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2892e+09
1705742892
1705742893 老封建
1705742894
1705742895 时隔多年,再次把容闳和王闿运召至署中,曾国藩另有深意。
1705742896
1705742897 它源自容闳一个再三的吁请:派遣留美幼童。
1705742898
1705742899 容闳的思路很清晰:强国之本并非变器物而是变制度,制度的落后已成为限制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发展的桎梏。而主持制度变革的是人,对人影响至深者莫过于教育。伏脉千里,今日求取西学,是为了日后的官场少些非贪即庸的政客,多些高瞻远瞩的政治家。
1705742900
1705742901 对此,严复后来附议:
1705742902
1705742903 中国民品之劣,民智之卑,即有改革,害之除于甲者将见于乙,泯于丙者将发于丁。为今之计,唯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
1705742904
1705742905 曾国藩却没有做好当留学教父的思想准备,同文馆风波殷鉴不远,他不得不慎之又慎。
1705742906
1705742907 还好幕中人才济济,又以薛福成(1838—1894)、吴汝纶、张裕钊、黎庶昌最为有名,时人呼为“曾门四学士”。
1705742908
1705742909 直隶总督署,明月当空。四学士、王闿运、容闳、袁氏父子齐聚一堂。曾国藩要参酌众议,谋定而后动。
1705742910
1705742911 素以推进教育改革为己任的黎庶昌恳切道:“达萌(容闳)之议,学生私下和挚甫(吴汝纶)一再探讨,都深以为然。”
1705742912
1705742913 曾国藩环视众人,指着黎庶昌笑道:“莼斋(黎庶昌)当年草就《上穆宗毅皇帝书》,非议科举,可是引得朝野震动啊。”
1705742914
1705742915 薛福成沉思道:“西洋各国,美国历史最短,风土人情与我差异最大,似可另择他国派遣幼童。”
1705742916
1705742917 曾国藩望着容闳,笑而不语。
1705742918
1705742919 容闳神色凝重道:“容某不才,蒙曾帅不弃,得以在帐前效力。身无寸功而忝居五品之职,心常悚惧不安,敢不竭尽所能以报大帅知遇之恩?当今大争之世,不唯我国,各国皆变法图强……”
1705742920
1705742921 王闿运缓缓打断道:“这要是个李德裕还好,要是个王荆公,怕是法没变成,倒把江山给断送喽!”
1705742922
1705742923 曾国藩明知王闿运主治《春秋》,坚持儒家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却故意让他和容闳对垒,显然是想兼听则明。
1705742924
1705742925 曾国藩:“达萌,以你在西洋待了这么多年看,各国体制,孰优孰劣?”
1705742926
1705742927 容闳:“论国体,以主权在君还是主权在民,当今天下可分为君主和民主两端。论政体,又以有无宪法,可分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以及民主共和三者。宪法作为立国之本,不独能限制君权,更将成为执政者统治合法性的根本来源。”
1705742928
1705742929 吴汝纶:“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皆有宪法,二者有何异同?”
1705742930
1705742931 容闳:“君主立宪制,如英国,权力在君主;民主共和制,如美国,权力为全体公民所共享。而即便是前者,君权也已大大缩水。君主必须将全部的立法权交给议会,部分的行政权交给内阁总理(首相)。虽然内阁由君主任免,但君主必须在议会制定的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下行使权力。”
1705742932
1705742933 薛福成:“如果君主的权力日渐缩小,直至没有,成为一个象征,而由首相来履行君权,其实质是否就同民主共和一样?”
1705742934
1705742935 容闳:“然,此即从实君立宪过渡至虚君立宪。”
1705742936
1705742937 王闿运不以为然:“百代行的都是秦制,怎么到了你这,感觉就要变天了?!”
1705742938
1705742939 容闳反唇相讥:“秦制者,‘废封建、立郡县’也。既已无封建之制,王壬秋(王闿运)你又何苦死守这封建之学?”
1705742940
1705742941 说着,指向王闿运面前案几上摆着的一本《春秋》。
[ 上一页 ]  [ :1.705742892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