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586177e+09
1705586177
1705586178 [21] 让·理查·布洛赫(1884—1947),法国犹太裔作家。
1705586179
1705586180 [22] 保尔·瓦雷里(1871—1945),法国诗人、哲学家。
1705586181
1705586182 [23] 保尔·克洛代尔(1868—1955),法国作家。
1705586183
1705586184 [24] 夏尔-彼耶尔·贝基(1873—1914),法国作家。
1705586185
1705586186 [25] 保尔·查尔斯·布尔热(1852—1935),法国作家。
1705586187
1705586188 [26] 即《约翰·克利斯朵夫》。
1705586189
1705586190 [27] 亨利·基尔波(1884—1938),法国作家、记者。
1705586191
1705586192 [28] 乔万尼·帕斯柯里(1855—1912),意大利作家。
1705586193
1705586194 [29] 弗朗西斯·耶默(1868—1938),法国诗人。
1705586195
1705586196 [30] 栅栏:法国大革命前(1785—1788),巴黎城外建有高墙,当中有61条通道,就是“王室的栅栏”,进入巴黎的商品必须在这里交税。1794年6月2日至7月27日,巴黎革命法庭下令在王家栅栏广场把1308人在断头台上处死。尸体埋葬在皮克普斯大街的一幢房子旁边的万人塚里。如今这里变成私人墓地。
1705586197
1705586198 [31] 安德烈·谢尼埃(1762—1794),法国诗人。
1705586199
1705586200 [32] 俗家修女,是一些未发修身大愿的修女,随时可以还俗。
1705586201
1705586202 [33] 指星期天和星期一两天。
1705586203
1705586204 [34] 夏特尔为法国厄尔-卢瓦尔省省会,夏特尔大教堂是早期法国哥特式建筑的典范。教堂的雕塑艺术和玻璃彩画无与伦比。作为世界最绚丽的建筑,被誉为法国乃至西方的先贤祠。
1705586205
1705586206 [35] 看守地狱的三头犬,凶恶的看门人,泛指门房。
1705586207
1705586208 [36] 亚瑟·奈维尔·张伯伦(1869—1940),英国政治家,1937年至1940年任英国首相。
1705586209
1705586210 [37] 玛丽·杜莎夫人(1761—1850),法国蜡像艺术家。1835年她在伦敦贝克街建立了第一个永久性展览馆,即杜莎夫人蜡像馆。
1705586211
1705586212 [38] 亚瑟·西蒙斯(1865—1945),英国抒情诗人。
1705586213
1705586214 [39] 威廉·布莱克(1757—1827),英国诗人,画家。
1705586215
1705586216 [40] 劳伦斯·宾容(1869—1943),英国诗人。
1705586217
1705586218 [41] 阿切巴德·乔治·布罗姆菲尔德·罗素(1879—1955),英国艺术评论家,威廉·布莱克专家。
1705586219
1705586220
1705586221
1705586222
1705586223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1705585045]
1705586224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6.几经周折寻找自我
1705586225
1705586226 游览巴黎、英国、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荷兰,好奇心切地四处漫游,到处流浪,本身非常令人愉悦,在许多方面大有裨益,但是归根结底我还是需要一个固定的地点,由此出发开始漫游,然后又总是回到这里吧?还有什么时候,我知道这点比今天更清楚。如今我周游全球,不再是出于自愿,而是被人驱赶。中学毕业后这些年,我收集的图书已经积累成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还有图画和纪念品,手稿已开始变成厚厚的一捆又一捆,堆积起来。说到底,我总不能把这些我喜欢的东西不断放在皮箱里,随身带着满世界乱跑吧。所以我在维也纳租了一所小小的住宅,不是真正的住处,而只是像法国人谆谆告诫的那样,只是一个“落脚点”。因为权宜之计的感觉,一直到世界大战爆发,始终以神秘莫测的方式笼罩我的人生。我做任何事情,都对自己说,这并非本意,并非我真正想做的那件事,——我写的作品也仅仅只是试笔,为我真正的作品作为铺垫。同样,对待那些和我交往的女人也是如此。所以我在青年时代还没有完全彻底承担义务接受约束的感觉,同时也喜欢无忧无虑地浅尝辄止,试验一番,充分享受。到了别人早已成家生子,占据重要职位,集中精力,作出最大成绩的年龄,我还一直把我自己看成一个年轻人,一个初出茅庐之辈,一个初学者,还有无可估量的时间,还犹豫不决,不想在任何意义上确定自己的前程。既然我现在只是我“真正作品”的习作,只是一张名片而已,宣告我已在文坛上存在,那么我的寓所暂时也仅仅只是一个地址。我故意在郊区选了一个小住所,免得因为开销太大而限制了我的自由。我也不买特别好的家具,因为我不想对它们特别精心“爱护”,就像我在父母家里看到的那样,每一把圈手椅都蒙上椅套,有客人来访才把椅套取下。我有意识地避免在维也纳扎根定居,——定居就多愁善感地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多年来,我一直觉得,“适应权宜之计”乃是一个错误。可是后来,我一再被迫离开我建造起来的家园,眼看着我自己在身边创造的一切纷纷坍塌,这种神秘的、不拴在一处的人生感受对我大有帮助。我早就学会放弃,学会离别,以后每逢这种场合,我就没有那么纠结。
[ 上一页 ]  [ :1.705586177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