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86027
1705586028
[41] 法文:来练笔。
1705586029
1705586030
[42] 菲尔南·克诺普夫(1858—1921),比利时画家、雕塑家。
1705586031
1705586032
[43] 费利西安·罗普斯(1833—1898),比利时象征派雕塑家。
1705586033
1705586034
[44] 康斯坦丁·莫尼埃(1831—1905),英国雕塑家、画家。
1705586035
1705586036
[45] 乔治·米内(1866—1941),佛兰德画家、雕塑家。
1705586037
1705586038
[46] 梵·德尔·维尔德(1863—1957),比利时-佛兰德建筑师。
1705586039
1705586040
[47]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法语作家。
1705586041
1705586042
[48] 乔治·艾克胡德(1854—1927),比利时法语作家。
1705586043
1705586044
[49] 爱弥尔·维尔哈仑(1855—1916),比利时法语诗人。
1705586045
1705586046
[50]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1705586047
1705586048
[51] 埃德蒙特·罗斯当(1868—1918),法国剧作家。
1705586049
1705586050
[52] 查尔斯-彼耶尔·梵·德尔·斯塔彭(1843—1910),比利时雕塑家。
1705586051
1705586052
[53] 维钦托利(前82?—前46),高卢阿维尔尼人的部落首领,率部抗击恺撒,失败后被俘,后在罗马被处死。
1705586053
1705586054
[54] 埃伦·凯(1849—1926),瑞典女教育家、作家。
1705586055
1705586056
[55] 乔万尼·契纳(1870—1917),意大利作家。
1705586057
1705586058
[56] 约翰·波耶(1872—1959),挪威作家。
1705586059
1705586060
[57] 乔治·勃兰兑斯(1842—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哲学家。
1705586061
1705586062
[58] 亚历山大·莫依希(1879—1935),阿尔巴尼亚裔奥地利演员,1910至1930年成为德语国家最著名演员,堪称世界明星。
1705586063
1705586064
[59] 埃尔文·基多·科尔彭海耶(1878—1962),奥地利小说家、戏剧家。
1705586065
1705586066
1705586067
1705586068
1705586070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5.巴黎,青春永驻的城市
1705586071
1705586072
赢得自由后第一年,我把游览巴黎作为给我自己的礼物。我对这座内蕴无限的城市了解得有限,只在从前匆匆漫游过两次。我知道,一个年轻人在那儿呆过一年,就会一生一世都保留着无可比拟的幸福回忆。一个人在任何地方也不像在巴黎城里,感官全被唤醒,感到自己正值青春年华,和这城市的气氛完全一致。巴黎把自己献给每一个人,可是没有人探查得出巴黎的深浅。
1705586073
1705586074
我清楚知道,我青年时代领略过的巴黎,这座幸福欢欣,又使人欢欣鼓舞的城市如今已不复存在;自从世上最无情的铁拳在它身上粗暴蛮横地盖下了无情的烙印,也许永远也无法再给巴黎那种奇妙无比的无拘无束的神气。在我开始写下这几行字的时刻,德国军队和坦克正像一大堆灰色的蚂蚁蜂拥向前,想把这个和谐城市里的幸福安详、天国般五彩缤纷的色调、欢快开朗的情绪、闪闪发光的晶莹油彩和永不凋零的鲜艳花朵全部连根拔掉,彻底摧毁。这事现在已经发生:埃菲尔铁塔上飘扬着卐字旗,拿破仑的香榭丽舍大街上纳粹冲锋队列队前进,一副挑衅的神气。家家户户在家里,心脏都抽搐起来。脾气温和的市民们,当占领军的高筒靴在他们舒适的小酒店和咖啡馆里踩来踩去的时候,眼里都流露出屈辱神气。我在远方也感同身受。我自己所遭遇的不幸没有一个像这座城市所遭的屈辱使我这样难过,使我这样震惊,使我这样绝望。上天单单赐福给巴黎这座城市,让它使每一个接近它的人都得到幸福。它还能再一次把给我们的东西又给予世世代代的后人;最睿智的学说,最神妙的范例,同时,让人既自由又富有创意,向每一个人都敞开胸怀,在美妙的挥霍之中,却使自己越来越富有?
1705586075
1705586076
我知道,我知道,今天受苦受难的不仅仅是巴黎而已,便是其余的欧洲也模样大变。几十年内,也不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那样。从前欧洲的田野如此美好靓丽,在此之后,某种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的阴郁气氛再也不会在欧洲完全消散,苦难和猜疑将像腐蚀性极强的毒药,残存在支离破碎的躯体之中。两次大战之间这四分之一个世纪,在社会上,在技术上取得了这么多进步,可是我们西方国家的小天地里,具体说来,没有一个民族没有失去无可估量之多的往日的生活乐趣和潇洒劲头。你得没日没夜地描述意大利人从前即使穷困不堪,也总是充满自信,像孩子一样欢欣开朗。他们在小饭店里又笑又唱,风趣地嘲笑那糟糕的“政府”,而现在呢,他们得挺起下巴,列队前进,心灵愁苦,一脸阴沉。你还能想象会有这样一个奥地利人,脾气温和,浑身松弛,随随便便,真心诚意地虔信他那当皇帝的主子,把他们的生活弄得这么舒适的上帝?俄国人、德国人、西班牙人,所有这些人他们大家都不再知道,那个毫无心肝、贪得无厌的名叫“国家”的巨灵怪物,已经从他们心灵深处敲骨吸髓,吸走了多少自由和欢乐。各个民族只是感到,有一片宽阔沉重的陌生阴影悬挂在他们的生活之上。而我们这些人还经历过个人自由的世界,我们知道,并且可以证明,欧洲当年无忧无虑地乐享它那万花筒一样色彩缤纷的游戏。看到我们的世界由于它那自杀似的愤怒蒙受阴影,漆黑一片,受到奴役,变成监牢,我们浑身战栗。
[
上一页 ]
[ :1.70558602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