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39539e+09
1705739539 第二天一早大约7:30,我们开始下撤到C2住一晚;5月4日早5点,又开始往EBC大本营下撤。下撤这一路还是非常辛苦,刚一下撤,我就开始咳嗽,一咳嗽就头痛、缺氧喘不过气来,嗓子还发痒,在C2的晚上,一直咳嗽到半夜也没有睡。回到大本营后,赶紧找队医检查,第一次有这样敏感的反应,很担心自己患上了肺水肿之类的高山疾病。队医Monica用听诊器听过,说没有什么大问题,让我多喝水、补充些维生素。这下我放心了,一颗心落回到原处。这段时间一定不能生病,只有这样,才可能迈向顶峰。
1705739540
1705739541 回到大本营,手机有了信号,给家里发了信息报了个平安。怕家人担心,我没有说自己身体不好的事。我知道女儿因为咳嗽要去看病,很担心,发强发了一条安慰短信——放心,孩子问题不大,安心登山吧,我今天在创业论坛还讲了咱俩的故事:“创业不一定仅仅是磨难和痛苦,也有快乐、甜蜜的时候。”经历了半死不活的我,这时情感变得异常脆弱,回忆起我们走过的艰辛与甜蜜,感动得热泪盈眶。
1705739542
1705739543 从C3回到EBC营地之后,一直都是休整期。5月13日上午,和罗塞尔探讨珠峰登顶后再去攀登洛子峰的可能性。因为这次适应攀登期间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综合能力,被领队称作“Sherpani”这也给了我更大的攀登自信。在这之后,我的计划是顺利登顶珠峰后接着就去攀登洛子峰,如果登顶珠峰后还能保持良好的体能,那攀登下一座山就不需要再适应,会节约大量的攀登适应时间。不料却得知,洛子峰我肯定是去不了了,原因是,今年珠峰登顶的时间太晚,接下来天气会变得越来越热,会有很多的雪崩,已经错过了登顶的最佳时间;还有,直到现在,通往洛子顶峰的路线都没有修好,直到我们谈话时,今年还没有一人成功登顶洛子峰,还有一名登山者在海拔8000米遇难。不能登洛子峰是令人失望也令人轻松的信息,我不用再考虑为洛子峰节约体能了,一心一意登珠峰吧。
1705739544
1705739545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适应,我们做好了最后冲顶的准备,期盼着登顶窗口期的到来。据罗塞尔介绍,每年春天适合登顶的好天气只有一星期左右,这就是所谓的登顶窗口期。能否把握准确的窗口期,是成功登顶的一个重要环节。窗口期的形成是由地球的气候特点决定的。由于大陆和海洋热容量不同,日照后表面温度也会不同。冬季海洋温度高于大陆,反之夏季大陆温度高于海洋。因为热空气上升后冷空气会从侧面来补充,于是海洋与大陆的季节性温度差就造成了冬季由大陆刮向海洋和夏季由海洋刮向大陆的季候风。在8000米高空,季候风无遮无拦,非常强劲,不适合登顶。只有春秋两季在季候风转向时,高空才会短暂出现风力较小的几天,而这几天就是喜马拉雅山的最好登顶窗口期。
1705739546
1705739547 珠峰地处中尼边界,南面是印度大陆,印度东面是孟加拉湾。所以大致来说,当五月孟加拉湾上空大陆性冷空气开始向北退却时,就是登顶珠峰的最佳时机了。由于高低压界面的移动往往伴随着蜗旋状气流形成,所以一旦孟加拉湾上空蜗旋状气流形成并有北移的迹象,那就是珠峰登顶的信号了。时间太早,季候风还没停;时间太晚,季候风转向已完成,都不适合登顶。这个时间窗口一般是几天,根据统计数据,大部分珠峰登顶都是在5月中下旬的窗口期完成的。
1705739548
1705739549 窗口期每年的具体时间都会有前后变动,而且往往还会在5月初产生时间较短的小窗口。虽然现在卫星监控技术的发展已大大提高了天气预测的准确性,但卫星技术只能预测风雪的到来,而在预测具体到来的时间和规模上都会有一定的误差。所以,能否根据卫星技术及山里具体气候作出最后的准确判断,是测试登山领队水平的一块试金石。以2009年为例,5月19—23号这个大窗口是各队都能抓住的。但对之前小窗口的捕捉结果却各不相同。罗塞尔抓住了5月5日这一天转瞬即逝的稳定日,指挥夏尔巴成功修通了登顶道路,同时也准确预测到5月10—11日的小窗口风速不理想,于是叫停了他的队伍。而International Mountain Guides (简称IMG)队则决定在10—11号尝试冲顶。结果,不但从大本营登上南坳后无功而返,还导致一名队员下撤时受伤提前离队回家。不过,即使被央视记者称赞比官方气象数据预测还准确的罗塞尔,也有犯错误的时候:2007年,他在卓奥友的天气预测上犯了错,没能使他的队伍登顶。可见,准确预测时间窗口是一件多么难的事。   
1705739550
1705739551 由于窗口期非常短暂,所以营地的登山队大多都会计划在同样的时间段登顶。登山者的攀登速度不一样,在狭窄路段只能一个接一个前行,只要有一个人的攀登速度慢下来,就会严重影响到整支队伍的速度,造成“堵车”现象,这样的状况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第一,速度慢下来非常容易冻伤;第二,通过孔布冰川的攀登时间延长,遇到雪崩的可能性就会加大。所以,在这样危险的路段,大家都将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包括在途中拍片子,也一样会加大攀登危险。
1705739552
1705739553 除了气候因素,登山过程中随时还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有时候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在攀登训练期间,罗塞尔会亲自给队员讲一些攀登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注意事项。比如,我们登山过程中都使用无线电对讲机。而对讲机的性能决定于选用的功率大小,而且与使用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如果两台对讲机之间有阻碍物,或者遇到低洼地形等情况,都会对信号造成不同程度的干扰。对讲机在低温情况下可以很快跑电,造成功率下降。所以如何给对讲机电池保暖,如何在通联状态下避风等等细节,都是保障队友正常通讯的重要环节。但在8000米严重缺氧的攀登中,攀登者脑子往往简单得像个几岁小孩,已经很难再有精力去顾忌对讲机的事情。罗塞尔队曾经有一名队员,在登顶期间不小心连续7小时按着自己的对讲机,使其一直处于对话的开机状态,结果导致其他队员之间的对讲机始终无法通联,给整个队伍调度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这次罗塞尔特意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1705739554
1705739555 1996年珠峰山难,也就是小说和电影Into Thin Air的真实故事原型,新西兰AdventureConsultants的领队霍尔(Robert Hall),他也是罗塞尔的朋友。当时,在希拉里台阶上的霍尔可以用铱星电话给他远在新西兰的妻子通话,却没有办法用对讲机与近在咫尺的攀登队员联系,如果当时能保持对讲机通畅,南峰顶的人就可以带着氧气去救援,霍尔就有很大生还的可能性。罗塞尔从这次山难中学到的一条重要经验教训就是,一定每人配备一台对讲机并保持畅通的联系。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攀登高海拔山峰时,整个攀登过程通常都需要一两个月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很重要,攀登时一旦出现差错,就可能带来无可挽回的结果。
1705739556
1705739557 5月14日,噩耗日。
1705739558
1705739559 中国的一支攀登队伍,在攀登世界第七高峰的道拉吉里发生了重大山难。3名遇难队员中,李斌、韩昕是我熟悉的朋友。想起他们鲜活熟悉的面容,一直不相信这是事实。
1705739560
1705739561 无极
1705739562
1705739563 仰望你屹立雪域之巅
1705739564
1705739565 看似你近在咫尺
1705739566
1705739567 伸手才知你远在天边
1705739568
1705739569 无数次轻偎你白色衣衫
1705739570
1705739571 你毅然在空中瞬间飘散
1705739572
1705739573 头也不回地无情离开
1705739574
1705739575 为无极之梦死而无憾
1705739576
1705739577 但生命却只有一次
1705739578
1705739579 不能活着下山
1705739580
1705739581 将是我今生的唯一遗憾
1705739582
1705739583 5月17日夜里,我们就要出发了,向着梦一般的巅峰。
1705739584
1705739585 不管会不会成功,我唯一想对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
1705739586
1705739587 “必须活着回来。”
1705739588
[ 上一页 ]  [ :1.705739539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