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69805e+09
1705698050
1705698051 此外,亚历山大的荷马式使命感正召唤他去实现英雄的伟业,就像他的偶像阿基琉斯那样;此时此刻还有什么比面临巨大的不利条件直接渡河作战,更能实现英雄伟业呢?他猛地冲进了河流,同行的还有 13 个骑兵分队。或许方阵步兵随后跟上,也可能没有。士兵中一片慌乱;帕美尼翁的建议被弃置一旁;而且几乎每个关键职位,包括翊卫队和侍友骑兵的,都被帕美尼翁的儿子、亲属或者他所提名之人占据着。伯恩问道,79如果从一开始亚历山大和帕美尼翁之间就存在权力斗争,那为什么在格拉尼科斯河时军队不直接把亚历山大“变成乌利亚(Uriah)”③ 呢?他还补充说,没什么能比这容易了。事实上,我认为他们可能做过这种尝试,但就像亚历山大后来的功业所证明的那样,在不被政治斗争所击败这方面,他的天分比他父亲腓力更胜一筹 。80
1705698052
1705698053 亚历山大及其骑兵分队跟门农的雇佣兵血战了一阵子,此时标枪像暴风雨一样落到了他们的头上。81如果此时有其他马其顿部队,无论步兵还是骑兵,赶过来支援,他们也很难有什么进展。最后,他们被迫承认失败,转身撤回河岸。这便是托勒密和阿里斯托布罗斯所极力隐瞒的核心事实。亚历山大和波斯人的第一次小规模冲突以耻辱的失败而告终。更糟的是,事实证明帕美尼翁是对的;而且凭其六十五年的人生经验,他定会及时强调这一事实。不过,虽然亚历山大从未忘记或原谅这次的屈辱,但他也是个现实主义者,从未丢掉自己的终极目标。他把自己的高傲压了下去,当时必须赶紧做点什么。当晚,军队往下游行军,然后涉水渡过格拉尼科斯河。或许亚历山大只是提示了他的将领,如果次日早晨军队在战斗中大显身手,那么这个事情就算到此为止。毕竟,他比谁都希望人们尽快把第一次进攻忘掉。
1705698054
1705698055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马其顿军队或许为之前的失败感到耻辱,于是赢得了一场全面的胜利。但是,从亚历山大的角度看事情并没有结束。还有一些账要算,还有一件事要掩盖。帕美尼翁是不可或缺的,要过几年时间,国王才觉得自己已经强大得足以与其一决高下;82但那些促使他受到屈辱的雇佣兵却是另一回事。对于他们,他马上进行了残酷的报复,同时声称自己是在执行希腊同盟的判决,以此掩饰个人的动机。他最初的失败也可以为史料中马其顿极小的伤亡数字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每个学者都认同,这些数字作为总体伤亡的估计值非常荒谬。如果关键的战斗是以托勒密所说的直接正面进攻的方式进行的,那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亚历山大的损失必定非常惨重,其伤亡规模决不亚于克里米亚战争中轻骑兵所遭受的损失(二者的情形差不多)。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数字仅仅当作那 13 个与亚历山大一同渡河冲锋的骑兵分队所遭受的伤亡,那这些数字就立马变得合情合理了——其中连那 9 个步兵也得到了解释,他们大概属于先头部队中的“一队步兵”(καὶ τῶν πεζῶν μίαν τάξιν)。83亚历山大在狄昂为在格拉尼科斯河战死的 25 位侍友立了雕像——这又是另一个独一无二的举动,后来再也没有出现过:重要的是,据说所有人都是“在第一次进攻中”(ἐν τῇ πρώτῃ προσβολῇ)被杀的。84纪念且仅纪念这忠心可靠的少数几个人是一种高傲之举,却非常符合我们所熟知的亚历山大的性格。
1705698056
1705698057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为了宣传目的而更改这一记录。没有必要篡改关键的战斗,只需转移一下战斗的背景即可。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其抹去的是第一次损失惨重、考虑不周的耻辱的冲锋。因此两次独立的交战便合而为一,关键战斗的场景则从黎明变成了傍晚,从阿德拉斯泰亚平原变成了格拉尼科斯河河岸。卡利斯特涅斯(或者其他负责人)必须赶紧完成这项任务;出现一些未交代清楚的情节、很能说明问题的不一致,以及通过仔细寻找就可发现的刻意缀合也就不足为奇了。门农在防御中的作用被精心抹去了,虽说(正如我们所见)还不够仔细;波斯人的作战方案被原封不动地放到新的情境中,于是看起来有悖常理,甚至愚蠢(这本身就是一种出色的宣传);而关于国王个人ἀρετή(成就)的事迹则被无限地增加。
1705698058
1705698059 亚历山大在世时,无人敢公布真相:有太多的高级将领参与此次的篡改了。确实,在真实的故事里,相关人员也不会获得更多的功劳——或许帕美尼翁除外。这场战役毕竟打赢了,而人类又非常健忘。但是,差异注定会窜入官方的版本之中,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对真相的无意识坚守,除了一些非常敏感的地方以外。最后,狄奥多罗斯的资料来源之一记录了亚历山大黎明调动的真实情况。这种记录的起源如今只能进行推测;但它出现在狄奥多罗斯的叙述中,虽然经过了严重删减,而且查斯丁和波吕埃诺斯对此也有所暗示。85如果这种假说是正确的,它就向我们揭示了亚历山大整个征战生涯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即亚历山大亲身遭遇过失败,由此也使他更像是一个凡人。
1705698060
1705698061 眼下我并不认为这里所提出的假说可以完全合理地解释格拉尼科斯河战役的谜团,我也非常清楚那些反驳这种假说的论证 。众所周知,狄奥多罗斯是一个没有批判精神、不大可靠的史家(或者说史料传承者);他关于伊索斯之战的叙述充满问题,要是没有上文所做的(对我来说)不可回避的反思,我们很难接受他关于格拉尼科斯河战役的叙述。坦白地说,正如一位更有说服力的批评者所指出的那样,我也不觉得这种说法是内在合理的,即“在两种叙述之中,一个(阿里安)蓄意篡改,粗略地把第一次战斗的前一半和第二次战斗的后一半整合在一起;而另一个(狄奥多罗斯)则非常凑巧地,遗漏第一次战斗只给了关于第二次战斗的叙述”。我只是觉得这种情况并不比其他情况更不可能。同样,虽然在这件事情上托勒密和阿里斯托布罗斯的动机是非常清楚的,但对亚历山大有敌意的史家为什么不立刻拿第一次失败了的进攻大做文章,并尽全力公之于众,就像其他只为更少的人所知、稍后又被亚历山大的宣传人员压制或歪曲了的事情所发生的那样呢?这个问题我无法回答,就像我无法理解假如阿里安说的是真的,那狄奥多罗斯的版本(相比之下更为理智且更合乎常理)又是如何出现的。这个假设带来的问题和其他假说一样多。也许那天下午并没有发生拙劣的进攻,亚历山大未提异议,在黎明时分渡河。甚至有可能(这一点若没有对地形进行实地考察是很难做出判断的)他一开始就强行渡河成功了,我觉得这至少不大可能 。但是,不管哪种情况,我所概括的真正难题仍旧有待解释。(例如,我们无法将狄奥多罗斯关于战役准备的叙述,简单地驳斥为一种其素材出自伊索斯之战的修辞学虚构。亚历山大几乎在他所打的每一场大战中都重复了这种基本的部署:如果说这是一种套路,毋宁说其是战术性的而非修辞学的。)我只敢说,我的假说所回答的问题要比它所提出来的更多。或许到头来戴维斯是对的,谜团永远都无法解开。
1705698062
1705698063 ① 格列佛是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的人物,其中的小人国有两党,一党要求吃鸡蛋的时候先磕大头,一党要求先磕小头。
1705698064
1705698065 ② 当然,这条规则有其例外之处。巴迪安教授提醒我,在西塞罗的作品中(De Orat. 2.241)有一个突出的例子,其中克拉苏(L. Crassus)声称孟米乌斯(Memmius)伤害了对手拉尔古斯(Largus)的手臂。西塞罗说:“你们看这个故事多么机智,多么文雅,与演说家的身份多么相称——要么你讲述一件真实的事情然后用少量的谎言加以润饰,要么你凭空编造一个。”或许相反的原则是,如果要虚构,那就以惊人的尺度进行虚构,以此消除疑虑,例如“犹太贤士议定书”(Protocols of the Elders of Zion)就是完全虚构的。——原注
1705698066
1705698067 ③ 乌利亚是旧约《撒母耳记》中的人物,他的妻子拔示巴被大卫看上,大卫阴谋让人派遣他到危险的地方去作战,然后故意后退,使他被杀。
1705698068
1705698069
1705698070
1705698071
1705698072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1705693787]
1705698073 马其顿的亚历山大 注释及引文
1705698074
1705698075 (译者说明:按照西方学者的习惯,作者在注释中大量使用缩略语,强行译出反而不便于阅读。因此,除叙述性文字以外,译者基本保留原样。鉴于有些缩略语读者可能较为陌生,这里列出几个注释中频繁出现的,供读者参考:ad loc.=ad locum,该处,至此处;ap.=apud,见于,被引于;cf.=confer,参看,试比较;Contra 相反地,相对地;ext.=extra,额外的,编外的;f., ff.=following, followings,及下页,及以下;ibid.= ibidem,同前,同上;loc. cit.= loco citato,在上述引文中;n., nn.=note, notes,注释;op. cit.= opere citato,前引著作;passim 各处,多处;ref., reff.=reference, references,引文,参考书目;s.v.=sub verbo,在……条目下;ut supr.=ut supra,如上,如上所述。)
1705698076
1705698077 第一章
1705698078
1705698079 1. See C. F. Edson, AM, p. 44.
1705698080
1705698081 2. 相关年表参见 Hamilton, PA, p. 7。
1705698082
1705698083 3. 据说腓力曾担任其兄佩狄卡斯之子阿敏塔斯的摄政,但这种说法只是基于一些可疑的证据(Justin 8.5.9-10),而且近来有一篇文章对此提出了有力的反驳,参见 J. R. Ellis, ‘The Security of the Macedonian Throne under Philip II’, AM, pp. 68-75。
1705698084
1705698085 4. cf. A. Aymard, ‘Le protocole royal grec et son evolution’, REA 50 (1948), 232-63.
1705698086
1705698087 5. See now S. Marinatos, AM, pp. 45-52.
1705698088
1705698089 6. Suda s.v. Κάρανος.
1705698090
1705698091 7. 即马其顿的罗伊奥斯月(Loios)的第六天;参看 Hamilton, PA, p. 7, and E. J. Bickerman, Chronology of the Ancient World, London, 1968, pp. 20-26, 38-40。不过可以肯定,腓力早就得到消息了。
1705698092
1705698093 8. Plut. Moral. 177C 3 (= 105A, 666A).
1705698094
1705698095 9. Hdt 3.40-41.
1705698096
1705698097 10. Seltman. GC2 p. 200 with pl. xlvi, nos. 11-14; Head-Hill-Walker, Guide, p. 39 with pl. IIIB, no. 20.
1705698098
1705698099 11. 这里的叙述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哈蒙德的出色概述,参见 Hammond, HG, pp. 533 ff.。我还利用了埃德森的论文,参见 Edson, ‘Early Macedonia’, AM, pp. 17-44。
[ 上一页 ]  [ :1.70569805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