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401e+09
1705744010
1705744011 当然,眼下最紧要的是抢滩登陆,保卫朝鲜,让日军知难而退。
1705744012
1705744013 为此,张树声三次致函总理衙门,要求派兵朝鲜,终获批准。
1705744014
1705744015 于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1836—1895)和庆军两路人马正式开拔。
1705744016
1705744017 出发前,袁世凯果然没有食言,派人去上海将沈玉英接到了自己身边。然而,玉英发现,一年不见,袁世凯眼中开始闪现令她不安的杀气。她不敢直视也不想直视,而是宁可将那个目转秋波的多情少年的形象牢牢地印在自己脑中。
1705744018
1705744019 威远舰载着庆军先锋,向东驶去。新任的“前敌营务处”(营务处负责侦察路线的属官)袁世凯和金允植(1835—1922)在船上相识。
1705744020
1705744021 作为最早掀起朝鲜版洋务运动的高官,金允植之于李朝类似于李鸿章之于清廷。在朝鲜独立前,一直是铁杆亲华派。
1705744022
1705744023 碧海蓝天,一望无际,第一次出海总是充满了新鲜和豪情。
1705744024
1705744025 大头夸口自己只需带几百个士兵便可直捣汉城,擒拿大院君,忽悠得金允植五体投地,当场赋诗一首拍马屁,其中一句写道:
1705744026
1705744027 豪慨似宗悫(què),英达类周郎。
1705744028
1705744029 南朝宋人宗悫十四岁时,叔父问他志向,他豪迈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长大后果然率军讨伐越南,立了大功。
1705744030
1705744031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
1705744032
1705744033 庆军六营,陆续抵达朝鲜半岛西海岸。吴长庆命某营管带率部首先登陆,却收到其“士兵晕船,要求暂缓”的回复。吴长庆一怒之下将该管带撤职,以袁世凯代理。一夕之间,大头接管了庆军六分之一的军队。
1705744034
1705744035 当初要真去了李鸿章那儿,估计这会儿还跟小绵羊一样在各种长辈眼皮子底下老老实实地念书,施展不开拳脚。
1705744036
1705744037 庆军在马山浦安营扎寨后,军纪迅速涣散。
1705744038
1705744039 一天,吴长庆和张謇正在帐中谋划,袁世凯径自走进来,道:“我军有奸杀劫掠之事……”
1705744040
1705744041 吴长庆厉声打断道:“为什么不严办?”
1705744042
1705744043 袁世凯:“当时已请出吴帅赐我的令箭,正法七人。现有七个首级在此呈验。”
1705744044
1705744045 张謇骇然不已,吴长庆却高兴道:“好孩子,不愧为将门之后。”
1705744046
1705744047 将门之后显然杀上了瘾,杀到了太岁头上。
1705744048
1705744049 吴长庆一个远亲在军中当差,仗着有后台时不时为非作歹,还打伤了一个朝鲜平民。袁世凯要以军纪处之,吴长庆让他刀下留人。
1705744050
1705744051 大头佯装应允,“以案上图书请吴阅”,自己却悄悄潜出,斩杀那人后入而请罪。人死不能复生,吴长庆也只好自找台阶道:“执法固当如是”,并告诫在营亲族,谨守军法。
1705744052
1705744053 袁世凯这几步险棋沈玉英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她把袁保庆编写、大头随身携带的《自乂琐言》摊开放在了显眼的位置。
1705744054
1705744055 当晚,袁世凯下班回家,赫然看到《自乂琐言》上的一句话:
1705744056
1705744057 古今将兵,必先以恩结之,而后加之以威,乃无怨也。
1705744058
1705744059 大头如何不知玉英的心思?然而,玉英却未必理解大头的志向。
[ 上一页 ]  [ :1.70574401e+09 ]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