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字猴:1.70574421e+09
1705744210
1705744211 吴长庆走后,他是“朝鲜防务总办”(最高军事长官),袁世凯只是“会办”,二把手。可李熙跟吃错药了似的,把总办晾在一边,啥事都找袁世凯商量。
1705744212
1705744213 再加上整饬军纪时被袁世凯打压的那些兵油子,一帮人天天凑到一起就合计着怎么“倒袁”。
1705744214
1705744215 过过嘴瘾罢了。
1705744216
1705744217 袁世凯的职务是北洋大臣任命的,只要人不反党反社会,吴兆有就是恨死,也只能自己做个小人在家扎着玩儿。
1705744218
1705744219 甲申政变
1705744220
1705744221 关键时刻,还是文人阴损。
1705744222
1705744223 张謇汇总了一下民愤,开始写那封晚清著名的骂书。
1705744224
1705744225 从陈琳骂曹操到骆宾王骂武则天,骂体文总是不缺文采,张謇也不例外。卓尔不群的是,他没有止步于谩骂和嘲讽,在一逞口舌之快的同时,狠狠地抓住了袁世凯的把柄:妄称钦差。
1705744226
1705744227 在官大一级压死人的晚清,这可真是一个滔天的罪名。
1705744228
1705744229 张謇称,袁世凯在行文发函时,经常落款“钦差北洋大臣会办朝鲜防务总办营务处”。
1705744230
1705744231 这句绕口令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亲,我是皇上任命的北洋大臣哦。同时,我还兼任“朝鲜防务会办”和“营务处总办”,真是艺多不压身。
1705744232
1705744233 张謇所言,查无实据。
1705744234
1705744235 从当时流传下来的公函看,大头署名均为“钦差大臣”,空格,“奏派”,然后才是后面两个职务。意为“我的任命是由李鸿章上奏委派的”。
1705744236
1705744237 当然你会说,直接写自己的职务不就得了吗,干吗要拉大旗作虎皮,还让猥琐男张謇抓住把柄借题发挥?
1705744238
1705744239 这实是有不得已的苦衷。
1705744240
1705744241 陈树棠的“商务总办”沿袭的是宗藩体制,各国驻朝公使均不承认,因为认了就等于承认清廷是“天朝上国”,自己的国家和朝鲜都是藩属。
1705744242
1705744243 洋人们吵吵着“商务总办”就是个商务代表,不具备使节的地位。于是,陈树棠在各种场合都受到蓄意的怠慢和轻视,“卑亢俱难”,几乎无法开展工作。
1705744244
1705744245 对此,袁世凯的解决办法是在名义上做些文章,唬住外国人,这样既防止了窘辱,又有利于推进各项工作,换做李鸿章,也一定会这么做。
1705744246
1705744247 果然,李鸿章并未深究此事,张謇败给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1705744248
1705744249 而清廷,则败给了疏忽大意。
1705744250
1705744251 “带路党”昼夜不停地修路,终于感到胜利女神在向他们招手。
1705744252
1705744253 袁世凯明显觉察到李熙对他的态度日趋冷淡,和亲华派大臣金允植、闵泳翊聊天时,两人也是怨声载道。
1705744254
1705744255 他预感将有大事发生,吴兆有又一副“对不起我是局外人”的模样,便只好越级去函给李鸿章。
1705744256
1705744257 信中,对朝鲜版刘禅李熙,袁世凯怒其不争,抱怨“虽百计诱导,似格格难入”。并提醒李鸿章,李熙托庇列强、图谋自立的离心倾向越来越严重,自己则“日夕焦灼,寝食俱废”。
1705744258
1705744259 李鸿章接信后下令朝鲜驻军坚守镇静,密切关注局势变化。
[ 上一页 ]  [ :1.70574421e+09 ]  [ 下一页 ]