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73932e+09
1705573932
1705573933 不过,祖母也对父亲发过一次脾气。当时,几个从圣地迪赖·赛耶登来的圣人常常在村子间游走,乞求面粉。有一天,他们在祖父母出门时来到家里。父亲撕开了放着玉米的木箱上的封条,帮他们把碗装满。祖父母回到家时,简直气炸了,揍了他一顿。尽管对访客很大方,但普什图人对自己是出名的节俭,而祖父又对金钱特别谨慎。如果他的小孩有谁不小心把食物洒出来,他便会暴跳如雷。他是个非常严谨守纪的人,经常无法理解为什么他的孩子不能跟他一样。因为他是老师,所以他儿子参加运动和童子军的费用都可以享有折扣。这个折扣非常微薄,大多数老师都不在乎,但祖父却强迫我父亲去申请。父亲当然不愿意这么做,却不得不去。当他等在校长室外面时,就已经紧张得满身大汗;进到办公室后,他口吃得比任何时候都严重。“就好像我的荣誉全都赌在这五卢比上了一样。”他曾这么跟我说过。祖父从没给他买过新书。他会要求班上最优秀的学生在学年结束时,把旧书留给父亲,然后他会派父亲去人家家里拿书,父亲为此感到很羞愧。但他不想成为文盲,因此也别无选择。他的每一本书上写的都是别的男孩的名字,没有一本是属于他自己的。
1705573934
1705573935 “把旧书留给下一个人使用并不是什么坏事。”父亲曾说,“只是我真的好想要一本新书,一本用我父亲的钱买的、没有被别的学生写过的书。”因为不喜欢祖父的过于节俭,反而使父亲成长为一个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很大方的人。他下定决心从自己这辈开始,结束族人、亲戚之间争斗的传统。当校长的太太生病时,我父亲捐血救她。校长感到非常震惊,并对自己过去百般的刁难行为致歉。当父亲跟我讲起他童年的故事时,他总是告诉我,虽然祖父是个很难相处的人,但他给了他人生最重要的礼物——教育。祖父送父亲去念公立学校,学英文,接受现代教育,而不是把他送去念伊斯兰学校。虽然有些人指责祖父,认为他身为毛拉,不应该这么做,祖父也毫不动摇。祖父的引导使父亲对学习和知识产生极度的热爱,并对人权问题非常关注,父亲也把这一点传给了我。祖父会在周五传道的时候谈论穷人与地主,还有真正的伊斯兰教为何反对封建制度。祖父会说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并且非常重视文字。他读伟大诗人萨迪、阿拉马·伊克巴尔和鲁米的作品给我父亲听时,充满热情、激情四溢,仿佛是读给整个清真寺的听众听一样。
1705573936
1705573937 父亲强烈渴望能够用流畅不结巴的语言表述自己,他也知道祖父非常希望他成为一名医生。父亲虽然是个聪明的学生,也是一个天生的诗人,但他的数学和理科成绩却很差。他觉得自己是个令人失望的孩子。于是,他决定报名参加地区的演讲比赛,让祖父为他感到骄傲。大家都觉得他疯了。他的老师和朋友都想劝退他,而祖父开始也不愿意帮他写讲稿。但最后,祖父还是帮他写了一篇很棒的稿子。父亲一遍遍地背诵和练习。因为家里没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父亲就在山林间诵读记忆,再对着天空和小鸟复述出来。
1705573938
1705573939 他们住的那个地区平时也没什么娱乐活动,所以当演讲比赛的日子到来时,现场挤满了人。选手们一个个上场,完成了演讲,有些是很会演讲的孩子。终于轮到父亲了。“我站在讲台上”,父亲告诉我,“手脚颤抖不已。讲台几乎完全挡住了矮小的我。我是如此的紧张,往台下看时,觉得底下的人都模糊成了一片。我的手心里满是汗,嘴巴里则干得像纸一样。”他试着不去想那些狡猾的,等着害他口吃、把他的声音卡在喉咙里的字母。他开始演讲了,一字一句流畅地倾泻而出,像美丽的蝴蝶翩翩飞舞在空中。他的声音虽然不像爷爷那样气势磅礡,但他的热情照亮了一切。演讲越是进行下去,他越有自信。
1705573940
1705573941 父亲的演讲结束时,全场充满掌声和欢呼。最棒的是当他上台领取第一名奖状时,看见祖父一边拍手,一边享受着身边众人对他的祝贺。“就好像,”父亲说,“我生平第一次做了能让他微笑的事。”
1705573942
1705573943 在那之后,父亲参加区里举办的每一项比赛。祖父负责帮他写演讲稿,而他几乎每次都拿下冠军,在地方上成为令人赞叹的演讲者。父亲从此将他的弱点转化为力量。而从那时候开始,爷爷才开始在外人面前称赞他。他会吹嘘道:“齐亚乌丁是沙辛[9]。”他是说父亲是一只雄鹰,因为雄鹰飞得比其他鸟类更高。“把你的名字写作‘齐亚乌丁·沙辛’吧。”他告诉父亲。我父亲照做了一段日子,直到他发现老鹰虽然飞在万物之上,但却是一种很残忍的动物。于是,他只自称为齐亚乌丁·优素福扎伊。
1705573944
1705573945 [1]穆罕默德·阿里·真纳,巴基斯坦的国父。
1705573946
1705573947 [2]原文为“baba”,对祖父或年长的男子的昵称,也就是“爷爷”。
1705573948
1705573949 [3]原文为“Hadith”,在伊斯兰传统里,指的是穆罕默德的言行录。
1705573950
1705573951 [4]毛拉:伊斯兰国家对老师、先生、学者的敬称。
1705573952
1705573953 [5]ISI,全称Inter Services Intelligence,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情报单位。
1705573954
1705573955 [6]信仰五柱分别为信奉唯一的真主、一天祈祷五次、布施、在斋戒月时从清晨禁食到黄昏,以及前往麦加朝觐。这是每一个身体健全的穆斯林一生中必定要做的事。
1705573956
1705573957 [7]原文为“talib”,指已成为塔利班激进分子的宗教学生。
1705573958
1705573959 [8]原文为“Panchpiri”,潘齐皮丽是一个教派。
1705573960
1705573961 [9]沙辛:一种鹰。
1705573962
1705573963
1705573964
1705573965
1705573966 我是马拉拉 [:1705573349]
1705573967 我是马拉拉 3 在学校里长大
1705573968
1705573969 我的母亲六岁开始上学,只读了一个学期便辍学了。她和村里其他女孩子不同,她的父亲和兄弟们都鼓励她去上学。当时,她的班上都是男生,她是唯一的女孩。她骄傲地背着书包走进学校,还自称比男孩子更聪明。但她每天去上学,而表姐妹们则留在家里玩耍,她们不得不分开,她羡慕她们。她想,如果最后只是为了要煮饭、打扫和带小孩,上学又有什么意义呢?于是,一天,她将课本卖了九个安那[1],用那些钱买了糖果,就再也没有回到学校去。她的父亲什么也没说。她说,外公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件事。他每天一大早吃完面包和奶酪就出门了,手臂下方悬挂着他的德国制手枪,整天忙着和当地政客往来以及解决冲突。再说,他还有其他七个小孩要操心。
1705573970
1705573971 一直到她认识了我的父亲,母亲才开始感到后悔。这个男人饱读诗书,为她写下一首首她读不了的诗,而他的梦想则是开办学校。身为他的妻子,她希望能帮助丈夫完成梦想。自父亲有记忆以来,他的梦想一直都是开办学校。但因为不是出身望族,也没有雄厚资金,他想实现梦想可说是难上加难。父亲认为知识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他还记得自己当初被村里的小河弄得有多困惑,一心思考水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直到他学到了从雨水到大海的水循环过程才茅塞顿开。
1705573972
1705573973 他们村里的学校是一栋小小的建筑,很多堂课都是在树下的空地上上的。学校里没有厕所,同学们要是内急,也只能去田野里解决。但他仍说自己很幸运。他的姐妹们,也就是我的姑姑们,像我的国家里数百万女性一样,根本没有上过学。教育对他来说是个恩典。他认为巴基斯坦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来自于教育的匮乏,使得政客得以愚弄人民,恶劣的官员得以在选举中连任。他认为教育应该向所有人开放,不论贫富,不论性别。父亲梦想中的学校除了要有书桌和一间图书馆,还有计算机,墙上挂着学习海报,最重要的是,要有洗手间。
1705573974
1705573975 对于父亲的未来,祖父和他有着不同的设想——他希望儿子能成为一位医生。父亲是家里仅有的两个儿子之一,祖父希望他能够帮家里负担生计。父亲的哥哥赛义德·拉姆赞已经在当地的公立学校当了好多年老师。他们一家子和我祖父住在一起。每当大伯存够一小笔钱的时候,他们就在屋子旁增建一间小小的会堂。学校下课后,大伯会到农场里做事,从山上采集木柴回来生火,照顾家里的那几头水牛,也帮祖父做那些比如清除屋顶上积雪一类的粗活。
1705573976
1705573977 大学入学考后,父亲收到杰哈兹布大学的入学许可,那可是斯瓦特地区最好的大学。可祖父却不愿意支付他的生活开销。祖父在德里念书是免费的——他住在清真寺里,像宗教学生一般度日,当地人为他们这些学生提供饮食和衣着用品。杰哈兹布大学是免学费的,但父亲需要生活费。巴基斯坦没有学生贷款,他也从没踏进过银行一步。大学位于赛杜·沙里夫——明戈拉的姐妹城,那里也没有任何亲戚家可以借住。如果他不能去杰哈兹布,香拉也没有其他大学了。而如果他不能去念大学,他就再也没有机会离开村子实现梦想了。
1705573978
1705573979 当时,父亲已智穷计尽,走投无路。亲爱的祖母刚在他毕业前夕过世。他知道如果祖母还活着,一定会支持他的决定。他企图说服祖父,却徒劳无功。他只能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住在卡拉奇的姐夫身上。祖父说如果他们愿意收留父亲,他就可以去那里念大学。父亲祈祷姐姐、姐夫能够答应。他们夫妻两人为了悼念祖母,已经在赶回村子的路上了。
1705573980
1705573981 祖父在他们刚结束三天的车程、筋疲力尽地抵达村子的当下,就开口提出这个请求。他的女婿当即就拒绝了。祖父震怒之下,在他们拜访期间,竟然一句话都不跟他们说。父亲认为自己已经失去最后的机会了,终将和他的哥哥一样,在当地的学校里教书。赛义德大伯任教的学校在一个名叫瑟雾的山中村庄,每天要走大概一个半小时的山路才能抵达。学校没有教室。老师们在清真寺的穿堂里,为一百多名五到十五岁之间的孩子们上课。
[ 上一页 ]  [ :1.70557393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