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696883e+09
1705696883
1705696884 ⑦ 菲拉勒珊德尔即“爱亚历山大的”之意。
1705696885
1705696886 ⑧ 原文为 Knox Bible,是一个天主教圣经英译本,故中文采用思高本,内容与常见的和合本有所不同。提洛即提尔,和合本中为推罗。
1705696887
1705696888 ⑨ 亚历山大在征战腓尼基的过程中伤亡必定非常惨重,而且肯定比宣传所披露出来的要严重得多,因为(举个例子)在提尔之战中,他们公开承认的马其顿军队的伤亡人数仅有 400 人。所以,在继续前进之前,他派安德洛美涅斯(Andromenes)之子阿敏塔斯带着 10 艘三层桨战船回到佩拉,以便再招一些新兵(Diod. 17.49.1;QC 4.6.30-31)。当地不缺自愿者和雇佣兵;但是,亚历山大军队的主力仍是方阵,而且只有马其顿人——至少在那时——才有资格填补方阵中的空缺。——原注
1705696889
1705696890 ⑩ 古埃及法老的王冠,是由下埃及国王的红冠和上埃及国王的白冠组合而成的。
1705696891
1705696892 ⑪ 埃及的底比斯和希腊的忒拜在英文中是同一个词,即 Thebes,但埃及的 Thebes 国内可能更多译作“底比斯”,而希腊的则更多是译作“忒拜”。译者遵从这种习惯,同时也是为了便于区分。
1705696893
1705696894 ⑫ 希腊神话中阿伽门农之子。阿伽门农被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伙同奸夫谋杀后,他为父报仇,杀死母亲,最后受到复仇女神的惩罚。
1705696895
1705696896 ⑬ 二战期间阿拉曼战役的发生地。
1705696897
1705696898 ⑭ 喀新风(khamsin),指 3 月底到 5 月初从撒哈拉沙漠上吹来的席卷埃及的热南风。
1705696899
1705696900 ⑮ Heptastadion, 即七斯塔狄昂。
1705696901
1705696902 ⑯ 斯塔狄昂(stade),古希腊长度单位,约合 180 米。
1705696903
1705696904 ⑰ 弗隆(furlong),英国长度单位,约合 201 米。
1705696905
1705696906 ⑱ 不过,阿吉斯国王在伯罗奔尼撒的活动还是让亚历山大有所担忧。安提帕特所送来的援军之少——只有 400 雇佣兵和 500 名色雷斯骑兵(Arrian,3.5.1)——也足以说明这位将军对当前的局势并不乐观。——原注
1705696907
1705696908 ⑲ 亚历山大显然预料到了此次行军军需供应的困难:他命令叙利亚总督阿里马斯(Arimmas)先行为军队设立好补给站,并且当总督没能提供充足的粮草时便将其撤职(Arrian 3.6.8,这段文字描述了从提尔到塔普萨科斯的旅程)。在哈马-阿勒颇地区还有一段 60 英里的无水地带。——原注
1705696909
1705696910 ⑳ 小居鲁士,大流士二世之子,曾率希腊雇佣军与其兄阿尔塔薛西斯争夺王位,最后在库那克萨战役中被杀,希腊雇佣军成功撤回希腊。详情可见色诺芬的《长征记》(Anabasis)。
1705696911
1705696912 ㉑ 马尔伯勒(Marlborough,1650—1722),英国军事家、政治家,在 1704 年的布伦亨战役中大败法国与巴伐利亚联军。
1705696913
1705696914 ㉒ 后来,这件跟帕美尼翁相关的事情,被卡利斯特涅斯和其他人改写得不太可信。他在战斗中的指挥被说成“反应迟钝且很不称职”;他“嫉妒而且憎恨”亚历山大,他的报告——可能在国王确定发起冲锋的时间之前就已经预先安排好了——无耻地向亚历山大求援,从而耽搁了亚历山大太长时间,以致他没能抓到大流士;参看 Marsden,p. 62。——原注
1705696915
1705696916 ㉓ 亚历山大不仅在敌人所选择的战场上打败了一支远比他强悍的军队,而且自身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他有据可查(P. Oxyrh. 1798)的最高伤亡人数是 1000 名士兵和 200 匹马(其他人的估算在 300 [QC 4.16.26]和 100 [Arrian 3.15.6,可能来自托勒密的记载]之间),而根据同一史料,波斯的损失则约有 53000 人。——原注
1705696917
1705696918
1705696919
1705696920
1705696921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1705693783]
1705696922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第八章 亚洲之主
1705696923
1705696924 戈尔狄昂的神谕预言亚历山大将成为“亚洲之主”,即波斯帝国的国王和大流士的合法继承人。正因如此,在通信时,他便要求大流士这么称呼他,虽然那会儿有点过早。不过在高加美拉之战后,这一要求看起来就比较理所当然了。正如普鲁塔克所言,“人们认为波斯帝国已经彻底瓦解了”。亚历山大让将士们知道了他的梦想,于是庆贺胜利时,他们便欢呼他为“亚洲之主”。这样,高加美拉战役就各个方面来说都是亚历山大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未把他的民主宣言当回事的希腊人认为,这个新进展完全符合亚历山大的品性。对他们来说,亚历山大一直都是一个典型的野心勃勃的僭主,而现在他更加证实了他们的判断。
1705696925
1705696926 然而,此战对马其顿军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从此以后,亚历山大和军队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后面我们将会看到这甚至到了兵变和谋杀的可怕程度。国王明显倒向了东方专制主义,这对马其顿保守贵族们震动极大。对他们来说,亚历山大在亚洲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应当带他们回国去,越快越好。帕美尼翁很直率地告诉他,他应该把目光转回到马其顿,而不是盯着东方。但是,亚历山大的征战视野仍在拓展,对他来说马其顿已经变得既渺小又遥远。
1705696927
1705696928 国王自己也深知当前的困境。他不会,也不能放弃荣耀与帝国之梦,正是这些梦想推动着他前进;但是,他必须想办法安抚那些最激烈的反对者。在离开阿比拉之前,他慷慨地把“财宝、地产和行省”分配给他的高级将领。同时,由于迫切想得到希腊人的支持——这毫不奇怪,毕竟伯罗奔尼撒已经反叛了——他写信告诉他们,所有的僭主政治都将废除,他们从此可以在自己法律的统治下生活。这一举措似乎既美好又高尚;不过,国王私下里给安提帕特的指示可不是这么回事。不管怎样,西库昂、佩勒涅和美塞尼亚的僭主们仍旧在位;此后,当所有的危险都过去之后,拿安提帕特做此事的替罪羊就可以了(参见下文第 458—459 页)。但是,亚历山大却兑现了他要重建普拉塔亚的承诺,这大概是对忒拜复兴的一种防范吧。1
1705696929
1705696930
1705696931
1705696932
[ 上一页 ]  [ :1.705696883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