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5743910
1705743911
这已是日本第二次明目张胆的挑衅。
1705743912
1705743913
早在1876年,日本就以朝鲜拒绝邦交为借口,出动兵舰胁迫其签订通商条约。清政府作为宗主国,到让人心寒,以息事宁人的态度指示朝鲜签订了《江华条约》。
1705743914
1705743915
外患倒逼内政。
1705743916
1705743917
此时的朝鲜国王是李熙,继承的是他伯父李昇的王位。李昇没娃,就让他弟弟李昰(shì)当“大院君”(摄政王),辅佐年方十二的李熙执政。
1705743918
1705743919
整个一“宋宣故事”。看来《春秋》学得很不好,由此可以证明,孔子不是韩国人。
1705743920
1705743921
家庭矛盾很快出现。大院君思想保守,闭关锁国,抓起权来一个顶俩。可孩子大了不由爹,谁叫你给娃许了个高智商美女当老婆呢?
1705743922
1705743923
明成皇后闵慈英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夫君李熙,那时,她还叫闵妃。
1705743924
1705743925
闵妃对时局的洞察远较公公敏锐。她知道,清廷这棵大树已经靠不住,独立自强是朝鲜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705743926
1705743927
其实,开化自强也是李鸿章给朝鲜开的药方。
1705743928
1705743929
对朝的通商交涉都由北洋大臣主管,北洋大臣又是直隶总督的兼差,李鸿章身上担子不轻。
1705743930
1705743931
在同时代的官员里,李鸿章是唯一敢把洋人当猴耍的。而且人就好这口,美其名曰“以夷制夷”。
1705743932
1705743933
他将这套纵横之术传给朝鲜,劝导李熙开放门户,同西方各国次第立约通商,以牵制日本,防范俄国。
1705743934
1705743935
琉球问题给李鸿章提了个醒:在日本看来,朝鲜比琉球重要得多。琉球或可不争,朝鲜则势在必得。而反观清国,松散的朝贡关系早无实利可图,却授人以口实,遗祸于将来。既如此,不如尊重《万国公法》,让这些暧昧的小国独立自强,成为大国之间的缓冲带。这样一来,虽无宗主国之虚名,但仍可暗中遥控,为我所用。
1705743936
1705743937
可惜,李鸿章算准了国际形势,对朝鲜国内潜滋暗长的政治斗争却估计不足。
1705743938
1705743939
以闵妃为首,金玉均、朴泳孝、洪英植为骨干的“开化党”主张效法日本,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1705743940
1705743941
对于这帮以日本为后台,鼓吹脱离中国的亲日势力,大院君在保守派闵泳翊(yì)、闵泳穆的协助下,严厉弹压,终于成功弹出一个“壬午兵变”。
1705743942
1705743943
国手落子棋真俊
1705743944
1705743945
1880年,朝鲜通过了“开化自强”的方针,在清政府的斡旋下相继同美英德法等国签订了通商条约。
1705743946
1705743947
同时,闵妃集团借军制改革费尽心机地削弱大院君的权力,不仅裁汰了大院君手创的“亲军营”,还组建了以日本人为教官的新军“别技营”。
1705743948
1705743949
当然你会问,大院君是木偶吗,任人宰割?
1705743950
1705743951
事实上,由于大院君拒绝开放,李熙又日渐长大,清政府便抛弃了老古董转而扶持国王。
1705743952
1705743953
怎奈李熙生性软弱,权柄就此旁落到闵妃手中。
1705743954
1705743955
其实,大院君知人阅世这么多年,早就修炼成一块辣手摧花的老姜。你不是要改革吗?我按兵不动,让你可劲跳,等你把上上下下都得罪干净了,再以救世主的面目出来打扫战场。
1705743956
1705743957
果然,由于新军在装备和待遇上远高于旧军,激起了后者的强烈不满。
1705743958
1705743959
为平息情绪,当局给欠饷已逾一年的汉城驻军发放饷米。
[
上一页 ]
[ :1.7057439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