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65583
1705565584
[24] MA Ⅰ,S. 810.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四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87页。
1705565585
1705565586
[25] MA Ⅰ,S. 800.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已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73页。
1705565587
1705565588
[26] MA Ⅰ,S. 793.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二幕第五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61页,有改动。
1705565589
1705565590
[27] MA Ⅰ,S. 853.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五幕第七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551页,有改动。
1705565591
1705565592
[28] MA Ⅰ,S. 839.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五幕第一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531页,有改动。
1705565593
1705565594
[29] MA Ⅰ,S. 767.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一幕第四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22页,有改动。
1705565595
1705565596
[30] MA Ⅰ,S. 764.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一幕第三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16页,有改动。
1705565597
1705565598
[31] MA Ⅰ,S. 764.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一幕第三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16页,有改动。
1705565599
1705565600
[32] MA Ⅰ,S. 809.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四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86页,有改动。
1705565601
1705565602
[33] MA Ⅰ,S. 810.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一幕第三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87页,有改动。
1705565603
1705565604
[34] 原书作者并未给出黑格尔原文的来源;这里可能是化用黑格尔在《美学》第一卷第三章《艺术美,或理想》(Das Kunstschöne oder das Ideal )关于人物性格(“Der Charakter”)这一节中论述性格需具有“丰富性”这一特点时所举的反例:“如果人物性格没有见出这样的完满性和主体性,而只是抽象的,任某一种 情欲去支配的(abstrakt,nur einer Leidenschaft preisgegeben),它就会显得不是什么性格,或是乖戾反常,软弱无力的性格。”参见〔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朱光潜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第377~378页。
1705565605
1705565606
[35] MA Ⅰ,S. 808.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四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86页。席勒在这里化用了传说中永世不得安生的幽灵船“飞翔的荷兰人”(Der fliegende Holländer)的传说。
1705565607
1705565608
[36] MA Ⅰ,S. 809.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四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86页。
1705565609
1705565610
[37] MA Ⅰ,S. 809.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四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86页。
1705565611
1705565612
[38] MA Ⅰ,S. 802.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一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73页,有改动。
1705565613
1705565614
[39] MA Ⅰ,S. 799. 语出《阴谋与爱情》第三幕第一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470页。
1705565615
1705565616
[40] 恩斯特·特奥多尔·阿玛德乌斯·霍夫曼(Ernst Theodor Amadeus Hoffmann,1776~1822),德国浪漫派小说家,著有《金罐》(Der goldene Topf ,1814)、《胡桃夹子与老鼠王》(Nußknacker und Mäuserkönig ,1816)、《斯居德里小姐》(Fräulein Scuderi ,1819)等中短篇小说及童话。霍夫曼偏爱“双影人”(Doppelgänger)母题,在小说中故意混淆现实与魔幻之间的界限,并着力构造阴森可怖的氛围,故也被视为“黑暗浪漫主义”(Schwarze Romantik)的典型代表。
1705565617
1705565618
[41] MA Ⅰ,S. 858. 语出《阴谋与爱情》末场,汉译参见《席勒文集》(第二卷),第559页。
1705565619
1705565620
1705565621
1705565622
1705565624
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第十章
1705565625
1705565626
回到曼海姆——剧院里的阴谋——政治上可疑——辞退——被辞退的剧院作家争取舞台的审判权——“喜欢夸张的不幸倾向”——债台高筑——莱比锡来信——伟大友谊的预感——夏洛蒂·封·卡尔普
1705565627
1705565628
奇怪的是,席勒并没有把自己回到曼海姆的事告诉他的好友施特莱歇尔。当施特莱歇尔再次拜访迈尔家时,吃惊地看到席勒也在场。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在在他面前这个表情活泼、气色极好的人,竟然真的是人们以为尚远在千里之外的席勒”。[1]
1705565629
1705565630
剧院总监达尔贝格又一次不在曼海姆。彼时,他正在荷兰,直到两周之后的1783年8月10日才重新回到曼海姆。席勒在剧院见到了他,受到了他极为热情的欢迎。显然,达尔贝格是要让席勒忘掉之前不愉快的回忆。第二天,他就表达了希望席勒长留曼海姆的愿望,并且向席勒承诺要上演他的《斐耶斯科》。8月13日,达尔贝格举办了盛大的聚会,试排《路易丝·米勒琳》。剧作反响不错,人们对作者说,这部戏将会产生“宏大的效果”。众人称赞戏剧情节的交织、主角之间的多次直接交锋,以及立体的形象;他们说,这部剧激起了恐惧与同情。
1705565631
1705565632
席勒本可以心满意足,但他却仍有所怀疑,因为他现在已经看清了达尔贝格。“此人火热得很,”他在1783年8月11日或12日给亨莉埃特·封·沃尔措根的信中写道,“但可惜这只是火药,一点就着,一吹就散。”
[
上一页 ]
[ :1.7055655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