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629041e+09
1705629041
1705629042 到达布拉格时,尽管它距离布尔诺只有不足三小时的路程,昆德拉却感到了一种流亡的滋味。一种温和但很真实的流亡,和他说话的人隐约表现出的轻视便说明了这一点。摩拉维亚作家扬·特雷夫尔卡和自己的朋友昆德拉同时来到首都,正如他所解释的那样,尽管在地理位置上邻近,或许正因为相邻,布拉格和布尔诺始终代表着文化上,尤其是文学上两种相互竞争的观念:“不一样。摩拉维亚在东部,波希米亚在西部。我们是诗人,他们是散文家。他们有德沃夏克,我们有雅纳切克。作为20世纪40年代末在布拉格学习的大学生,我们非常强烈地感受到波希米亚文化的重压,感受到波希米亚首都布拉格看待布尔诺的那种略带高傲的目光,在它眼中,布尔诺不过是个外省城市。我们所写的东西并不讨人喜欢。”[5]
1705629043
1705629044 摩拉维亚文化的独特性同样表现在语言中,它不同于人们在布拉格所说的语言,昆德拉同时代的诗人扬·斯卡采尔希望突出它的丰富性:“我来自一个方言地区:摩拉维亚南部……顺便说一句,最美的捷克语是捷克—摩拉维亚山区的人们说的那种语言。布拉格同行认为我们过于矫揉造作。在摩拉维亚,奇怪的是,这种矫揉造作的词句甚至会出现在方言中……我本人,不知道为什么,我之所以来到我们的家乡,来到摩拉维亚南部,并学习它的词汇,是为了证实它极端的丰富性。况且,这里的人们还保留着发达的叙事意识。在布拉格,叙事已经简化为逸事趣闻,而在这里,叙述的故事仍旧很生动。”[6]
1705629045
1705629046 摩拉维亚是一片与众不同的土地,它清晰地出现在昆德拉的整个第一部分作品中,从20世纪50年代的早期诗歌直到1967年的第一部小说。例如,195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人,这座广阔的花园》包含大量具有地方色彩、向诗人的故乡致敬的诗,这故乡被描绘成某种失落的天堂,一个被昆德拉所赞颂的理想的伊萨卡岛,当时年轻的昆德拉就是正流亡在布拉格的摩拉维亚的尤利西斯:
1705629047
1705629048 沿着破旧的铁路
1705629049
1705629050
1705629051
1705629052
1705629053
1705629054
1705629055
1705629056 我回到故乡
1705629057
1705629058
1705629059
1705629060
1705629061
1705629062
1705629063
1705629064 星星在家乡茅屋的上空闪亮
1705629065
1705629066
1705629067
1705629068
1705629069
1705629070
1705629071
1705629072 为了欢迎我归来
1705629073
1705629074
1705629075
1705629076
1705629077
1705629078
1705629079
1705629080 那里所有的狗都发出响亮的叫声
1705629081
1705629082
1705629083
1705629084
1705629085
1705629086
1705629087
1705629088 仿佛钟声在回响
1705629089
1705629090
[ 上一页 ]  [ :1.70562904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