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69183
1705569184
7月19日,席勒与洛蒂乘车前往耶拿。洛蒂正怀着二人的第四个孩子,希望在耶拿得到曾几次挺身而出的施塔克医生的帮助。尼特哈默尔原先也是“施拉姆之家”里男人们的哲学圈中的一员;在他家中,洛蒂于1804年7月25日诞下了她的第二个女儿艾米丽·亨莉埃特·路易丝(Emilie Henriette Luise)。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任何并发症,洛蒂几乎不需要医生的帮助。然而席勒却急需医护:他在前一天晚上前往多恩堡山谷(Dornburger Tal)的郊游中得了重感冒,正因为强烈的肠绞痛而卧床不起。疼痛让他如此难以忍受,以至于他有一回高声呼喊:“我受不了了,如果现在就结束该多好!”[38] 医生说他只能再活几天。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席勒恢复了过来,不过依然虚弱,不能工作,只能用颤抖的手写信。医生给他开了西班牙的甜葡萄酒和德国的酸葡萄酒;两种酒都让他恶心,可他还是坚强地喝下了医生规定的剂量。正当他在10月逐渐恢复力气的时候,南德的《维尔茨堡报》竟散布了他的死讯。某些地方已经开始准备他的第一场葬礼,但席勒却回到了书桌前,重新拾起了《德米特里乌斯》的工作。然而工作又被打断:人们要为刚刚迎娶了沙皇之女玛利亚·保罗芙娜的王太子卡尔·弗里德里希准备盛大的欢迎仪式。人们计划用一场诗意的庆典在剧院中迎接玛利亚·保罗芙娜。歌德找不到恰当的状态,于是席勒临危受命,在几天之内写出了一首情景诗《致敬艺术》(Die Huldigung der Künste )——这是他最后一部完成的作品。席勒不想把所剩无几的时间花在为君王唱赞歌上,故而借这个机会再一次歌颂艺术,因为正是艺术帮助人们保存了对生命中真正重要、富有精神之物的感知:“我没有束缚,我不受限制,/自由地跃动,在空间中穿梭,/我不可估量的王国是思想,/我有翼飞翔的工具是语言。”[39] 玛利亚·保罗芙娜深受触动,不由得热泪盈眶。在接下去的几个月,来自她的邀请越来越多。人们在魏玛谣传:玛利亚·保罗芙娜已经爱上了席勒。
1705569185
1705569186
1804年12月,席勒收到了来自出版商科塔的40瓶波尔图甜红酒和10瓶马拉加葡萄酒。科塔之所以送了这份厚礼到魏玛,是因为他得知席勒不像报上说的那样已经去世,不仅还活着,而且康复得不错,现在又可以尽情享用珍酿了。他甚至还去参加了一次化装舞会。荷马译者约翰·海因里希·福斯之子海因里希·福斯是席勒狂热的崇拜者,在过去几个月经常探望他,全心全意地做好病人陪护的工作。他陪着席勒参加了这最后一场假面盛会和纵饮的酒宴,在一封信中如此描述那个值得纪念的夜晚:“我们的酒王是潇洒的席勒;我们一同围坐在他身边,直到凌晨3点。你不会相信也不会理解,这个男人是多么和蔼可亲,就好像是个20岁的青年,如此纵情欢悦,快乐时如此不拘小节,如此开放,关心他人……我们高呼:我们可敬的、可爱的席勒万岁!……他不知道要如何感谢或是回应:亲吻、握手、充满新意与灵魂的表情,一切仿佛都不遂他的意,或不如说无法表达出他所希望的那个程度,因为他喝了一杯又一杯。想想吧,我们喝光了整整9瓶酒,在幸福中沉醉。”[40]
1705569187
1705569188
1805年2月8日,歌德得了重病。席勒听说此事,不禁哭了出来。就在一天之后,他也遭受了一场严重的高烧。然后是恶性便秘,或许是肠扭转。忠诚的福斯陪着席勒一连几个小时坐在便椅上。“我给他讲了各种……有趣的故事,叫他开心不已,几个小时就这样愉快地过去了。最后的最后,情况终于有所缓解,上帝知道我是多么发自内心地真诚庆贺。现在,他相当平静地说,我很健康。”[41] 他也的确健康了几周,让画家约翰·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蒂施拜因(Johann Friedrich August Tischbein)[42] 为他绘制一幅肖像,却没能等到画作的完成。4月,他遵医嘱买下了一匹马,因为医生让他多活动活动。席勒期待着纵马跃入正来临的初春。然而他的梦想却未能实现。4月25日,最后一封给科尔纳的信:“要克服九个月以来的种种重击,我还有得忙活;而且我担心其中还是会有些东西留下……不过,如果能让我差不多健康地活到50岁,我就心满意足了。”
1705569189
1705569190
他在5月1日去剧院的路上最后一次见到歌德。他们只是短短地说了几句话,歌德就因为身体不适而掉头回去。他预感到了灾难。就在5月1日当晚,席勒在上演一出消遣剧的时候在他的包厢中突发重病倒地,高烧寒战。海因里希·福斯送他回了家。
1705569191
1705569192
席勒还要忍受9天的折磨。他很少失去意识,想读童话和骑士故事,“毕竟那里才有一切美与伟大的素材”。[43] 他希望和卡洛琳娜讨论悲剧与戏剧的区别。卡洛琳娜却做不到。席勒:“好吧,如果没人再能理解我,而我也再无法理解自己,那我宁可沉默。”[44] 5月8日,当卡洛琳娜询问他的状况时,席勒回答说:“越来越好,越来越轻快。”[45] 他想要看一看黄昏时天空中的落日余晖。卡洛琳娜拉开了窗帘。然后是一个不平静的夜晚,强烈的心绞痛。医生给了他一杯香槟。席勒认不出在场的人了。但洛蒂坚信,他在最后握住她手的时候认出了她,卡洛琳娜轻声表示怀疑。
1705569193
1705569194
5月9日傍晚,弗里德里希·席勒与世长辞。5月11日,他入土为安。歌德因病未能到场。
1705569195
1705569196
[1] 语出席勒致歌德的信,1802年8月18日。
1705569197
1705569198
[2] 古斯塔夫·阿道夫四世(Gustav Ⅳ Adolf,1778~1837),瑞典国王,沉溺于宗教,在第四次反法联盟中败给了与法国结盟的俄国,失去了芬兰,于1809年被逼退位。
1705569199
1705569200
[3] 玛利亚·保罗芙娜(1786~1859),俄国沙皇保罗一世(Paul Ⅰ,1754~1801)之女,于1804年与魏玛太子卡尔·弗里德里希结为连理。
1705569201
1705569202
[4] MA Ⅲ,S. 259.
1705569203
1705569204
[5] 克里斯多夫·威廉·胡费兰(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1762~1836),德国名医,于1793~1801年任教于耶拿大学,提出“活力论”(Vitalismus),强调生命的活动性而非机械性。海因里希·艾伯哈特·戈特洛卜·保卢斯(Heinrich Eberhard Gottlob Paulus,1761~1851),德国新教神学家,重视基督教中的道德规训,尝试通过理性的方式阐释神迹,于1973~1803年任教于耶拿大学。
1705569205
1705569206
[6] 卡尔·路德维希·费尔诺(Karl Ludwig Fernow,1763~1808),德国艺术史学家,自1803年起在耶拿大学任教,曾共同编纂温克尔曼文集。
1705569207
1705569208
[7] Biedermann 1974,S. 336.
1705569209
1705569210
[8] 汉译参见《歌德席勒文学书简》,第387页,有较大改动。
1705569211
1705569212
[9] 根据希腊神话,利比亚国王达那俄斯(Danaos)本将50个女儿许配给其孪生兄弟埃古普托斯(Aegyptus)的50个儿子,但因为预言说他将被女婿杀死,于是要求众女儿在新婚之夜杀死各自丈夫,有49个女儿照办。天神震怒,罚她们在冥河用瓮汲水盛满一只底有大洞的水桶。后世用“达那俄斯女儿们的劳作”(Die Danaidenarbeit)比喻无用功。
1705569213
1705569214
[10] Zit. n. Bienert 2004,S. 5.
1705569215
1705569216
[11] “施普雷河边的雅典”(Spree-Athen)是柏林的别名,最早可追溯至1706年一位叫厄德曼·威尔克(Erdmann Wircker)的人为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一世(Friedrich Ⅰ,1657~1713)所作的颂诗。施普雷河是流经柏林市内的河流。
1705569217
1705569218
[12] 卡尔·特奥菲尔·多依布林(Karl Theophil Döbbelin),德国演员,于1775年在柏林贝伦街开办了自己的多依布林剧院(Döbblinisches Theater),莱辛的《智者纳旦》就曾于1785年在此首演。卡尔·马丁·蒲吕米克(Karl Martin Plümicke,1749~1833),德国剧本作家,于1783年在未经作者授权的情况下出版了《强盗》的舞台改编版,对剧情肆意做了大幅变动(例如让弗朗茨被强盗杀死而非按原版自杀,让卡尔死于强盗同伙施魏泽尔之手等),但正是这个未授权版于1783年1月1日在柏林的首演获得极大成功。参见Friedrich Schiller:Die Räiuber. Fiesko. Kabale und Liebe. Hg. von Gerhard Kluge,Frankfurt a. M. 2009,第912~914页。
1705569219
1705569220
[13] 《福斯报》是柏林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得名于1751年起负责报纸出版工作的克里斯蒂安·弗里德里希·福斯(Christian Friedrich Voss,1724~1795);报纸正式名字即上文引谜语诗时所提到的《王室特许柏林日报》;1934年由于政治原因,这份坚持自由主义的报纸遭到查禁,不得不停刊。
1705569221
1705569222
[14] 莫里茨的书评共有两篇,分别登载于1784年7月20日与9月4日的《王室特许柏林日报》上,这里引用的是第一篇书评,参见Friedrich Schiller:Die Räiuber. Fiesko. Kabale und Liebe. Hg. von Gerhard Kluge,Frankfurt a. M. 2009,第1372页。
1705569223
1705569224
[15] 即《奥尔良的童贞女》第四幕第六场。全幕无一句台词,只有参加加冕礼的队伍盛装穿过舞台。参见《席勒文集》(第四卷),第391~392页。
1705569225
1705569226
[16] 路易·费迪南·封·普鲁士(Louis Ferdinand von Preußen,1772~1806),普鲁士王子,普军将领,坚定支持抗击拿破仑;率领普军先头部队在 1806年耶拿-奥尔施塔特会战(Schlacht bei Jena-Auerstedt)之前的萨尔费尔德战役(Gefecht bei Saalfeld)中迎击法军,不幸阵亡。
1705569227
1705569228
[17] 拉赫尔·范哈根(1771~1833),德国犹太女作家,致力于推动女性解放与犹太人解放,在柏林组织文学沙龙,吸引包括施莱格尔兄弟、洪堡兄弟、让·保尔、蒂克在内的众多浪漫派人物参加。
1705569229
1705569230
[18] 阿德尔贝尔特·封·沙米索(1781~1838),法裔德国浪漫派作家,作有著名的童话《彼得·施莱米尔的神奇故事》(Peter Schlemihls wundersame Geschichte ,1814)。
1705569231
1705569232
[19] Chamisso,S. 537.
[
上一页 ]
[ :1.7055691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