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586344
[1] 雅可布·瓦色曼(1873—1934),犹太裔德国作家。
1705586345
1705586346
[2] 沙隆·阿施(1880—1957),依地语(即犹太德语)作家。
1705586347
1705586348
[3] 《玫瑰骑士》,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
1705586349
1705586350
[4] 塔玛拉·卡尔萨维娜(1885—1978),俄国芭蕾舞女演员。
1705586351
1705586352
[5] 瓦斯拉夫·尼金斯基(1889—1950),波兰出生的俄国芭蕾舞演员和编导。
1705586353
1705586354
[6] 即纳粹党,该党全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Nationalsozialistische Deutsche Arbeiterpartei),缩写为:NSDAP。
1705586355
1705586356
[7] 瓦尔特·拉特瑙(1867—1922),德国政治家、企业家、作家,曾任德国外交部长。
1705586357
1705586358
[8] 马克西米利安·哈尔登(1861—1927),德国政论家、评论家、演员。
1705586359
1705586360
[9] 渥伦堡案件乃1907至1909年间引爆的重大案件,争论很大。关于德皇威廉二世的内阁成员中有同性恋者,对皇室的威望有很大损伤。
1705586361
1705586362
[10] 让·保尔(1763—1825),德国作家。
1705586363
1705586364
[11] 赫尔曼·亚历山大·凯泽林伯爵(1880—1946),德国哲学家。
1705586365
1705586366
[12] 淑女学堂,为已受普通教育的青年女子进入社交界作准备的一种私立学校,内授音乐等课,重视礼仪。
1705586367
1705586368
[13] 皮埃尔·洛蒂(1850—1923),法国海军军官,作家。
1705586369
1705586370
[14] 托马斯·库克(1808—1892),英国旅行商。近代旅游业先驱,团队旅游的开拓者。
1705586371
1705586372
[15] 卡尔·豪司霍弗尔(1869—1946),德国军官,重要的地缘政治的代表。
1705586373
1705586374
[16] 奥斯瓦尔特·阿尔诺尔特·斯本格勒(1880—1936),德国哲学家、历史学家。
1705586375
1705586376
[17] 并不是纯粹雅利安人。
1705586377
1705586378
[18] 纽伦堡犹太人法令,亦被称作种族迫害法令,或雅利安人法令,是在1935年9月15日举行的国家社会主义者,即纳粹分子的所谓党代会上通过的法令,限制犹太人的自由。
1705586379
1705586380
[19] 鲁道尔夫·赫斯(1894—1987),德国纳粹头目之一。
1705586381
1705586382
[20] 查尔斯·洛夫勒(1861—1935),徳裔美国小提琴家、作曲家。
1705586383
1705586384
1705586385
1705586386
1705586388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8.光影交织笼罩欧洲
1705586389
1705586390
我就这样在新世纪生活了十年,见到了印度,见到了一部分美洲和非洲,开始怀着新的欢乐回顾欧洲,更加了解欧洲。我从来也没有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这最后十年更爱我们这古老的大地,更希望欧洲统一,更比这个时候更相信欧洲的未来。我们认为,已经看到了新的晨曦。但是实际上这只是日益临近的世界大火的火光映空。
1705586391
1705586392
现在的一代人在灾难重重、政权崩溃、危机不断之中长大成人,战争时刻可能爆发,灾难几乎每天都可能降临,也许很难向他们描绘我们这代年轻人从世纪转折时期起,就受到的乐观主义的鼓舞,对世界怀有信任。四十年和平使各国的经济机构更加强健,技术使生活的节奏更加迅猛。科学的发现使得这代人的精神更加骄傲;几乎在一切国家都可以同样感到,新的经济高涨开始。各个城市一年年变得更加美丽,居民更多。我在1901年认识的柏林已不可和1905年的柏林同日而语,它已从一个小国首都变成了一个世界都市,可是1905年的柏林又已被1910年的柏林远远超过。维也纳、米兰、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不论何时,你重访这几个城市,都会惊讶不已,欣喜异常。马路变得更加宽阔,更加繁华,公共的建筑物更加雄伟壮观,商店更加奢华,更有品味。所有的事物都让人感到,财富在迅速增长,而且大大扩展,即便是我们这些作家也从作品的印数上感到这点。在这短短十年间,我们著作的印数翻了三倍、五倍、十倍。到处都建造起新的剧院、图书馆、博物馆;舒适的设施,例如浴室和电话,先前只是狭小圈子里的人的专利,如今已进入寻常百姓之家。自从劳动时间缩短,无产阶级也从下向上突出,至少也要求享受生活的这些小小的快乐和方便舒适的条件。各个方面都突飞猛进。谁有胆子,就能获得。谁若买进一幢房子,一本罕见的书,一幅画,就看到不断升值。一个企业投资越大胆,越慷慨,赚钱就越有把握。一种奇妙的无忧无虑的情绪就笼罩着全世界,因为这种蒸蒸日上的势头,什么东西能够打断?这种干劲蓬勃发展,从自身获取力量,什么东西能够阻挡?欧洲从来也没有比这时更强大、更富裕、更美丽,从未像这时更加热忱地相信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除了几个业已老朽衰败、满脸皱褶的老人之外,没有人像从前那样连声悲悼“美好的往日”已一去不返。
1705586393
[
上一页 ]
[ :1.705586344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