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695389e+09
1705695389 这便是年轻的亚历山大在其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一个由粗俗的职业战士组成的喧哗而吵闹的男性世界,这些战士把同样粗俗的精力和激情用来骑马、醉酒、战斗、通奸。尽管奥林匹娅斯非常溺爱自己的儿子,但她从来不会伤害他的男性自信心,我们将会看到,实际情况似乎恰恰相反。从现有的材料来看,她也不曾有意要腐化他幼小的心灵,教他反对自己的父亲。这种老生常谈的故事只不过是现代人的心理学神话罢了。一直到公元前 338 年,腓力和奥林匹娅斯之间才出现裂痕,那时亚历山大已经 18 岁了,而且不管怎样,他们之间的嫌隙最初乃是源于宫廷政治。在此之前他们似乎一直都在同心协力地抚养他们的孩子,而两人也确实为此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9
1705695390
1705695391 然而,毋庸置疑的是亚历山大崇拜奥林匹娅斯。塔恩就指出,“除了他可怕的母亲,亚历山大从不把任何女人放在眼里”10,这种结论很难反驳。他和腓力的关系很少受到关注,但两人的关系却要更复杂、矛盾得多,既有真心的崇拜,也有潜在的较量。如果说模仿就是最真心实意的恭维,那么亚历山大对他父亲的态度就完全是一种英雄崇拜。但是竞比也在所难免:既憎且爱,这是一种永恒的爱憎关系。儿子跟随他父亲的脚印,既意在效法,又力求超越。作为一个男孩,他常常自比为阿基琉斯(Achilles);而他母亲的家族就自称出自阿基琉斯,通过埃阿科斯(Aeacids)的子孙传承而来。至于父系一脉,亚历山大则将其祖先追溯到了赫拉克勒斯。这些系谱古人是极为严肃对待的,对此若有所低估,那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无论希腊人还是马其顿人,对他们来说,英雄神话是一种鲜活的事实,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为政客或宣传家们所援引。11精明老练的政治家,有时也会戏谑似的用这类神话来为他们的政策作辩护,这恰恰证实了这一点。他们所利用的是一种近乎普世的信仰,否则没人会听他们的话。
1705695392
1705695393 《伊利亚特》中最受亚历山大喜欢的那一行诗,明明白白地展现了他的雄心壮志:要“同时成为高贵的国王、强大的枪手”。同时,他必定也记得阿基琉斯的另一个、或许还是更为典型的目标,即“要永远做最优秀者,做世人中最杰出者”。当腓力的事业取得了令人目眩的进展、胜利一波接着一波时,亚历山大经常向他的朋友发牢骚说,什么事情都被父亲抢了先,“他不会留下任何伟大或耀眼的成就,能让我在你们的帮助下展现给世人”。但是,他的朋友反驳说:“但他取得所有这些东西正是为了你啊。”而亚历山大回答道:“如果我什么成就也没有,那这些东西对我来说又有什么用呢?”12
1705695394
1705695395 历史告诉了我们关于亚历山大老师的一些事情,至于他们教给了他什么,历史却几乎付诸阙如。他的保姆名叫拉尼刻(Lanice),她的兄弟就是被称为“黑面的”克雷托斯(Cleitus the Black),他曾在格拉尼科斯河边救过亚历山大的命,后来在发生于撒马尔罕的一次酒后争吵中被亚历山大杀死(参见下文第 178 页和第 361 页及以下)。他的第一个家庭教师是奥林匹娅斯的族人列奥尼达斯(Leonidas),一个上了年纪的严厉而乖戾的训导者,就像和他同名的斯巴达人一样,他极为重视对身体忍耐力的锻炼。亚历山大常说,在列奥尼达斯的思想中,早餐就是一次长途的夜行军,而晚餐则是一次小分量的早餐。尽管那时候亚历山大对这种训练十分恼怒,并且腓力也说他可以说服而不能强迫,但是列奥尼达斯的训练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烙印。他个人的忍耐能力、横穿沙漠和翻越高山的强行军,已然成为一个传奇。他从来不曾忘记这位年老而粗暴的导师,我们看到,他曾用一种夹杂着沮丧的骄傲口吻对卡里亚的阿达女王(Queen Ada of Caria)说,当年列奥尼达斯“经常过来打开我装被褥和衣服的箱子,看看我母亲有没有在其中为我私藏什么奢侈或多余的玩意儿”。很显然,在这方面,溺爱孩子的奥林匹娅斯也只能守本分了。
1705695396
1705695397 不过,有一则关于亚历山大和列奥尼达斯的轶闻远未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有一次,当这位年轻的王子正要奉献祭品时,他为了表现王室的慷慨大方,取了整整两把的香料,将其投入祭坛的火中。这招来了老师的严厉斥责。列奥尼达斯用一种全世界学校教员所常有的嘲讽语气说道:“等你征服了出产香料的地区后,只要你愿意,你想扔多少就扔多少。但在那之前,别乱挥霍。”多年之后,亚历山大占领了整个中东地区最主要的香料集散地加沙。他像往常一样往家里给母亲和妹妹寄送礼物。不过,这一次他也给列奥尼达斯准备了一份。至少 18 吨的乳香和没药被送到了这位老者那里(光转手倒卖就足够让他发一笔连做梦都不敢想的横财),“以此纪念当年老师用以激励学生的那种期望”——顺便也告诫老师不可再对神明如此吝啬俭省了。13
1705695398
1705695399 这个故事暗含了不少令人悚栗的东西:招致 15 年积怨的纤介之失、一掷千金的慷慨、处心积虑而难以回复的辩驳。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亚历山大性格的最有价值的洞见。谁要是曾伤害过亚历山大,无论多么细小,最终都将悔之不及。亚历山大一向记仇,而且绝少原谅:“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② 他既睚眦必报,又隐忍以行。他能怀恨在心达十年之久,只为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而时机一到,他便奋然一击。
1705695400
1705695401 亚历山大的第二任家庭教师阿卡纳尼亚的吕西马科斯(Lysimachus of Acarnania),是一个很不一样的角色:一个粗野却又精明的老滑头,他之所以颇受欢迎是因为他鼓励学生的幻想。他常常把亚历山大叫作阿基琉斯,把腓力称为佩琉斯(Peleus),而把自己唤作福尼克斯(Phoenix,在《伊利亚特》中是阿基琉斯年迈的老师)。吕西马科斯既教亚历山大音乐——亚历山大在弹里拉琴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资——也教他读书和写作。专业的教练则指导亚历山大剑术、射箭和掷标枪。和所有出身名门的马其顿孩子一样,他从小就学会了骑马。不过,他似乎从未学过游泳,而且一生都十分厌恶大海。
1705695402
1705695403 现存有关亚历山大最著名的轶闻之一源自他超常的骑术。大概在公元前 347 年,那时亚历山大不过才八九岁,而腓力正好在狄昂举办“奥林匹亚”赛会;这时候来了一个名叫菲罗奈科斯(Philoneicus)的塞萨利饲马人,他给国王带来了一匹纯种的牡马,并且狮子大开口,要价高达 13 塔兰特。(直接换算成现在的价钱容易使人误解:在公元前 4 世纪,这笔钱足够个人用作一百年的糊口之资了。)除了额上有一抹白斑外,这匹牡马是纯黑的,并且烙有菲罗奈科斯牧场的公牛头标志,因此它的名字就叫布凯法拉斯(Bucephalas)③ 。想要喊出如此高价,布凯法拉斯必须正当盛年,亦即大约七岁左右。14
1705695404
1705695405 这则故事是普鲁塔克讲述的,细节十分详尽,充满戏剧性,可谓活灵活现。腓力在他朋友和随从的陪同下,来到开阔地上,准备试马。亚历山大也跟了过来。国王的马夫很快就发现,布凯法拉斯很难驾驭。他们既无法哄诱它,也没能跨上马背;它又是后腿直立,又是猛然前冲,似乎对一切命令都充耳不闻。腓力没了兴致,便叫菲罗奈科斯把马带走了。然而,亚历山大看不下去了。他大声说道:“这么膘壮的一匹马,他们竟舍得放弃!而这全是因为他们既没有技术,也没有勇气去驯服它!”这位少年的悲叹真诚而不带丝毫的掩饰;而他父亲和往常一样,十分警觉地注意到了他的嘀咕。
1705695406
1705695407 他看着 8 岁的儿子说道:“哦?这么说,你觉得你比你的长辈们更清楚如何驾驭马匹,是吗?”
1705695408
1705695409 “嗯,对付这匹马,我肯定能比他们做得更好。”
1705695410
1705695411 腓力的独眼一下子从满是伤疤和胡须的脸上放出光来。“那好。你来试试,倘若失败了,你准备为你夸下的海口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1705695412
1705695413 “那匹马的价钱。”亚历山大大胆地说道。而国王身边的人群登时哄然大笑。
1705695414
1705695415 “成交。”他父亲回答道。
1705695416
1705695417 亚历山大跑到布凯法拉斯身边,牵起它的缰绳,使它转身面向太阳。因为他注意到,这匹马一看到自己的影子在面前晃动就又惊又怯。亚历山大就地站了一小会儿,轻轻地拍打这匹高大的牡马,渐渐使它平静下来,同时估量着它的烈性。随后他解下披风,轻轻一跃便跳上了马背,其行动充满了活力与敏捷,而这正是他成人之后的典型特征。起初他勒紧缰绳,随后便信马由缰。于是,这匹强健的骏马就风驰电掣般在平原上飞奔起来。普鲁塔克告诉我们,腓力以及他身边的那些人都“焦急地说不出话来”,但亚历山大很快就调转马头,慢悠悠地冲他们跑回来。这时人群爆出一片欢呼声来。而腓力半是自豪半是气愤,他开玩笑道:“去寻找另一个王国吧,马其顿早晚不够你驰骋。”他亲了儿子一口,双眼满是泪水。不过,最后是科林斯的德玛拉托斯给了这个故事一个完满的结局,他把布凯法拉斯买了下来,送给亚历山大作为礼物。从此,少年与骏马须臾不可分离。布凯法拉斯载着亚历山大,参加了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它死于 30 岁的高龄,就在它主人的最后一次大战胜利后不久;那次战役对的是印度王公波洛斯(Porus,又叫保拉瓦[Paurava]),发生在杰赫勒姆河上(参见下文第 389 页及以下)。15
1705695418
1705695419 我之所以长篇大段地引用这则轶闻,部分原因在于这是亚历山大和其父之间为数不多的重要交流记录。真实情况是他们俩极少碰面。腓力大多数时间都花在了征战上,而且即便回到了佩拉也总是忙于各种外交事务,更不用说还有专为到访使节而设的喧闹的国宴了。着实让人惊讶的是,亚历山大似乎很小就已经开始参加这类宴饮了,这或许可以解释他后来为何沉溺于此。作为公元前 346 年雅典派往佩拉的十位使节之一,埃斯基涅斯有过记载,说这位 10 岁的王子曾在晚餐过后弹奏里拉琴来娱悦他们,还带有强烈个人指涉地作过朗诵。可能就是在这个场合中,腓力问他的儿子,弹琴弹得这么好,难道就一点都不引以为耻吗?(正如普鲁塔克强调指出的)腓力此话的意思是“对国王而言,他若能拨冗聆听他人弹奏,就已经足够了”。16也许还有别的涉及亚历山大的教养的事,但他必定从小就深谙生活之现实。
1705695420
1705695421 公元前 348 年 8 月,奥林托斯在腓力的围困下失陷了,同时腓力的两个异母兄弟也被俘虏和处决了。雅典人在公民大会上犹豫不决,等到他们派出增援部队去救援时已经太迟了。他们对腓力的背信弃义大为光火。埃斯基涅斯谴责了腓力的残暴和野心,但当他试图联合希腊各城邦来反对马其顿时,结果却只落得一场空。雅典接纳了奥林托斯的逃难者,以此稍慰良心;经过长时间的协商,他们最后于公元前 346 年 3 月派了一队和平使团前往佩拉。17腓力对付这些可怜使节的手段,堪称外交史上最为可笑可叹的一章。使团团长菲罗克拉特斯(Philocrates)是他的受雇代理人。其余的多数人,在他们访问期间,腓力都设法进行了贿赂。德摩斯提尼确实执拗,因此腓力便在他和他同僚们之间挑拨离间——这实在是太容易了。当基于维持领土现状的和平协议经过表决后,雅典的签约人在佩拉无所事事,而腓力却拿下了色雷斯的一大片土地。最后,腓力批准了该协议。18
1705695422
1705695423 雅典公民大会被骗得有些糊涂了,竟以为忒拜会中立,奥洛波斯可以收复,优卑亚可以用来交换安菲波利斯,而这一切都毋须他们付出一分一毫。他们很快就会学乖的。此事所产生的影响和反诉,让雅典法庭忙活了好几年。有关受贿与腐败的控诉与反诉,就像人们胡闹时所扔的奶油派一样来回抛掷:大部分控诉中都包括了一些令人不安的真相。和所有被彻底愚弄过的人一样,那些责任人试图转嫁责难,但却几乎毁了自己。菲罗克拉特斯受到弹劾,于是逃离了雅典。德摩斯提尼起诉了埃斯基涅斯,但后者在投票表决时以一票之差侥幸脱罪。大规模的政治丑闻竟公然得到洗刷,而其最大受益人自然就是腓力本人。这样,通过败坏雅典领导人的名声,使其显得不但卑劣而且无能,腓力大大加强了他在与忒拜等敌对国家谈判时的地位。分而治之的策略再一次送来了相当可观的红利。19
1705695424
1705695425 与此同时,腓力一直在巩固他在其他地区的地位。对他来说,所谓的“神圣战争”就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福基斯的公民(相当合理地)觉得,既然德尔菲在他们领土之内,他们就有权控制该神谕所;于是,他们动用武力接管了它,而所有试图驱逐他们的努力都失败了。诚然,福基斯只不过是希腊最小的城邦之一,但这无关紧要,因为阿波罗神谕所积累的献品能够几近无限地支撑一支庞大的雇佣军。于是,负责管理德尔菲的国际宗教组织近邻同盟议事会就向腓力求援。
1705695426
1705695427 腓力起先有点诧异,随后迅速做出回应。他一面打出支持维护宗教正统的旗号,为自己赢得国际声望,一面有了绝佳的理由将军队开进了希腊中部。在此后的这些年中,神谕所本身也给予了相应的政治支持:尽管德尔菲的历史相当复杂多变,但它依然有着巨大的权威和声望。到公元前 346 年夏末,腓力摧毁了福基斯残余的抵抗力量,同时把军队向南推到了温泉关附近。他所获得的回报便是该年的皮托赛会的主持权,以及此前福基斯在近邻同盟议事会中的两个席位。20
1705695428
1705695429 现在,腓力当之无愧地成了希腊最强大的统治者。可能早在公元前 352 年,21他就已经被任命为塞萨利的终身执政官了。如今他又着手将塞萨利分为四个分区,这样一来塞萨利实际上成了马其顿的域外王国。当他为此而在塞萨利停留时,他又得到了一个情人,名叫尼刻西波利斯(Nicesipolis)。谣言传到了奥林匹娅斯的耳中,说这个女人正对腓力使用巫术的咒语和药水(塞萨利的女巫在古代极负盛名)。王后派人召来尼刻西波利斯,发现她不仅漂亮,而且机智而有涵养。“去他的谣言!”据说奥林匹娅斯如此惊呼道,“亲爱的,你就是你自个儿最好的魔法。”这两个女人似乎令人难以置信地建立起了终身的友谊。在尼刻西波利斯死后,奥林匹娅斯将她与腓力所生的女儿特萨罗尼刻(Thessalonice)抚养成人,后来特萨罗尼刻嫁给了安提帕特(Antipater)的儿子卡山德(Cassander)。这段趣事对于消除现代的传奇故事的偏见大有益处,因为现代的传奇故事把奥林匹娅斯描绘成一个妒忌的一夫一妻主义者。她残暴而嗜杀,这毋庸置疑,但她的道德伦理源自部族,奉行的是血亲至上的原则。只要她本人及儿子的地位不受动摇,腓力随便有多少情妇也无关紧要。事实上,这种婚外恋的后代有权在王室家庭中得到一个被认可的位置。22
1705695430
1705695431 就在此时,即公元前 346 年秋天,雅典老练的宣传家伊索克拉底(Isocrates)发表了名为《致腓力辞》(Address to Philip)的演说,号召组建一支由腓力领导的对抗波斯的泛希腊远征军。组建这种远征军的理念并不新奇。在公元前 408 年的奥林匹亚庆典上,高尔吉亚(Gorgias)就曾提出过。公元前 384 年,吕西亚斯(Lysias)又再次提及,而且理由非常充分。因为三年前斯巴达曾迫使希腊诸城邦与波斯达成一个屈辱的协定,即“安塔尔基达斯和约”。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被割让给了波斯大王,那些曾在萨拉米斯或温泉关战斗过的人的子孙如今却要承认波斯大王的领主权、希腊内部纷争的裁决权和各城邦“自治”的监护权。23可以想见,这激起了广泛的议论,人们想要发动一次联合战役以结束如此屈辱的状况,并将伊奥尼亚各城邦从波斯的控制下解放出来。24但是,第一次以严肃、理性的方式阐释这一计划的是伊索克拉底的《泛希腊集会辞》(Panegyricus,公元前 380 年)。这是一篇格调高扬的专论,它设想组建一支对付亚洲蛮族的远征军,由雅典领导,而以悔悟并改过自新的斯巴达为副手。
1705695432
1705695433 然而,它的实际效果却有违初衷。雅典人觉得,对于重建他们旧有的爱琴海海上帝国而言,这正好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同时,原初的方案在持续不断的内讧和残暴嗜杀的阴谋中消失不见了。伊索克拉底很失望地把雅典从远征军的未来领袖名录中除去,并且针对其不负责任的侵略行为以及帝国主义的苦果,创作了一篇劝诫性的小宣传文。25但是,他从未放弃那个计划,将之视为“唯一比和平更好的战争:它更像是一项神圣的使命而非军事远征”。大约在公元前 356 年,他将这一想法提请未来的斯巴达国王阿奇达摩斯(Archidamus)考虑,他甚至偶尔设想过去跟可怕的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斯(Dionysius of Syracuse)接洽。26这非常清楚地说明了他的想法的发展趋向。雅典或许是文明、自由和民主的源头,但这并不一定能使之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领导者,特别是与其他希腊城邦的合作至关重要时。腓力的崛起似乎就是对伊索克拉底的祈望的回应。远征军所需要的乃是一个强有力的领导者。
1705695434
1705695435 尽管《泛希腊集会辞》与《致腓力辞》在调子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二者相隔的岁月已经将伊索克拉底的理想主义抹擦得所剩无几了),但几个主要论点还是相同的。它们都强调波斯的怯懦、阴柔和军事上的无能。两份演说辞都详述了侵略军只需付出小小代价就能掠回的无比丰厚的战利品:是可忍孰不可忍——蛮族人竟比希腊人还要繁荣!同样,二者都着重指出,这种远征军将会吸收庞大而危险的无地游民和游手好闲的雇佣兵;这些雇佣兵乃无穷无尽的战争和派系争斗的副产品,如今正散布在希腊各地。更重要的是,两者都倡导为对付共同的敌人而一起行动,以此作为可能解决无穷无尽的邦际仇怨的最好方法,这些仇怨持续撕裂着希腊世界,使之无法做出任何的协同行动。伊索克拉底宣称:“为打败波斯大王从而夺得他的帝国而战斗,要比为霸权而相互争斗光荣得多。”和同时代的多数人一样,他也把波斯人当作“天然的对手和世代的仇敌”。因此,远征军既有种族性,又有文化性,还兼有宗教性。27
1705695436
1705695437 另一方面,《致腓力辞》这篇演说辞又是为特定的听众构思的,其中包含了一些新的特征。对自由制度的赞颂被小心翼翼地去掉了,相反,我们看到的潜台词是独裁统治的优势。此外,伊索克拉底还对比了另一场战争,即那场由赫拉克勒斯领导的对抗特洛伊的战争,那是为了人类的总体利益而发动的。当然,赫拉克勒斯被奉为腓力的直系祖先,而演说辞也是这么叙述的。伊索克拉底在他精心构思的演说辞中写道:“作为一个有幸享有无拘无束之自由的人,能将整个希腊看作你的祖国是你的殊荣。”——这是一种修辞学的夸张,但最终腓力差不多就按这种字面意思执行了,甚至原作者都没料到他会这么一丝不苟。28事实上就整体来说,《致腓力辞》必定会让它的演说对象既觉得有点轻蔑,又让人愉悦。
1705695438
[ 上一页 ]  [ :1.70569538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