤其是大剧院。普法尔茨选侯领—巴伐利亚是政治上的强国,因此席勒期望能暂时躲过卡尔·欧根公爵的爪牙。但他绝不能自以为已完全安全,因此在熟人圈子之外,他和施特莱歇尔用的都是假名。
[ 上一页 ]  [ :1.70556514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