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1692e+09
1705741692
1705741693 对于不胫而走的谣言,新兵们宁可信其有——首先,遇难的彭、刘、杨三人都是剪辫的。其次,被政府逮捕的张廷辅,也是剪辫子的。而这恰恰是公审大会后唯一的一次逮捕行动,就在10月10日凌晨,雷厉风行。
1705741694
1705741695 由于无人澄清,谣言愈演愈烈,传来传去变成了“政府将派满兵逮捕新军中所有的汉兵,集体屠杀”。
1705741696
1705741697 不到一天时间,新军就被流言搞得人人自危、道路以目。毕竟好多人枕头底下压着的畅销禁书《扬州十日记》都还没来得及销毁,一帮“反动”士兵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1705741698
1705741699 天时地利人和,民国的汤药已经煨好,只待揭锅。
1705741700
1705741701 10月10日的清晨没有任何特别之处。屹立在蛇山之巅的黄鹤楼,静静地望着从它脚下淌过的长江。看了一千七百年,哪一块岩石能激起多大的浪花它都了然于胸,仍未看出任何玄机。兔走乌飞,又是稀松平常的一天。
1705741702
1705741703 汉阳的兵工厂伴着晨曦开动了马达。单调而重复的轰鸣声让人生厌,却不知要忍受这噪音污染到何日。
1705741704
1705741705 当画面切到新军第八镇第八工程营时,革命党营代表熊秉坤(1885—1969)正走出营房,准备洗漱。
1705741706
1705741707 由张彪坐镇的新军第八镇可谓革命的摇篮,不知出了多少乱兵。现在终于轮到最牛的一个出场了。
1705741708
1705741709 熊秉坤一边洗脸,一边琢磨昨晚的事。先是杨洪胜跑来转达蒋翊武号召起义的命令,他记得最清楚的就是杨千叮万嘱的那句“革命同志左臂缠白布一条,以免枪响后误伤”。平时喜欢读书的熊秉坤当时还想:为什么是左臂?难道要跟当年汉朝军队“左袒复大汉”形成千古呼应?
1705741710
1705741711 熊秉坤将杨洪胜的话传达下去,一个叫任正亮的革命同志很自觉地戴上了白布。任正亮的亮点不在戴白布,在于他戴着白布去排长室偷子弹,估计是想避免像南湖炮队那样有枪无弹的悲剧,谁知却引发了另一个悲剧,被排长陶启胜抓了现行。
1705741712
1705741713 陶排长警觉道:“你胳膊上捆绷带做什么?”
1705741714
1705741715 任正亮装傻:“胳膊受伤了,以此扎缚。”
1705741716
1705741717 “受伤?为什么把绷带捆在胳膊外面?”
1705741718
1705741719 任正亮无语,敷衍而去。
1705741720
1705741721 吃早餐时,熊秉坤看见买菜归来的司务长面色凝重,问他怎么了。
1705741722
1705741723 司务长说,督府半夜刚杀了几个人,其中一人,就是经常来工程营送东西的杨洪胜。
1705741724
1705741725 熊秉坤两眼一黑,差点晕倒。
1705741726
1705741727 杨洪胜、刘复基和彭楚藩都是自己的至交好友,仅半日工夫,便已阴阳相隔。
1705741728
1705741729 更多的消息陆续传入营中:军警昨晚和今晨已破坏多个革命机关,抓走几十人。孙武、蒋翊武下落不明,革命党名册在清廷手上,危险旦夕将至。
1705741730
1705741731 作为工程营的革命军代表,熊秉坤此时如断了线的风筝。没人再给他下指令,也没人能告诉他路往哪走。他的抉择,攸关的已不是一人之生死,还有全营两百号革命同志的身家性命。
1705741732
1705741733 甚至,历史的走向。
1705741734
1705741735 事实证明,熊秉坤没有熊。他立刻召集营中同志,商讨对策。
1705741736
1705741737 之前,彭、刘、杨三人被砍头的照片已经传示各营。瑞澂此举有点向古人致敬的意思——杀了熊廷弼,传首九边。问题是乱兵早就人心惶惶了,你还拿着鲜血淋淋显影效果又不好的黑白照片去吓人,不仅起不到震慑作用,反而使人心更加思乱。
1705741738
1705741739 面对白色恐怖,士兵们默然不语,几十双眼睛齐刷刷地望向熊秉坤。
1705741740
1705741741 一个叫徐兆宾的率先打破沉默,站出来高声道:“我们不怕死,朝廷奈何以死惧之!”
[ 上一页 ]  [ :1.7057416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