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628471
注解:
1705628472
1705628473
[1]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181页。
1705628474
1705628475
[2]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66页。
1705628476
1705628477
[3]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260页。
1705628478
1705628479
[4]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253页。
1705628480
1705628481
[5]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294页。
1705628482
1705628483
[6] 见昆德拉《被背叛的遗嘱》,余中先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年,第164页。
1705628484
1705628485
[7]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8页。
1705628486
1705628487
[8]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34页。
1705628488
1705628489
[9] 同上。
1705628490
1705628491
[10]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49页。
1705628492
1705628493
[11]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63页。
1705628494
1705628495
[12]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72页。
1705628496
1705628497
[13]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74页。
1705628498
1705628499
[14] 同上。
1705628500
1705628501
[15] 见《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第128页。
1705628502
1705628503
1705628504
1705628505
1705628506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 “我出生于4月1日。这在形而上层面并非毫无影响。”
1705628507
1705628508
——与安东宁·J. 利姆的谈话,1970年
1705628509
1705628510
“人们几乎总是将他的成功归因于受到误解。”
1705628511
1705628512
——与诺尔芒·比龙的谈话,1979年
1705628513
1705628514
1705628515
1705628516
1705628518
米兰·昆德拉:一种作家人生 第一章在奥匈帝国的废墟里
1705628519
1705628520
1966年秋,他的第一部小说《玩笑》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版的几个月前,米兰·昆德拉接受了他的朋友的一次访谈,正是这部小说两年后让他在法国成名。这位刚刚读完小说手稿的布拉格知识分子询问昆德拉,它是不是一部关于历史的小说,昆德拉立即表示反对:“绝不是!对我来说,它完全不是涉及历史事实的某种说不清的惊人揭示,我压根不把描绘‘时代画卷’放在心上。”[1]昆德拉之所以是一位“非历史”的作家,是因为他丝毫不想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见证者。但与其偏爱的作家之一卡夫卡相反,昆德拉总是将小说置于某个历史时期和某个确切的地点。同样,他的文学选择也始终依赖于特定的历史背景。非此,他又能怎样?昆德拉的性格形成时期都在欧洲的某片土地度过,那片土地在1914至1989年间经历了一系列持续的地缘政治动荡。
[
上一页 ]
[ :1.70562847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